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坊 短评

热门
  • 32 東寫西讀 2012-06-14 13:00:14

    葛兆光先生曾经批评“很多研究图像的,常常有一个致命的盲点,这就是他们常常忽略图像是‘图’,他们往往把图像转换成内容,又把内容转换为文字叙述,常常是看图说话,把图像资料看成文字资料的辅助说明性资料,所以,要么是拿图像当插图,是文字的辅助;要么是解释图像的内容,是把图像和文字一样处理”,当艺术史家贸然进入思想史这样一个陌生的领域,他们一方面无法分析出思想史的内容,同时也无法容纳更广泛的图像资料,只能在志书谱牒、民俗传说来回打转,无法深入堂奥,而忽略他们本身最为擅长的色彩、构图、布局、变形的分析,以己之短较他人之长,能不一败涂地吗?同样是艺术史家出身的巫鸿在撰写《武梁祠——中国古代图像艺术的意识形态》就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更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的一部典范之作。

  • 2 李苦瓜 2018-06-04 17:42:26

    口述、文字和图像。另一个角度的“王氏之死”。「这些富家大户才有可能通过修建牌坊来炫耀他们在当地的显赫地位,而那个可怜的节妇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

  • 1 南池子 2011-12-05 23:10:26

    虽然是从美术角度来研究一座贞节牌坊,然而通过围绕“贞节”而展开“文献”【主要是诗词、地方志】和“口述”【主要是传说】两种不同介质的“文本”追溯,逐渐重现和还原牌坊作为建筑之外、不仅仅隶属于美术层面的画面内容与观念意识上的内在逻辑,寻找庵上坊曾经的功能系统。反观汪悦进的学术进路,自然也就好理解他的美术史“内证”思路。最有意思的话题莫过于“作为纪念和表彰贞妇的物件,为何却独独缺失了贞妇的图像显示”,故而是在宏大的叙事传统中寻找个人对于这一文化独特现象产生究竟起到何种作用的合理解释。

  • 1 专程路过 2012-01-26 12:29:46

    很腹黑的作者,偷笑中

  • 0 danyboy 2008-09-03 18:24:18

    关于家乡的一本书

  • 0 韧勉 2014-11-05 14:19:47

    历史与民俗的对接,学术与考察的结合

  • 0 钱钱是小弹珠 2010-09-13 22:07:41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嗯,很痴迷的阅读

  • 0 他念他 2008-10-30 11:48:10

    图文编配非常用心,材料组织颇有新意。更重要的是,不用概念,把事情说清,这太不容易了。

  • 0 bc 2008-12-02 22:43:25

    2008.11 阅

  • 0 ren 2010-08-17 19:59:42

    图像和口述。。。

  • 0 Peter Cat 2012-08-17 14:44:16

    口述文字和后代文本的引入开拓了艺术史研究的视野,这些尝试都具有启发意义。

  • 0 HH.Pih 2010-09-06 21:07:23

    节孝坊,表演性自残

  • 2 八分满 2012-11-17 22:35:17

    在汕头三联书店购买的最后一本书。用这样带着想像的方式去描述和寻找一座贞节牌坊的故事,也是另一种感受。

  • 0 套套卢 2008-06-19 22:49:53

    很有趣的一本书,把本来似乎枯噪的事物给盘活了

  • 1 dfdyping 2014-04-24 13:18:33

    很小的题目,读罢很有收获。感觉可作“如何做建筑史/艺术史/研究”的范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