长日将尽(双语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七叶 2019-11-06 11:09:16

    极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事,反而在阅读体验上造就了另一种客观,甚至可能是比客观叙事更为客观的客观。最初琐碎,如流水微渗,直至读到某一处才惊觉,已被浸染了满心雾气。前半段看的译文,后半段转去看英文。翻译还可以,风格上基本贴近,但有些地方的刻意贴近反而失却原文的那种紧实干净。

  • 23 NSBetter 2019-07-05 20:34:50

    第三本石黑一雄,终于稍稍窥到了一些他的奇妙之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在用粉饰过的回忆为自己寻求慰藉和解脱。忠诚和敬业是史蒂文森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他心中“尊严”的核心奥义。他为此放弃了亲情和爱情,将自己化作一台机器,服务于世界的轴心。当他发现这轴心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欺骗自己来缓解内心的痛苦。他不是真的没有感情,而他如此努力地压抑感情,换来的却是价值观被无情践踏。在乡间的清晨,当有人再度问起他尊严的意义,他下意识地对他一生的追求嗤之以鼻,“我想,至少是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宽衣解带吧”。

  • 11 bololo 2019-05-10 12:17:00

    心碎。(译文出的这套双语版真好啊)

  • 7 JustSophie 2019-06-05 13:50:31

    装帧设计很丑,封面容易掉色,烂。…

  • 1 瓦解 2020-03-03 16:01:15

    隐忍,深沉,克制,为职业理想奉献自我,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汹涌的感情掩埋在心底,爱情变成一根刺,扎进胸口,最后拔出时,只有自己听见心碎的声音。

  • 2 MoonyLee 2021-05-03 13:34:38

    Indeed – why should I not admit it? – at that moment, my heart was breaking.

  • 3 petit prince 2021-02-23 22:14:12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关于尊严下的英国上流管家,即使通过自我叙述的加工,拘谨英国人的刻板印象还是在叙述者身上表现得太明显了,肯顿小姐打趣看书的一幕,管家的反应甚至有点病态了。

  • 2 NOne 2020-07-27 16:48:57

    读到心碎。从头到尾都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克制。 长日将尽,傍晚来临。在人生尚有余辉之时回忆过去,只能靠自我欺骗掩饰内心的唏嘘不已。

  • 1 cccca 2020-02-25 18:00:04

    公众历史下的个人记忆,语言简练优雅,篇幅简短却表达了许多难以言表的东西。通过观望了一番别人的回忆,就像译者所说,给无可慰藉之人以某种意义上的慰藉。

  • 0 乡下人 2020-04-21 19:37:05

    英语版里不懂的单词不算太多,阅读还算流畅

  • 0 😑 2022-03-29 11:15:10

    高贵的克制

  • 1 -chiham- 2022-03-21 22:52:40

    读完了中文版,不喜欢“我”这个人,正如后记提到当觉读者阅读时觉得第一人称“可靠”,才会认同他的情感和价值观。他的身份不具有普遍性,我也不喜欢他的性格和理想,虽然算不上可靠或者不可靠,但是如果真得和他相处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和他抬杠大吵一架,然后逃离达林顿府。 这一趟旅途,我喜欢最后一天,坐在海边等傍晚降临,和他们的对话一样,许多人都喜欢傍晚,认为这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候。 傍晚时分,长日将尽,他释然了过去准备改变,那我是不是也会稍微喜欢之后的他呢?

  • 1 凌儿 2022-03-18 14:59:17

    书中克制与闪躲叙述背后的宿命感让人怅然,史蒂文斯对于自己工作高度使命感或是肯顿小姐对于自己婚姻的评价。确实,说服自己接受回忆、接受位置、接受命运,内心会安然一些。就像史蒂文斯依然逃避自己忠诚服务的勋爵是纳粹帮凶的事实。命运的捉弄与错过又如何,长日将尽。

  • 0 豆腐枕头 2022-03-10 18:04:15

    一阵绵长的怅然若失,所以一切意义都没有意义

  • 0 老了的老豹子 2022-02-23 22:03:50

    一部作品既属于作者,也属于读者,即使是误读,作者也没有办法了,而每个人的阅读过程和自身的阅历密不可分,也就会有各种解读,这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带来的吧!我不赞同完全建立在“不可靠叙述”基础上的分析,即使作者一再以闪烁的方式来回忆过往,但是斯蒂文斯的生涯绝非失败,作为一个优秀的管家,他完成了“尊严”,再多的都是苛求,而且这种苛求完全是建立在二战之后的事后诸葛亮基础上。哪有人生是完美的?能够按照理想去活一把还不够吗?

  • 1 Carus 2022-03-11 17:47:34

    回忆在不可靠的自叙中建立又消散,于是此刻变得格外重要,因为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渐渐改变着关于过去的回忆,直到回忆的刺扎破幻梦,无法逃避,一生中发生的对与错在当时无从察觉,此刻却令人心痛。 这一部中石黑一雄故事的冲突性似乎变得更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绵密的文字。

  • 0 蓟小豚 2022-02-06 21:48:12

    读了一半去重看了电影,又读完另一半,诺奖还是有道理的,领略到在《浮世画家》《莫失莫忘》没有特别get到的好处。长日将尽,是个体叙事,也暗藏宏大;二者夹缠巧妙,在念兹在兹而又闪烁其词中,不见生硬或冗余。一切可待成追忆,一切终究已惘然。翻译得也还可以,有效地在中文中传递了某种英国gentlemen的腔调。但在这样的作品对白中忽然出现“关公面前耍大刀”(原文“ I made a right fool of myself”)总归是突兀的,使人“出戏”的。 另,同名电影是好的,但它的好是属于电影的独立的好,不因其忠于或不忠于原著。(如同电影《第一炉香》的“完全不行”是独立的“完全不行”,并非以其与原著的关系作评。)

  • 0 艾荣 2022-01-26 20:07:19

    从克拉拉起入坑了这种不可靠叙事,但看似矛盾的文字背后透出的淡淡绝望更客观,也更让人触动,当一个人倾尽所有换来的却是信念崩塌,除了粉饰记忆还能干什么呢(文末冯涛老师的译后记解读相当全面

  • 0 Muschelnwein 2021-12-15 12:13:21

    后半本当作睡前有声书听完的。透过Stevens虽极不可靠,但又揭示他内心的第一人称,从他的视角望向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社会,也望向他自己因为所坚守的“职业”原则所错失的亲情与爱情。喜欢小说饱含深意的标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