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 短评

热门
  • 27 愚公∞ 2016-03-29 10:14:41

    李泽厚在八十年代末开始进行《论语》的阐释工作,其目的一方面是借助经典,另一方面也是想要附骥尾至千里。这部书应该先读李泽厚的前言和后记附录部分,充分理解李泽厚阐释论语的思想出发点。李泽厚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马克思和康德的基础上,一方面依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构建行为实践能力;另一面通过康德先验理性,来构筑文化沉淀学说,这就构成了李泽厚思想的双核心结构。他经常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所谓西学为体,就是指马克思生产力和康德启蒙哲学的双体结构,中学为用,即中国将马克思和康德学进来,然后化为中国现代化的功用。李泽厚将这种观念融合到对于《论语》的解诂上来,这其实就是他的转化性创造。因此,本书的重点应该放在李泽厚的【记】上,虽然本书也有译注,但是都是他选取的,而不是亲为的。

  • 6 沉烟 2017-06-14 19:11:59

    李泽厚带着西方文论的影子读论语,以宗教性的眼光看儒教,时常让我觉得自己还在读研

  • 9 - 鞭子与提燈ッ 2019-11-09 22:52:44

    從小到大對這本書的誤解太多,到了自己真正主動去讀的此刻才理解其中深意。有些話已經不合時宜,但是有些待人(仁者愛人、四海皆兄弟)處事(把握尺度、謹言慎行)待己(樂感文化、知命)的精華價值時至今日更應該去堅守。因為一切源頭來自巫術,孔子的話初衷應該是敬畏天地、萬物與他人,包括鬼神(存而不論),只有這樣才能“萬物並育而不相悖”,當然如果不靈活使用使其成為教條束縛人性,主要還是看“度”。不過我始終覺得在這個愈發強調個人主義的時代,一切禮崩樂壞、分崩離析也是一場場人道災難,一如戰爭,是從不包容與區分敵我的對立開始的,學習“不遷怒,不貳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躬自厚而薄責於人”.雖蠢而訥,必也善乎?不是因為頑固守序,而是因為尊重世界。

  • 4 OKAWALIN 2018-07-01 13:47:02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精辟论断,醒世恒言。

  • 3 夏日扬帆 2014-09-28 22:13:47

    想来,克己复礼应该是最接近仁本质的一句话了吧

  • 5 他山之石 2019-04-05 22:01:14

    每有困惑,必拜读大作!

  • 2 香菇土豆 2012-02-26 21:40:49

    从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终极关怀来解读论语,又综合参考历史书多种译注,非常值得一读。

  • 2 读书有福 2020-01-16 22:51:13

    喜欢其中对于命的解释,认识命的本质,但是不认命,虽然大部分时间你不能改变命运,但是绝不随波逐流。

  • 2 CC弗斯的神话 2012-10-17 21:17:03

    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

  • 1 都灵布衣 2011-09-30 14:47:03

    作者哲学功底深厚,对比阅读理解中,启发不少。

  • 1 伊卡洛斯 2016-12-20 21:22:14

    体系关照,发展眼光,集采众长;重写古代,突破传统,审慎旧说。

  • 1 发条banana 2024-01-31 22:59:36 辽宁

    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宗教战争,便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大奇迹。之所以能如此,我以为与儒学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儒学不重奇迹、神秘,却并不排斥宗教信仰;在“三教合一”中,它不动声色地渗入其他宗教,化为它们的重要内容和实质成分。而儒学之所以能如此,其原因又在于它本身原来就远不止是“处世格言”“普通常识”,而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它执着地追求人生意义,有对超道德、伦理的“天地境界”的体认、追求和启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儒学的这种品德和功能,可以成为人们(个体)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的“半宗教”。

  • 2 LXama 2024-02-06 18:14:05 北京

    生烦死畏,知晓论证,此为西方认识论;生烦死畏,追求超越,此为宗教;生烦死畏,不如无生,此是佛家;生烦死畏,却顺事安宁,深情感慨,此乃儒学。

  • 1 yay 2014-10-16 21:46:47

    之前被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完全征服,而今这书对这千年原典的另辟蹊径的注解,读起来很有启发。

  • 0 庄小小 2010-04-14 12:58:59

    还是更喜欢钱穆的

  • 1 荼小靡 2009-12-27 09:36:24

    不同的分析视角,这个是我看过最深刻的

  • 0 書琰@K 2009-05-17 20:07:30

    慌里慌张读完了~

  • 1 青鸟 2013-06-01 18:10:52

    这是一本时常会翻开来读的书,不需要从头到尾的持久的长读。比如做饭,夜里惊醒时,偶而翻开读上两页,对着书里的话,想一想自己,常常有所得。

  • 0 三点五 2010-06-02 15:03:20

    10年5月27日-6月2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