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原文摘录

  • 我不会去分析病人有什么毛病,而是问自己以下问题:”她现在是什么心情?她有什么需要?和她一起,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的心情反映了我怎样的需求?我想请她作出什么决定或采取什么行动,以使她快乐些?“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将会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以及个人需要。同作诊断相比,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深深体会到我们作为人的弱点。 (查看原文)
    2赞 2013-05-24 20:49:26
    —— 引自第170页
  • 我们在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一些不良积习,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我们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是被看作是自私的。 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联系。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包括三个部分: 1.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实。 “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以色列前总统责备其内阁部长) “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 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的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查看原文)
    琴小趣 2赞 2014-05-13 16:34:27
    —— 引自第190页
  • 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身边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如果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 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期待如实的反馈,有时也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 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在我们的文化中,直接谈论一个人的感受是很少见的。重要的是,我已经不再把他的话看作是对我的攻击,而注意体会他的感受和需求。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者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如果人们常常怀疑我们的诚意,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动机。也许,我们只是在机械地运用非暴力沟通,而忘记其目的。这是,我们就可以问自己,我们关心的是加深与人的联系,还是以“标准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说话。或者,虽然我们是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在乎的也许只是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的需要。 如果双方同意在作出答复前先准确地重述对方的观点,那么,达成协议的时间将可以比平时缩短一半。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惬意。 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另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还有话要说,就不妨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提出明确的请求很重要,因为人们常常并不了解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在上级面前,我们有时可能会有点紧张,以致无法静下心来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因此,我特别欣赏这些教师能像倾听学生那样倾听他们的系主任。 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的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如果我们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如何使谈话生动有趣,建议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人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和接纳。他们也没有意识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与讲故事相比,更容易得到他们所期待的联系。 使谈话生动有趣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 他们不断说他们“必须”做什么,与此同时,又不停地找借口不那么做,因为没有人想成为奴隶。 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恰好是我们自己,那么,言下之意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我相信,如果我们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我们就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遭遇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需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 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内疚被运用来控制人,那么,为了是这种手段奏效,我们可能就会认为一个人可以主导另一个人的情绪。 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的想法——我们认为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我们还给人贴上各种标签,并说长论短。 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由其他人造成的,那么,他们播下了暴力的种子。 指责他人有时可以引发他人的害怕、内疚或惭愧,使他人为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但那也是在使用暴力。批评和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 (查看原文)
    michi 2赞 2016-10-07 10:32:04
    —— 引自章节:喜欢的句子
  • Words are Windows (or They’re Walls) I feel so sentenced by your words, I feel so judged and sent away, Before I go I’ve got to know Is that what you mean to say? Before I rise to my defense, Before I speak in hurt or fear, Before I build that wall of words, Tell me, did I really hear? Words are windows, or they’re walls, They sentence us, or set us free. When I speak and when I hear, Let the love light shine through me. There are things I need to say, Things that mean so much to me, If my words don’t make me clear, Will you help me to be free? If I seemed to put you down, If you felt I didn’t care, Try to listen through my words To the feelings that we share. —Ruth Bebermeyer (查看原文)
    清明梦 2赞 2017-04-16 06:30:13
    —— 引自第1页
  • 语方是窗户,或者是墙 ——鲁思.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志,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查看原文)
    青沐 2赞 2017-12-07 11:24:15
    —— 引自章节:前言
  • 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查看原文)
    爱读书的橙橙 2赞 2018-05-25 15:49:31
    —— 引自第38页
  •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查看原文)
    熊阿紫 2赞 2018-07-02 20:29:50
    —— 引自第49页
  •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查看原文)
    阿瑶在读书 1赞 2018-08-17 16:17:22
    —— 引自第29页
  •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查看原文)
    谦哥哥 2赞 2018-10-22 23:43:53
    —— 引自第38页
  •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查看原文)
    谦哥哥 2赞 2018-10-22 23:43:53
    —— 引自第38页
  • 难以承受的痛苦 (查看原文)
    谦哥哥 2赞 2018-10-22 23:43:53
    —— 引自第38页
  •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查看原文)
    谦哥哥 2赞 2018-10-22 23:43:53
    —— 引自第38页
  • 非暴力沟通主要四步 1。描述事实而非评论 2。表达自己的感受 3。说出自己的需求 4。说出具体要别人怎么做 与暴力的人沟通: 1。学会倾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2。理解别人的需求感同身受全身心投入并给予适当反馈愤怒与感激 表达你的愤怒 表达感激 (查看原文)
    豆友190925168 2赞 2019-12-28 21:42:02
    —— 引自第1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29 13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