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译注 短评

热门 最新
  • 44 西瓜吃西瓜 2015-06-10 17:10:07

    古代人民的生活里充满了石灰、明矾、砒霜、朱砂、硝石。。。真是碉堡了

  • 43 人间草木 2013-08-04 19:29:49

    满清万恶,险些泯灭此等好书。这不光是一本古代科技读物,还是一本包含作家对生活诸多思考的作品。读之启人心智,也让人感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遂更让人痛恨满清鞑子。另,上海古籍的这本书乃全本,从注释到版式,可谓皆属上乘,难得!!

  • 14 斯弥 2012-09-14 11:21:55

    注释上,植物有拉丁文学名,挺好。可是译者似乎忘了,白话文的句式跟文言不一样,一味地追求句式跟原文一样,读起来就像扩充过的文言文。对了,书原本就写得很简略。还有,居然没有做豆腐!

  • 7 琴酒 2012-07-02 04:00:47

    闺蜜知我甚深。光是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名词就大为兴奋,更何况是关于匠人技艺,这种增一分少一分都不可的精准,一向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对“物”的态度。最喜乃粒作咸乃服三章。

  • 3 萧湘 2014-06-13 12:59:23

    真是精彩有趣,小时候耳濡目染的许多事物都重新编组拼凑起来了。宋应星的时代一直绵延到20世纪末,刚好赶上了尾声。

  • 2 Adiósardour 2015-06-04 13:34:24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体现了他写此书的一个主导思想。六世纪中叶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有类似提法,可见这种优良传统由来已久。宋应星赞赏这种思想,还表现在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家食之问堂”上。“家食之问”典出《易经·大畜》,意思是研究在家自食其力的学问,而不以官禄为生,转义为研究实用技术。从书的内容来看,与食衣有关的章节描述得最为详细,篇幅占全书一半有余,其次是金工、陶瓷、造纸、车船部分,而制曲、珠玉等均居末位,篇幅不大。按理说还应有一章讲漆器,也许作者因其不切实用,故略而不提。书中所述均以某种技术最发达的地区为对象,如景德镇的白瓷、闽广蔗糖、嘉兴与湖州的养蚕、江西的水稻、淮安盐场的海盐、苏杭的丝织、福建的竹纸等等。作者必身临其境,否则无从写起,插图也非杜撰可成。

  • 2 山茱萸 2016-03-14 15:49:10

    (看的上海古籍98年版,新版有无改动不了解。和另一套11年的潘吉星中英译注本对比,译文脚注都没发现有变化)注解很棒,省掉后人多少力气。注中有一些关于科学事实的分析不对。对于宋所引的其他作品的考证是否全面也待定,但潘老的踏实认真和文献功底可信赖。对译文也常有不同意见。另外,没有原文对照不方便,图片质量太差,这两点估计新版应该会有所改进。

  • 1 南木 2011-08-11 13:47:08

    古代农工商者之技艺或哲学。

  • 1 安也闲 2012-12-06 10:51:28

    超级好看 尤其对我这种文盲来说

  • 1 星河~努力煮粥 2012-07-16 14:22:37

    依天之备,极工之巧,以开万物。其中所涉及的农耕器物方法,与我小时候几乎一致,而在此二三十年间已遭隳灭,后人再视此当如古物矣。

  • 0 弥次郎 2013-10-07 16:02:34

    宋应星也不是事事皆能,有些部分写的很简略.总而言之,写身边衣食(即上卷)很详细.下卷亦细,中卷最粗,大略述之.插图甚好.

  • 0 X-qun 2012-04-09 17:54:40

    上海古籍出版社 装帧相当漂亮

  • 0 [已注销] 2013-10-06 17:08:11

    这是一本灰常神奇的书……夜猫只看了《乃服》和《彰施》。(开玩笑,夜猫当蓝只看注释啦……o(` · ~ · ′。)o

  • 1 天秤座的攝雨家 2013-08-08 23:36:44

    虽有古人的知识局限性,但还是物品制造的一大百科全书。三百多页,花了偶足足大半个月。

  • 0 Siren 2010-10-07 18:58:19

    夏天写文看

  • 0 慕卿 2017-03-21 11:45:50

    赞叹古人。

  • 0 peachesflower 2013-05-28 07:58:13

    工具书。慢慢看吧,很有意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