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00天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喜欢一个人 2012-07-17 10:41:19

    是一本不错的书,叙述很流畅,给人的启发也挺多。关于那个年纪的大背景能交代的也都与读者分享了,估计如果早出版几年,确实可以给外商进中国以参考(这样也是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吧)。另外,翻译很不错。虽然书有点罗嗦,但是可以很顺畅的看完。

  • 2 manfred 2014-05-12 21:38:09

    架构松散,至少可读性不错。书中那句,时至今日还能遇见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人。让人印象深刻。

  • 2 星河~努力煮粥 2013-11-26 10:00:16

    上海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和上汽合作的那段往事。起自机械工业部长向大众门卫的自我介绍,一千天的终点是年产数万辆桑塔纳的上海大众公司。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合资的试水者,在德国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有太多的陌生去适应,有太多的步骤和流程去处理,过程很曲折,甚至大家的目标也并非完全一致。中方更重视外汇的平衡,甚至是创收;外方更多考虑的是上海大众生产质量的提升,以及在中国汽车行业经久的领跑位置。最后,他们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

  • 1 Liu 2017-09-06 16:39:09

    虽然是小书但是内容足够“丰富”,而且最可贵的是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自然也能给读者更特别的启发。

  • 0 Revo 2022-02-15 13:28:29

    很有趣的历史

  • 1 文无第一章会之 2021-12-01 13:22:01

    大众在中国的成功有目共睹。时至今日,经历了断轴、减配、排放、自燃、烧机油、中保研风波的大众仍是大陆保有量最大的汽车品牌,朗逸、速腾、迈腾帕萨特仍是各级市场上的标杆车型,甚至各地的教考车也基本仍是大众(杭州好像可选吉利,但基本没人选) 对大众的成功,有人嘲讽“XX品牌研究车,大众研究中国人”。但研究人同样是一门学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大陆的外资汽车企业都只能以中外合资形式存在,所有企业都要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何大众如此成功,夏利、大发以及某些法系品牌只能倒闭或苟延残喘?这本书里就有答案。简而言之,除了卖车,大众还试图在中国创设一套现代化的汽车工业

  • 1 胡同 2021-11-22 15:18:11

    但凡要中国取得非凡成就的外国人,专业技能并非核心要素,能不能平衡双方关系才是最大的智慧

  • 1 野猫蓝调 2021-11-28 20:31:11

    向那个黄金时代致敬

  • 1 送走两个日落 2022-05-13 18:01:28

    蛮有意思的回忆录,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面向,就是内容有点散。

  • 0 wenzai 2022-04-17 16:49:47

    这本书更多的是偏向怎么管理合资企业的书,可以归纳为机场读物。叙述性事件比较少。

  • 0 2022-11-05 20:15:23 上海

    关于朱的篇幅还挺多。

  • 0 欣欣 ♥ 虫子 2024-01-20 10:14:00 广东

    很真实的重现了中国工业起步阶段那副“惨不忍睹”的样子,意识还在原始阶段,能力和态度也都在大锅饭状态,一切都是那么“百废待兴”。这就是最开始的1000天故事的起点。感谢那个年代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工业起步的德国工程师,他们也真是不容易,各种隔阂,各种误会,虽然他们拿着很高的工资。

  • 0 燃🔥 2022-04-27 15:59:32

    这书挺不错的,很多大众落地上海时的关键决策和发展细节都从德国人的视角提到了。也能看出来,在中国,央地关系的协调和政策推进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最关键的,抛开这些来谈行业发展,根本触及不到最本质。

  • 0 木讷乡下人 2022-07-07 19:33:03

    很多地方说不透,很多地方有修饰,但仍不失为一本富有时代气息的好书,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另一个视角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斧正,继而创新

  • 0 Lee 2022-08-15 23:22:35

    简单说就是参与上汽大众建厂的老外看1985前后的中国,视角不够广、深度不够,但好在真诚,好在真实,好在亲历,能够清晰看到局中人的局限和命运感。这类书应该多找一些来看看,人这辈子不长,够干几件大事啊,职场是什么,财富是什么,能看得透就能站得稳、走得远。果然读史明智,诚不我欺。够稀缺,多给一星。

  • 0 赶紧改昵称😬 2023-08-18 16:25:53 江苏

    收获颇丰。各方面的收获。包括商业思维、做事的态度、对这个行业历史和发展的皮毛了解等等。突然格局打开了。 商人是没有国界的,商人只逐利,只要有价值,就可以去尝试。只要对方有我们需要的价值,就可能谈成合作,甚至无关甲方乙方,双方是互利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做生意在中国仍然是‘政治事务’。碰到疑问,最后还是政治说了算。” “上海大众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是因为双方的合作伙伴和所有中德方的员工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并精诚合作,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他们一同研究困难、寻找解决办法。遇到冲突,他们一同探讨,找出最佳方案。这样,这个合资企业才得以良好发展,双方共赢。因此我持这样的观点,如果中国人和德国人以类似的方式在某一个工业领域里合作的话,对项目或者说是企业的成功来说肯定有良好的前景。”

  • 0 Coldcard 2023-01-26 15:34:27 福建

    真实又宝贵的回忆录,故事性地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历史,以及对工业产品出海实战窥见一斑。去过一次安亭实在很难以想象40年前是这样番景象。谢谢大众当初勇敢的投资!(虽然回本不知道多少倍了)看书期间正好有两条新闻让我感慨时间飞逝与书里说的中国速度:1是促成上海大众合资的、书中反复提到的大众前主席哈恩博士去世,2是2022年自主品牌(比亚迪)销量首次超越了合资品牌(一汽大众)

  • 0 小王子的🐷 2023-04-25 16:02:36 上海

    内容很宝贵 但翻译读起来不流畅

  • 1 旁观者 2012-11-05 01:15:04

    作者认为,导致合资企业失败80%的可能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沟通。其实别的企业何尝不是,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问题,只是不同的文化和政经体制将人的差别放大。作者每章后还对欲来华创业的外国人提出忠告,比如,“做生意在中国仍然是政治事务”,并以朱24小时封闭3年未能关闭的厂区道路为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