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启皓文化
原作名: L‘Ordre du jour
译者: 孟湄
出版年: 2019-5
页数: 190
定价: 42.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1701814
内容简介 · · · · · ·
1933年2月20日,距离国会选举还有两周,德国工商业巨头——欧宝、克虏伯、安联、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爱克发、德律风根、法本等至今依然如雷贯耳的公司的领导人——秘密齐聚纳粹党的晚宴。迎接这24位巨鳄的是戈林、戈培尔和希特勒。
此后很快,国会将不复存在,再过几年,甚至国家议会也将不复存在,只剩颓垣败壁,青烟袅袅。
在这场秘密晚宴里,这24个人和纳粹领导人谈了些什么?目的何在?奥地利政治家许士尼格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会晤预示着什么?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维亚尔以精湛的笔触描述了“二战”前夕的欧洲,用一个个眼花缭乱的事件描绘了纳粹德国的崛起。维亚尔凭借导演的眼睛、历史学家的审视和小说家的笔法,展现了灾难、荒谬和恐惧如何缓慢而无情地展开。
《议程》取材于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将幕后故事转到台前,为理解20世纪30年...
1933年2月20日,距离国会选举还有两周,德国工商业巨头——欧宝、克虏伯、安联、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爱克发、德律风根、法本等至今依然如雷贯耳的公司的领导人——秘密齐聚纳粹党的晚宴。迎接这24位巨鳄的是戈林、戈培尔和希特勒。
此后很快,国会将不复存在,再过几年,甚至国家议会也将不复存在,只剩颓垣败壁,青烟袅袅。
在这场秘密晚宴里,这24个人和纳粹领导人谈了些什么?目的何在?奥地利政治家许士尼格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会晤预示着什么?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维亚尔以精湛的笔触描述了“二战”前夕的欧洲,用一个个眼花缭乱的事件描绘了纳粹德国的崛起。维亚尔凭借导演的眼睛、历史学家的审视和小说家的笔法,展现了灾难、荒谬和恐惧如何缓慢而无情地展开。
《议程》取材于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将幕后故事转到台前,为理解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捕捉到了纳粹背后强大推动力量的特征:一厢情愿的思想、小丑的自以为是和冷酷的计算。
【编辑推荐】
1.2017年龚古尔奖获奖作品。法国销售42万册,被译为36种语言风行全球。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波士顿环球报》、Literary Hub年度最佳图书!
2.为什么要读《议程》?
读故事就像看电影,一口气读完不烧脑。
眼花缭乱的历史胶片被剪辑组合,把历史幕后故事转到台前。一百多页,节奏紧凑,快速的场景转换串起不同的时空,让人犹如身处事件现场,亲身体验历史的偶然和荒诞。
戏剧化的情节和“毒舌”风格。
为了展现被遗忘的细节真相,宏大的场景被尽数略去,凝练的剧本只留下了关键事件:德国国会选举两周前,克虏伯、西门子、欧宝等24家德国工商业巨头秘密齐聚纳粹党的晚宴,悄无声息的秘密会议,实则是一盘以千万条血淋林的生命为筹码的游戏。带有悬疑色彩的紧张情节、黑色幽默、隐喻、对比和嘲讽俯拾皆是,淋漓尽致展现“毒舌”本色。
精准的场景调度和镜头语言,一段文字就是一个画面。
这部“电影”始终保持着张力,展现了维亚尔对场景调度的超强把控力。迅速变焦与位移,场景快速切换,镜头语言简短有力,在荒诞和冲突中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比如德国纳粹“温和的”“微笑的”“充满爱的”“进入”奥地利、奥地利纳粹党狂热的欢呼雀跃、对小人物在亡国耻辱中自杀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冷静陈述,几个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冲,客观理性的历史中充满了冷笑和戏虐,令人毛骨悚然,一股深深的悲哀渗入到全身。
大小人物共同演绎,扁平人物立体化。
无论是戈林还是奥地利家庭主妇,维亚尔让他们同时登场,细腻的细节刻画使历史档案里的扁平人物形象立刻变得立体鲜活,跃然纸上。没有领衔主演,大人物的渺小和小人物的伟大都被放大,所有人物都被作者轻松调动,共同构成一组群像。
3.《议程》改变了历史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在今天,什么是每个人都可以欣赏的非凡历史写作。
这是百余年来龚古尔文学奖第二次颁给历史类作品,叙事作品回归主流视野。简洁而充满讽刺的台词、带有悬疑色彩的紧张情节、快速切换的场景、丰富的画面、迅速变焦与位移,维亚尔将历史真相精心剪裁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片段,让文学与真相紧紧相连,揭开了历史的破衣烂衫。
4.龚古尔奖主席深夜发推特祝贺并推荐,20余家世界级媒体推荐。
维亚尔获奖当天,龚古尔奖主席深夜发推特推荐本书,建议今天所有的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法新社、《费加罗报》、BBC、《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纽约客》纷纷发文推荐本书。
议程的创作者
· · · · · ·
-
埃里克·维亚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埃里克·维亚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一位兼具小说家才华和历史学家眼光的“毒舌”导演,跨界天才。师从德里达,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高等研究院。环游过中欧、波罗的海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执导过电影,已出版《征服者》(Conquistadors)、《西线战事》(La bataille d'Occident)、《刚果》(Congo)、《大地的悲伤》(Tristesse de la terre)。2017年出版的《7月14日》入围费米娜奖、法兰西学术院终选,迅速成为法国大学讲堂读物。
独特的经历造就了维亚尔与众不同的视角和遍及全球的视野。自2010年起,维亚尔平均每两年就斩获一次世界级大奖,曾获得发现奖(Ignatius J. Reilly)、获弗朗茨·黑塞尔文学奖、瓦莱里·拉赫博文学奖(Prix Valery-Larbaud)、约瑟夫·凯赛尔(Josep...
埃里克·维亚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一位兼具小说家才华和历史学家眼光的“毒舌”导演,跨界天才。师从德里达,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高等研究院。环游过中欧、波罗的海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执导过电影,已出版《征服者》(Conquistadors)、《西线战事》(La bataille d'Occident)、《刚果》(Congo)、《大地的悲伤》(Tristesse de la terre)。2017年出版的《7月14日》入围费米娜奖、法兰西学术院终选,迅速成为法国大学讲堂读物。
独特的经历造就了维亚尔与众不同的视角和遍及全球的视野。自2010年起,维亚尔平均每两年就斩获一次世界级大奖,曾获得发现奖(Ignatius J. Reilly)、获弗朗茨·黑塞尔文学奖、瓦莱里·拉赫博文学奖(Prix Valery-Larbaud)、约瑟夫·凯赛尔(Joseph-Kessel)法语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Le Prix Goncourt)。
法新社高度赞誉维亚尔的写作,称他“以独特的方式躲入历史幕后,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解读阅读历史事件的视角”。《纽约书评》认为维亚尔对战争、人民的命运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有非常强的洞察力。《华尔街日报》称其作品为一场激动人心的“旅行”。
目录 · · · · · ·
面具
礼尚往来
恫吓
贝尔格霍夫会谈
如何不做决定
绝望的尝试
一整天电话
唐宁街告别午宴
闪电战
坦克
电话窃听
衣饰库
音乐之声
死者
那些人是谁呀?
译注
· · · · · · (收起)
"议程"试读 · · · · · ·
德奥合并(Anschluss)后第二天,3 月13 日,英国特工万分惊诧地窃听到在英国与德国之间的一场电话喜剧。“里宾特洛甫先生”,戈林开始抱怨,此刻他负责帝国的事务,而希特勒正在飞往他自己的祖国。“最后通牒这个事件,被说成我们以此来威胁奥地利,这是一个可恶的谎言。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是人民推选上台的,他要求我们给予帮助。您大概对许士尼格制度的残暴有所了解吧!”里宾特洛甫...
喜欢读"议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议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吃一堑长一智是骗人的?揭秘160页小册子如何斩获法国龚古尔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7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日程》是部历史叙事作品。不过,谈到历史,似乎一股陈腐说教的气息扑面而来:眼下的生活已令人应接不暇,还有那么多精悍有趣的视频等着我们,真要浪费时间精力翻看那些死气沉沉、记述久远又琐碎日期地点人名的大部头史料? 例如,有个著名人物... (展开)【豆瓣鉴书团】《议程》中印象深刻的三个句子
> 更多书评 5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Picador (201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麥田 (2019)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Actes Sud Editions (2017)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议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abina 2019-11-03 22:59:03
叨逼叨
4 有用 本质鳖屎eznf 2019-07-30 15:37:52
居然不是小说!语言精炼,每一句话都暗藏了好多历史梗,还非常毒舌。历史书上寥寥数语的内容,在这位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可惜我对二战历史实在知之甚少导致读梗无能,因此少了很多乐趣。让本书获龚古尔奖,想来大概也是因为评委对当今糟糕的世界局势感到无比担忧,深切希望大家能从书中曾经发生过的恐怖(同时又无比荒诞)历史中汲取教训,因为我们离重蹈覆辙已经越来越近了,而大家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不到一个世纪之前的那场浩劫... 居然不是小说!语言精炼,每一句话都暗藏了好多历史梗,还非常毒舌。历史书上寥寥数语的内容,在这位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可惜我对二战历史实在知之甚少导致读梗无能,因此少了很多乐趣。让本书获龚古尔奖,想来大概也是因为评委对当今糟糕的世界局势感到无比担忧,深切希望大家能从书中曾经发生过的恐怖(同时又无比荒诞)历史中汲取教训,因为我们离重蹈覆辙已经越来越近了,而大家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不到一个世纪之前的那场浩劫(以及浩劫之后阴魂不散的余震)。问题是,吸取教训这个选项,人类从来就没有勾选过,一次也没有。 (展开)
5 有用 brudermann 2019-08-12 09:39:25
这本书很有趣,从1933年沙赫特帮纳粹找工业集团要钱开始,写到吞并奥地利,然后以克虏伯拒绝赔偿结束。写法很新奇,主题其实很传统,还是工业巨头和战争的关系。但传统不等于错误,就像作者说的,“人不会两次掉进同一个坑,但人跌倒总是同一个方式。”这句话既是总结历史,其实也是为自己辩护。
1 有用 songtong2010 2019-06-07 14:58:40
以前说过,法语文学奖的审美口味,比英语文学和诺贝尔更符合自己。但是2016年的斯利玛尼,偏重女性题材,有点欣赏不来。去年的作品应该还没汉译本。这个2017的龚古尔奖作品,是我欣赏的题材和手法。作者师从过德里达,当过导演,确实在不长的篇幅里,始终有蒙太奇镜头和解构的强烈印象。历史小说不是历史,但是文学家应用历史精彩瞬间,往往超过历史学家,当然,我也很怀疑,这本描写二战策源的背景获奖,与欧洲难民涌入,... 以前说过,法语文学奖的审美口味,比英语文学和诺贝尔更符合自己。但是2016年的斯利玛尼,偏重女性题材,有点欣赏不来。去年的作品应该还没汉译本。这个2017的龚古尔奖作品,是我欣赏的题材和手法。作者师从过德里达,当过导演,确实在不长的篇幅里,始终有蒙太奇镜头和解构的强烈印象。历史小说不是历史,但是文学家应用历史精彩瞬间,往往超过历史学家,当然,我也很怀疑,这本描写二战策源的背景获奖,与欧洲难民涌入,整体右转的环境有关,不过还是推荐一下 (展开)
1 有用 SomeoneElse 2021-09-11 20:29:37
作为一名法国人,作者讥讽了德国的工业巨头,讥讽了纳粹党,讥讽了奥地利总理,讥讽了英国首相,唯独放过了法国自己。😄
0 有用 星尘 2024-03-12 17:52:09 山西
2017年龚古尔奖获奖作品 选取了几个镜头和事件来探讨纳粹上台的话题。很好的主题,但这本写的不太像小说,没感受到虚构的魅力 之前不知道在哪看到有观点说德国人对战争的反省要比日本人诚恳,但这本书告诉读者,和逃过了审判的日本人一样,有些资助了纳粹的帮凶同样活到了战后,甚至一直活到了今天 小说里有个细节很触动我,在1938年3月12号德奥合并前后,纳粹开进维也纳的时候,许多人纷纷自尽,他们用一种绝望的方... 2017年龚古尔奖获奖作品 选取了几个镜头和事件来探讨纳粹上台的话题。很好的主题,但这本写的不太像小说,没感受到虚构的魅力 之前不知道在哪看到有观点说德国人对战争的反省要比日本人诚恳,但这本书告诉读者,和逃过了审判的日本人一样,有些资助了纳粹的帮凶同样活到了战后,甚至一直活到了今天 小说里有个细节很触动我,在1938年3月12号德奥合并前后,纳粹开进维也纳的时候,许多人纷纷自尽,他们用一种绝望的方式来表达对最黑暗现实的反抗 (展开)
0 有用 yiyier 2024-01-27 20:24:23 北京
世界面对虚张声势总是做出退让。甚至最为严重最为刻板的世界,甚至陈旧的秩序,如果说它从不向正义的要求屈服,从不向起义的人民屈服,那么面对虚张声势,它却卑躬屈膝。自世界诞生以来,人的真实思想始终是秘密。说话到了字词末尾便不再出声,屏住了呼吸,正是在那里有我们的思想。那下面,生命流淌,如树木的汁液,缓慢,藏于地下。
0 有用 cyriacus 2024-01-23 20:45:23 北京
也许法语原文更加出色,翻译版有些语句不连贯,每次都要看背后注释实在是太麻烦了
0 有用 昨夜星光 2023-10-06 13:03:31 北京
里面的神话比喻和一些细节描写真的是太尴尬了,什么24头斯芬克斯,什么钢笔帽发出了轻微的声响🤮
0 有用 我建议先分手 2023-08-07 09:30:39 北京
名字太多了睡前看有点记不住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