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Knight 2018-07-07 21:31:08

    我需要隔一段时间看不进去书了就要读几篇余英时静静心。。。

  • 4 Travis1997 2016-11-15 19:18:09

    原來余英時批評錢新祖那篇書評的中譯就是收錄在這本。

  • 2 Holder Joe 2011-10-12 19:41:00

    《天人之际》

  • 1 Flora 2022-09-29 21:13:57 新加坡

    关于商人文化和近现代的几篇挺有趣的

  • 0 oO圆子oO 2022-12-11 09:56:33 广东

    简洁清晰(牛((没文化的我

  • 0 文孟先生 2023-02-12 00:22:21 湖北

    经典之作。

  • 1 突突 2018-05-15 16:22:03

    只读了天人之际和魏晉兩部分。打破王室对天人沟通的垄断,由巫所支配的仪式转移到每个人的内心

  • 0 伊右子都 2020-10-17 15:32:28

    余先生英文论文的翻译合集,译笔流畅。天人之际在专著已经读过,这次算复习。魏晋篇以个人主义角度切入,让我对当时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朱熹、戴震、章学诚,一个个个案,以小见大,贯穿起来,竟然让我摸到了新儒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作者的功力真可怕。从商业文化看中国的历史,这篇看得我十分入迷,一如我初次深入接触杨朱“一毛不拔”思想时的震撼。孙逸仙那篇,从清末考据向经世转变的思潮,看孙文的思想中的中国传统。五四运动篇在重寻胡适历程中读过,这次算重温。以后几篇,略述中国史学观念之变化,也算普及常识了。总体五星,一百分。

  • 0 武当派掌门 2021-08-11 19:25:27

    选文文风简单明了,对于我这种思想史外行,除了中间几篇关于焦竑、戴震等人的专文没读懂,其他的选文都很清晰地勾勒了余大师的历史观。最后几篇方法论的文章相当好,集中讲述了近年来新文化史兴起的背景,对历史的诠释属性大于科学属性这一大结论非常认同。但本人始终对完全自洽的思想史研究有怀疑。比如在谈到“个人主义”时,脱离社会经济背景是不可行的。在社会上混过的人都知道,如果养不起自己,个人意识无从谈起,啃老的代价必然是要“听妈妈的话”。思想史研究重点既不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的社会经济如何决定思想,也不是后现代主义认为的思想如何决定社会经济,而是思想与社会经济二者间的互动,这一点上余老的工作是有遗憾的。此外,钱穆路线的思想研究太关注精英群体,国史应该多一些大众文化研究。我相信年轻一代史家正在做着这样的工作。

  • 0 殊同 2022-10-08 19:31:28 中国香港

    余公的行文总是干脆利落。学术的部分是重建语境式的思想史研究,对钱新祖的书评收在这册书里也算恰如其分。虽然以西方哲学概念统合中国传统思想的做法我并不完全认同,但思想史研究中,对于内在思想义理的探究仍然可以为思想语境的重建提供若干线索。从这个意义来说,对于心性理气的概念讨论仍然必要,只不过自我发挥的部分要克制,另需其他历史资料以为辅佐。文化的部分则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可相容可嫁接,言外之意不言自明。一个偏见:二十世纪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上半叶是陈寅恪,下半叶是余英时。无论从学术风格还是文化立场,二者都是同远大于异。《中国史学思想反思》对中西史学思想的比较清晰明畅,值得反复阅读。

  • 0 书薄人淡 2013-03-02 11:34:49

    文章从英文译过来,译笔流畅,但思路是西方的。内容驳杂,发挥不够深入,几乎变成钱穆先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缩略本,并广泛引用已出版的自家成果。如已购已读余先生专题著作,此书不太重要。

  • 0 这个号搁浅了哈 2020-05-21 20:45:27

    我有这书,需要的可以联系我,谢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