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許倬雲分享了他在美國一甲子的重要親身經歷,將客居美國生涯中,印象最深刻也最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神龍活現地呈現在眼前,更透過獨到且敏銳的歷史學與社會學視角,幫讀者把這些偶然相逢的鮮活故事,還原其時代背景與歷史源流,並擺回它們所屬的文化、制度與社會脈絡之中。爾後許倬雲再把這些人、事、地、物於不同時期的面貌與本質變化,放入全方位的歷史分析框架哩,從地理、文化、宗教、族群、產業、城鄉、階級、政治、軍事到帝國事業等各種角度,來試圖回答所有與他有類似經歷的幾代留美華人菁英們,心頭上的共同疑惑。
美國六十年滄桑的创作者 · · · · · ·
-
许倬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許倬雲,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年赴美進修,半生流寓美國。在美讀書與執教的師友,帶領他參與社會活動,觀察社會結構與動態;尤其任教匹茲堡大學後,同事大多研究社會史,因此有緣理解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種種變化。終身學習社會史和文化史,追求社會學、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知識。以為高度專業的學術研究,往往矚目廟堂動靜,卻忽略庶民的生活及其理念。深感美國文化與社會正在蛻變,目前整個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過程。從英國移民建立13州,其實「美國」已經成形,從那時開始,三百餘年,美國的變化,經常會帶動世界各處的變化。目前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此時全球大格局的重組,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的華人,都難以脫離如此變局的影響。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我對美國的印象
第二章 美國的開疆闢土
第三章 美國農業型態的變遷
第四章 美國的工業化過程
第五章 美國的多族群及其社會問題(上)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我對美國的印象
第二章 美國的開疆闢土
第三章 美國農業型態的變遷
第四章 美國的工業化過程
第五章 美國的多族群及其社會問題(上)
第六章 美國的多族群及其社會問題(下)
第七章 美國經濟運作
第八章 城鄉分離,階層異化(上)
第九章 城鄉分離,階層異化(下)
第十章 美國的政治制度
第十一章 美國發展的文化脈絡
第十二章 美國時代潮流的變化(上)
第十三章 美國時代潮流的變化(下)
第十四章 未成的帝國和敗壞的資本主義
第十五章 餘韻
· · · · · · (收起)
创作者在豆瓣 · · · · · ·( 全部 1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今天的美国梦有两个。一个是外国来的新移民:他们的美国梦是在世界最富的国家有立足之地,以美国低收入的工资,换算成他们故乡中等以上的生活标准;另外的美国梦则是城市中的中产阶层。他们的孩子以为可以从新兴的产业中,由于创新或者冒险,靠着一个新的发明或是新的服务项目忽然变成另外一个盖茨,或是另外一个索罗斯。 后者有梦,却难以实现。那些心怀不平的失落者,已不能理解也不愿面对世界正在变化的情况。他们眷念已经悄然隐入历史的光辉,无法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旧日的美国,必须接受一群一群他们不熟悉的新移民。他们也无法理解,外国进口的商品居然占满市场的货架,排挤了他们曾经生产的货品。强烈的排外转化为爱国、爱乡的情绪。凡此内卷心态,遂将单纯贫富阶层之间的异化,转变为认知与情感纠缠难分的隔离,更因不能沟通竟恶化为仇恨——对外,他们坚决支持美国至上的霸权;对内,他们拒绝接受新移民,尤其肤色不够白的“异类”。美国自从开国以来,内部族群间的矛盾竟恶化至同城如寇仇的程度。特朗普这一个民主“怪胎”,遂得趁潮崛起,推行其政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阶层固化的社会现实 / 171 -
金钱决定教育修养,金钱也决定政治权力何所归属。这就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特色。在欧洲,资本主义最得势的国家是英国。但是,英国还是有强大的工党力量,可以坚持社会福利作为重要的施政方向。其他若干社会福利发达的欧洲国家也都是因为财富本身的数量无法与美国相比,财富集中的机制也无法先由托拉斯滚成大雪球,再把许多大雪球累积成为巨大的财富集团。因此,那些北欧的国家在施政方面,就不断地防堵美国资本主义取向的机制一一在财富出现快速集中整合的迹象时,公权力就会纠正这一趋向。 总而言之,上述各种美国社会大众的集体性格:新教伦理延伸而来的个人主义,应该是美国价值观的主体;以资本主义为基础而凝聚成的“好利”的价值取向,则是其实践。美国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这两大浪潮,冲散了原本聚合个人的社区与社群。科学知识的普遍和文化的多元,卷去了教会的约束,也削弱了人们对信仰的依靠 清教精神和个人主义之间,原本彼此依靠足以安顿人心。目前,单独、散乱的个人必须构建另一群体、另一依傍。这就留下空间,出现许多个人组合而成的大群体。而且,如此大群体必须是可见的、可以感觉的集合体。前述大型集会亦即大型音乐会或者大型球赛聚合的群众,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无数散乱的个人,于是有了虚拟的归属,填补了无所依傍的孤独 球场与大型演唱会反映为群众主义,将无数个人席卷入热闹而不必负责的盲目、冲动之中。于是集体意志呈现为民粹;“平等”观念导致轻视“优异”,甘于凡庸;从“自由观念出发,则蔑视传统与规范的约束。 美国的社会结构走到这一地步,也就可能因为缺乏真正的归属,也缺乏心灵依靠的理念,渐渐由疏离而致涣散解体。如此危机,令人担忧。不过,凡事都有正负两面,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抉择,也可以不拘一格,因应时代而修正改变。美国一般人的群体性格就是如此,充满动力,同时也冲动、浅薄。美国的文化遂表现为实用,是以科技成就多于理论玄想,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不断发展的文化脉络 / 22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美國六十年滄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國六十年滄桑"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國六十年滄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美国曾经走过的路,中国都可能要走

葛兆光: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 是每一个人文学者都应秉持的

美国大农业的形成与启示 ——《许倬云说美国》札记之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总会把复杂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概括,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概念化的误区。比如说美国农业,我们一向概括为大农场模式。但仔细追究起来,其内部也分为不同类型,而其形成的历史更是相当复杂。《许倬云说美国》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大农业的形成进行了梳理,很有借... (展开)

美国发展史与现代性在美国之体现——读《许倬云说美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很畅销,之前在万圣见到过其上过榜单,一直想读。但真的读了之后,还是有些略微失望,因为跟我预期的不太一样。可以将这本书当作美国历史的入门通识读物,简单通俗,也比较全面。 书中,许先生对美国的总体态度是比较悲观和负面的,认为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发展,一直... (展开)> 更多书评 4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7.8分 2362人读过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1)暂无评分
-
聯經 (201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歷史人文@聯經 (议场猴话研究)
- 五四百年祭书单 (史学研究)
- 传记&回忆录 (WOODSTOCK)
- 美国研究(American Studies) (@~@)
- 书单|〖十三邀〗中提到的书 (drunkenstai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國六十年滄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铁锤王钢蛋 2021-03-21 17:28:19
读书时看林达,美国是诗与远方,当时觉得美国的一切是评价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的标杆标准,这本书结尾处直接说美国是一个名实不符的国家,不过后者也不是对前者的否定,作为读者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新的认知吧。
5 有用 王子街烟花 2019-07-27 21:40:54
非常棒,看到最后居然有点泪目,许老留寓美国一甲子,最后的关心还是落在整个中国和国族的命运上的。尽管如此,还是要说不知为何,明明都是实事求是,非常优秀的知识分子,一谈到川普就变得情绪化起来……看来fake news 害人不浅啊…
0 有用 八哥 2019-07-21 15:56:57
2019年闲书025:抑郁症的症状之一,是否是突然间一切兴趣爱好都索然无味,而构陷于某种无名的忧虑中?近期,本人便是如此地提不起精神。许先生的这本书,谈不上厚重,亦不枯燥,却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八十余岁居住美国六十年,谈谈天说说历史,梳经缕络,交织的爱恨、难舍的家国情怀、往夕与当下的相互关照,纠缠成老花镜片下莫名老派的文人气质!?
0 有用 Li_Lee_Lei 2021-07-15 22:16:16
通篇仍然是美国建国史,六十年见闻只见感想,拎不出丰富的见闻……失望
0 有用 花花 2019-07-19 17:37:43
很好读,像深入分析版“晓说”谈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