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政治化的政治 短评

热门 最新
  • 66 韩乾 2014-01-19 13:50:43

    对据说是自由主义-现代性所引发的“去政治化”的政治的反对,意味着对某种(至少是名义上)本质性/原初性的政治形式(即所谓“人民民主”——“人民”在场的民主,亦即非议会化的民主——“人民”不在场的民主)的呼唤;但是这种呼唤恰恰又反过来助长或保卫了当代中国的去政治化状况。后一点正是为汪晖的写作所始终忽视或逃避的。在汪的文本中,对“去政治化”的探索指向的是当代世界政治,进而自然而然地指向了西方“霸权”——于是,我们看到了如下吊诡图景:对当代中国政治的言说恰恰游离于中国的国境线之外,并且我们被告知:只有将六十年代之后的中国置于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框架中,当代中国政治才是可理解的。

  • 66 琴酒 2014-03-31 21:30:40

    老师提及中国现代当代思想史研究时说,在理论的高热褪去后,所看的,也就是谁能讲一个符合世道人心的好故事。从这一点上,汪晖本书可以作为典范存在。其基本论点,即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不过是资本主义产物,是去政治化的政治,而中国自七十年代后期的一系列启蒙/运动都是和资本主义暗合不过诉求打破固化阶级,建立良好的机制以监督资产重组过程,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备的叙事。立场暂且不论,是否有打擦边球嫌疑也不论,对汪晖的构建和穿透力非常敬佩。

  • 37 真猪奶茶 2014-10-12 10:44:47

    唯一的问题还是,能好好说人话呗?

  • 69 万古忠义李秀成 2016-09-01 00:02:52

    我总怀疑没有人能真正读完这本书,左派的基本观点、基本范式和基本的毛病几乎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最明显的是对政治这一词汇的理想化,好像新中国前20几年的政治理念是好的,只是一沾上现实政治中的派系斗争和争权夺利就不好了。殊不知政治从来都是复杂的,不深入现实的政治根本就不是政治。汪晖应该阅世极深,但还犯这种错误,可见搞学术和生活的双重标准是很多学者的一大毛病。

  • 22 远树 2015-01-20 17:00:34

    一本思想史著作,本身也成为了思想史的一部分。

  • 8 Philia 2016-01-03 22:38:16

    坚持“知识社会学”的方法与立场。看汪晖如何祛除新自由主义的神话与诡计,其间也因为某种腹背受敌的状态而让原本就干货满满的本书更加充满了张力和魅力。就写作的气质而言,汪晖那种儒雅、谦逊的文风,是那群“真·牛鬼蛇神”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当然,他们也不屑于/顾不得儒雅谦逊,正如他们一方面又保守,一方面又激进(无耻),“用诅咒和丑化别人来掩饰理论的脆弱”503。阅读的最大收获其实在于看清资本主义本质上因其垄断性所以其实是反自由的,以及霸权主义实际上是最大的民族主义,而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本身又是反抗霸权、抵御不平等不公正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急不可耐地审判中国的民族主义时,如何更好地先消除压迫?如何把世界重新恰当地还原为一个串联的世界,而非欧洲或亚洲?

  • 7 十八爷 2016-01-18 15:09:13

    一个优秀的学者一定是一个会提问的人,看汪晖就是这种感触。《当代中国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当中提到的三种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困境的分析值得细读。

  • 8 江海一蓑翁 2015-04-27 14:36:04

    虽然只是一本松散的论文集,但本书收录的大部分文章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汪晖的中国视角和对现代性问题的密切关注,而这些研究的时代背景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社会阶层结构重组、经济的全面市场化和消费主义的尘嚣日上。正是因为这些变化,汪晖基于左派立场的分析和批判才显出别样的价值和生命力。

  • 9 En Route 2012-05-06 10:40:57

    值得思考的,为什么当今左派在学术研究上的整体实力远超右翼。

  • 7 Walt 2015-12-04 22:36:55

    我们尤其要区分清楚两点:第一 拉康与后结构主义的差别 第二 左翼与后殖民的差别 these two points differ universalism-leftwings from imbecile reactionists 汪晖可惜没走到最后一步

  • 3 秋江暝泊 2012-08-20 22:04:37

    汪晖的东西有足够的复杂性和延展性。诚然失之空疏驳杂,但确能提供不少启发。五星打给《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60年代的消逝》,《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和《中国现代思想的兴起新版序言》三篇,汪晖05年之后的写作功力有了显著增长。

  • 2 RDX 2008-05-16 09:36:27

    部分观点有其意义 但是 中国人热爱超越人的决定和人的意志 提出几近超现实的理论的倾向到底是在描述事实 扭曲事实 还是虚构事实? 我只知道很多社会的“发展倾向”和“需求”与现实脱节。我只知道很多当事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决定有如此重大的“理论意义”

  • 3 南池子 2016-03-23 20:51:03

    政治的总体性批判视野

  • 3 ivauke 2018-05-31 01:22:05

    对于wenge的历史知识欠缺和过度想象导致了最大的问题:将政治化和去政治化做了简单的二分,而把80年代的解放归于60年代开始的政治化,把60年代的血腥和至今的钳制算为去政治化。政治化和去政治化在66-68、72-74相互纠缠,毛运用个人崇拜同时半驾驭着两者,而放他们相互撕咬。毫无疑问从1955-1966,国内所有悲剧的发生全是因为毛的错误纲领、盲目预判。回过头,列宁和伯恩斯坦的争端仍然停留在那,”国家之内非神即兽“。另:汪晖批判了这么多,自己也是去政治化的;张晴滟拿去政治化批判阿瑟米勒,又抬高样板戏,结果样板戏创作也是其实也是去政治化的。真讽刺呢。

  • 4 内阁小学士 2014-05-24 21:24:55

    文革的“合法性”。

  • 1 俄狄浦斯 2009-06-28 22:57:49

    思考二十世纪的一个前提性研究~

  • 1 旧居 2009-10-27 22:54:24

    前面是政治学的内容,后面成了社会学的调查了。不过,这也就是中国的现状了。

  • 2 meisan 2010-11-25 12:55:16

    读过部分 实在是有史以来我最不爱看的书 我知道都是因为我太浅薄。PS:给五颗星的人你们都读懂了么。

  • 2 ardor 2011-10-07 21:33:22

    绕来绕去,真的不好读,而且他的遣词造句有日语和英语的影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