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 潘吉星 注释
出版年: 2008-4
页数: 346
定价: 3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ISBN: 9787532547685
内容简介 · · · · · ·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之一,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它系统而全面地记述了中国16~17世纪农业、工业和手工业18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工艺和经验,如农植物种植方法,纺织用具及操作方法,谷物加工、制盐制糖工序,砖瓦缸瓮和陶瓷的制造,榨油、造纸的方法,车、船、武器的制作,矿物开采等等。书中还附有一百多幅插图。为了方便今天的读者阅读和理解此书,我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专家潘吉星先生将此书译成白话并作简注。
导言
说明
天工开物序
卷 上
1.乃粒第一
2.粹精第二
3.作咸第三
4.甘嗜第四
5.膏液第五
6.乃服第六
7.彰施第七
卷 中
8.五金第八
9.冶铸第九
10.锤锻第十
11.陶埏第十一
12.燔石第十二
卷 下
13.杀青第十三
14.丹青第十四
15.舟车第十五
16.佳兵第十六
17....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之一,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它系统而全面地记述了中国16~17世纪农业、工业和手工业18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工艺和经验,如农植物种植方法,纺织用具及操作方法,谷物加工、制盐制糖工序,砖瓦缸瓮和陶瓷的制造,榨油、造纸的方法,车、船、武器的制作,矿物开采等等。书中还附有一百多幅插图。为了方便今天的读者阅读和理解此书,我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专家潘吉星先生将此书译成白话并作简注。
导言
说明
天工开物序
卷 上
1.乃粒第一
2.粹精第二
3.作咸第三
4.甘嗜第四
5.膏液第五
6.乃服第六
7.彰施第七
卷 中
8.五金第八
9.冶铸第九
10.锤锻第十
11.陶埏第十一
12.燔石第十二
卷 下
13.杀青第十三
14.丹青第十四
15.舟车第十五
16.佳兵第十六
17.曲蘗第十七
18.珠玉第十八
附 录
一、古今度量衡单位换算表
二、二十四节气及时辰换算表
三、本书插图目录
索引
作者简介 · · · · · ·
潘吉星,我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就获得了李约瑟博士的赞誉。目前,潘吉星先生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导师等职;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及同志社大学新岛讲座教授。潘吉星先生用中外文发表学术专著17部、论文170余篇,如《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天工开物校注与研究》、《中外科学之交流》、《中国造纸印刷技术史》等,主编《李约瑟文集》。曾获中国图书荣誉奖1项、中国科学史优秀图书一等奖3项、国家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1项、中国优秀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1项,以及各种省部级奖近10项。
目录 · · · · · ·
说明
天工开物序
卷 上
1.乃粒第一
2.粹精第二
3.作咸第三
4.甘嗜第四
5.膏液第五
6.乃服第六
7.彰施第七
卷 中
8.五金第八
9.冶铸第九
10.锤锻第十
11.陶埏第十一
12.燔石第十二
卷 下
13.杀青第十三
14.丹青第十四
15.舟车第十五
16.佳兵第十六
17.曲蘗第十七
18.珠玉第十八
附 录
一、古今度量衡单位换算表
二、二十四节气及时辰换算表
三、本书插图目录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造兽糖 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写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 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磊块,待干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今则各省直饶为之矣。其质入丹青,则白不减。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胡粉投入炭炉中,仍还熔化为铅,所谓色尽归皂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天工开物译注"的人也喜欢 · · · · · ·
天工开物译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天工开物译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如果学术研究天工开物,必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做学术研究天工开物,这本书绕不开。尽管它有文革期间思维留下的烙印,但版本的选择与校注的确比较到位。不像一些污七八糟的本子,基本的版本都是瞎选。这个版本是用的明最初刻本(1637年)的插图。 (展开)
读<<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有感..

有段时间每天都拿来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福州路古籍书店买的,好喜欢好喜欢,那天看到就先坐在那里读了一个小时。后来出门也常带着,虽然很重。 比单看原著的感受要丰富一些,配了丰富的图文与解说。 以前曾经认识学机械的朋友,大家讨论了很久古代的绣花针是怎么做出来的,铁杵磨成针明显是假道学拿来忽悠小朋友的... (展开)
我看的第一本古代工具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想学习其中对物质的态度。如书前言介绍的,不仅是现代所谓的工具书,更有一种特有的东方文化,天人和一,更细化一些,就是这些日常中的各个方面接触到的从自然到物与人的和谐关系。 里面形容声音会用雌雄,形容药物的主辅会用君臣,很多说法接近小时侯听老人说的口吻,渐渐听... (展开)
2017年4月17-22日

版画幅面大、看得舒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去看潘吉星先生的译注本,或者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译注本,尽管用的是初刻本的图,但幅面比较小,看得不舒朗,这次完全符合我的胃口。值得推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那本(古刻新韵)基本是垃圾,似乎选的最差的陶本,版本都选不好,新韵个鸟!所以强烈推荐此套,两册。(已...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
夜读偶录 -- 《天工开物》 贡举制度始于隋唐,为后世所遵用,直到清末。这一制度使寒门庶族得以进身,然而,屡举不第者则愤懑不平,如黄巢,愤而造反,诌《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或如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愤疾搢绅之士,言于全忠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全忠笑而从之,聚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 或如蒲...
2021-02-03 04:33:23
夜读偶录 -- 《天工开物》
贡举制度始于隋唐,为后世所遵用,直到清末。这一制度使寒门庶族得以进身,然而,屡举不第者则愤懑不平,如黄巢,愤而造反,诌《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或如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愤疾搢绅之士,言于全忠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全忠笑而从之,聚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
或如蒲松龄,屡试不第,遂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聊斋志异》。或如宋应星,五次北上会试落第,遂绝科举之念,著《天工开物》,自序愤言: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著于1637年,此后三百年,在中土湮没无闻,幸为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发掘,得以永传。文江先生在重印《天工开物》始末记言:民国三年,余奉命赴滇,调查迤东地质矿产。读《云南通志·矿政篇》,见所引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言冶金法颇详晰,因思读其全书。次年回京,遍索之厂肆,无所得;询之藏书者,皆谢不知;阅四库书目,亦无其名。惟余友章君鸿钊云,曾于日本东京帝国图书馆中一见之,乃辗转托人就抄,年余未得报,已稍稍忘之矣。今年迁居天津,偶于罗叔韫先生座中言及其事,先生曰,“是书余求之三十年不能得,后乃偶遇之于日本古钱肆主人青森君斋中,遂以古钱若干枚易之归。君既好此,当以相假。”于是始得慰十年向往之心,然初不知宋应星为何许人。...... 《天工开物》之作,非偶然也。善乎先生之言曰:“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芋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故先生之学,其精神与近世科学方法相暗合。乃身遭国变,著作沦散,非邻国流传,天幸遇合,则毕生之业,没世而无闻矣,悲夫!
l 卷上 乃服第六
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赅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裋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矣。
○蚕种
凡蛹变蚕蛾,旬日破茧而出,雌雄均等。雌者伏而不动,雄者两翅飞扑,遇雌即交,交一日、半日方解。解脱之后,雄者中枯而死,雌者即时生卵。承藉卵生者,或纸或布,随方所用。(嘉、湖用桑皮厚纸,来年尚可再用。)一蛾计生卵二百余粒,自然粘于纸上,粒粒匀铺,天然无一堆积。蚕主收贮,以待来年。
○蚕浴
凡蚕用浴法,唯嘉、湖两郡。湖多用天露、石灰,嘉多用盐卤水。每蚕纸一张,用盐仓走出卤水二升,参水浸于盂内,纸浮其面(石灰仿此)。逢腊月十二即浸浴,至二十四,计十二日,周即漉起,用微火烘干。从此珍重箱匣中,半点风湿不受,直待清明抱产。其天露浴者,时日相同。以篾盘盛纸,摊开屋上,四隅小石镇压,任从霜雨、风雨、雷电,满十二日方收。珍重待时如前法。盖低种经浴,则自死不出,不费叶故,且得丝亦多也。晚种不用浴。
○种类
凡蚕有早、晚二种。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川中者不同。)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已出蛾生卵,以便再养矣。(晚蛹戒不宜食。)凡三种浴种,皆谨视原记。如一错误,或将天露者投盐浴,则尽空不出矣。凡茧色唯黄、白二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黄丝以猪胰漂洗,亦成白色,但终不可染漂白、桃红二色。
○花机式
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水磨竹棍为之,计一千八百根。)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地气湿者,架棚二尺代之。)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间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叠助,织纱罗者,视织绫绢者减轻十余斤方妙。其素罗不起花纹,与软纱绫绢踏成浪梅小花者,视素罗只加桄二扇。一人踏织自成,不用提花之人,闲住花楼,亦不设衢盘与衢脚也。其机式两接,前一接平安,自花楼向身一接斜倚低下尺许,则叠助力雄。若织包头细软,则另为均平不斜之机。坐处斗二脚,以其丝微细,防遏叠助之力也。
l 卷中 五金第八
宋子曰:人有十等,自王公至于舆台,缺一焉而人纪不立矣。大地生五金以利用天下与后世,其义亦犹是也。贵者千里一生,促亦五六百里而生;贱者舟车稍艰之国,其土必广生焉。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ň、斤、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即得黄金,直高而无民耳。懋迁有无,货居《周官》泉府,万物司命系焉。其分别美恶而指点重轻,孰开其先而使相须于不朽焉?
○黄金
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白银入洪炉虽无折耗,但火候足时,鼓鞲而金花闪烁,一现即没,再鼓则沉而不现。惟黄金则竭力鼓鞲,一扇一花,愈烈愈现,其质所以贵也。凡中国产金之区,大约百余处,难以枚举。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瓜子金。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皆待先淘洗后冶炼而成颗块。
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状。水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古名丽水,)此水源出吐蕃,绕流丽江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又川北潼川等州邑与湖广沅陵、溆浦等,皆于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者,名曰金母,其余皆麸麦形。入冶煎炼,初出色浅黄,再炼而后转赤也。儋、崖有金田,金杂沙土之中,不必深求而得,取太频则不复产,经年淘炼,若有则限。然岭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铁落,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初得时咬之柔软,夫匠有吞窃腹中者亦不伤人。河南蔡、矾等州邑,江西乐平、新建等邑,皆平地掘深井取细沙淘炼成,但酬答人功所获亦无几耳。大抵赤县之内隔千里而一生。《岭南录》云居民有从鹅鸭屎中淘出片屑者,或日得一两,或空无所获。此恐妄记也。
凡金质至重,每铜方寸重一两者,银照依其则,寸增重三钱。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则,寸增重二钱。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试金石上,(此石广信郡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入鹅汤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见分明。凡足色金参和伪售者,唯银可入,余物无望焉。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入坩锅中硼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坩锅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
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约重八斤。)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止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止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然后弃去,为药铺包朱用,尚末破损,盖人巧造成异物也。凡纸内打成箔后,先用硝熟猫皮绷急为小方板,又铺线香灰撒墁皮上,取出乌金纸内箔覆于其上,钝刀界画成方寸。口中屏息,手执轻杖,唾湿而挑起,夹于小纸之中。以之华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后粘贴。(贴字者多用楮树浆。)秦中造皮金者,硝扩羊皮使最薄,贴金其上,以便剪裁服饰用,皆煌煌至色存焉。凡金箔粘物,他日敝弃之时,刮削火化,其金仍藏灰内。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淘洗入炉,毫厘无恙。
凡假借金色者,杭扇以银箔为质,红花子油刷盖,向火熏成。广南货物以蝉蜕壳调水描画,向火一微炙而就,非真金色也。其金成器物呈分浅淡者,以黄矾涂染,炭火炸炙,即成赤宝色。然风尘逐渐淡去,见火又即还原耳。(黄矾详《燔石》卷)
l 卷下 杀青第十三
宋子曰: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之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身为竹骨为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于障风、护物之间。事已开于上古,而使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
○纸料
凡纸质用楮树(一名谷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筒”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筒。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造竹纸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界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皇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皇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地面,下以砖盖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精与细,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唯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造皮纸
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凡皮纸,楮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近法省啬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稿十三,用药得方,仍成洁白。凡皮料坚固纸。其纵文扯断绵丝,故曰绵纸,衡断且费力。其最上一等,供用大内糊窗格者,曰棂纱纸。此纸自广信郡造,长过七尺,阔过四尺。五色颜料先滴色汁槽内和成,不由后染。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皮名而竹与稻稿参和而成料者,曰揭贴呈文纸。
芙蓉等皮造者统曰小皮纸,在江西则曰中夹纸。河南所造,未详何草木为质,北供帝京,产亦甚广。又桑皮造者曰桑穰纸,极其敦厚,东浙所产,三吴收蚕种者必用之。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凡造皮纸长阔者,其盛水槽甚宽,巨帘非一人手力所胜,两人对举荡成。若棂纱,则数人方胜其任。凡皮纸供用画幅,先用巩水荡过,则毛茨不起。纸以逼帘者为正面,盖料即成泥浮其上者,粗意犹存也。
朝鲜白硾纸,不知用何质料。倭国有造纸不用帘抄者,煮料成糜时,以巨阔青石覆于炕面,其下爇火,使石发烧。然后用糊刷蘸糜,薄刷石面,居然顷刻成纸一张,一揭而起。其朝鲜用此法与否,不可得知。中国有用此法者亦不可得知也。永嘉蠲糨纸,亦桑穰造。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
回应 2021-02-03 04:33:23 -
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 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磊块,待干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
2013-10-07 16:13:44 1人喜欢
-
造兽糖 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写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
2013-10-07 16:03:28
-
时辰 (最是人间留不住)
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来数寸即换龙形。各房斗合,不出一手。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其中节目微细,不可得而详考云。 因为无法解密“上用”,民间科普与之擦肩而过,而细节无法流传于世。 “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 如今科技发达的现在,又有谁还知道在这基础的自然科学里藏着社会科...2022-04-09 16:07:26
-
造兽糖 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写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
2013-10-07 16:03:28
-
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 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磊块,待干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
2013-10-07 16:13:44 1人喜欢
-
时辰 (最是人间留不住)
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来数寸即换龙形。各房斗合,不出一手。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其中节目微细,不可得而详考云。 因为无法解密“上用”,民间科普与之擦肩而过,而细节无法流传于世。 “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 如今科技发达的现在,又有谁还知道在这基础的自然科学里藏着社会科...2022-04-09 16:07:26
-
时辰 (最是人间留不住)
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来数寸即换龙形。各房斗合,不出一手。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其中节目微细,不可得而详考云。 因为无法解密“上用”,民间科普与之擦肩而过,而细节无法流传于世。 “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 如今科技发达的现在,又有谁还知道在这基础的自然科学里藏着社会科...2022-04-09 16:07:26
-
夜读偶录 -- 《天工开物》 贡举制度始于隋唐,为后世所遵用,直到清末。这一制度使寒门庶族得以进身,然而,屡举不第者则愤懑不平,如黄巢,愤而造反,诌《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或如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愤疾搢绅之士,言于全忠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全忠笑而从之,聚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 或如蒲...
2021-02-03 04:33:23
夜读偶录 -- 《天工开物》
贡举制度始于隋唐,为后世所遵用,直到清末。这一制度使寒门庶族得以进身,然而,屡举不第者则愤懑不平,如黄巢,愤而造反,诌《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或如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愤疾搢绅之士,言于全忠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全忠笑而从之,聚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
或如蒲松龄,屡试不第,遂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聊斋志异》。或如宋应星,五次北上会试落第,遂绝科举之念,著《天工开物》,自序愤言: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著于1637年,此后三百年,在中土湮没无闻,幸为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发掘,得以永传。文江先生在重印《天工开物》始末记言:民国三年,余奉命赴滇,调查迤东地质矿产。读《云南通志·矿政篇》,见所引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言冶金法颇详晰,因思读其全书。次年回京,遍索之厂肆,无所得;询之藏书者,皆谢不知;阅四库书目,亦无其名。惟余友章君鸿钊云,曾于日本东京帝国图书馆中一见之,乃辗转托人就抄,年余未得报,已稍稍忘之矣。今年迁居天津,偶于罗叔韫先生座中言及其事,先生曰,“是书余求之三十年不能得,后乃偶遇之于日本古钱肆主人青森君斋中,遂以古钱若干枚易之归。君既好此,当以相假。”于是始得慰十年向往之心,然初不知宋应星为何许人。...... 《天工开物》之作,非偶然也。善乎先生之言曰:“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芋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故先生之学,其精神与近世科学方法相暗合。乃身遭国变,著作沦散,非邻国流传,天幸遇合,则毕生之业,没世而无闻矣,悲夫!
l 卷上 乃服第六
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赅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裋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矣。
○蚕种
凡蛹变蚕蛾,旬日破茧而出,雌雄均等。雌者伏而不动,雄者两翅飞扑,遇雌即交,交一日、半日方解。解脱之后,雄者中枯而死,雌者即时生卵。承藉卵生者,或纸或布,随方所用。(嘉、湖用桑皮厚纸,来年尚可再用。)一蛾计生卵二百余粒,自然粘于纸上,粒粒匀铺,天然无一堆积。蚕主收贮,以待来年。
○蚕浴
凡蚕用浴法,唯嘉、湖两郡。湖多用天露、石灰,嘉多用盐卤水。每蚕纸一张,用盐仓走出卤水二升,参水浸于盂内,纸浮其面(石灰仿此)。逢腊月十二即浸浴,至二十四,计十二日,周即漉起,用微火烘干。从此珍重箱匣中,半点风湿不受,直待清明抱产。其天露浴者,时日相同。以篾盘盛纸,摊开屋上,四隅小石镇压,任从霜雨、风雨、雷电,满十二日方收。珍重待时如前法。盖低种经浴,则自死不出,不费叶故,且得丝亦多也。晚种不用浴。
○种类
凡蚕有早、晚二种。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川中者不同。)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已出蛾生卵,以便再养矣。(晚蛹戒不宜食。)凡三种浴种,皆谨视原记。如一错误,或将天露者投盐浴,则尽空不出矣。凡茧色唯黄、白二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黄丝以猪胰漂洗,亦成白色,但终不可染漂白、桃红二色。
○花机式
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水磨竹棍为之,计一千八百根。)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地气湿者,架棚二尺代之。)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间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叠助,织纱罗者,视织绫绢者减轻十余斤方妙。其素罗不起花纹,与软纱绫绢踏成浪梅小花者,视素罗只加桄二扇。一人踏织自成,不用提花之人,闲住花楼,亦不设衢盘与衢脚也。其机式两接,前一接平安,自花楼向身一接斜倚低下尺许,则叠助力雄。若织包头细软,则另为均平不斜之机。坐处斗二脚,以其丝微细,防遏叠助之力也。
l 卷中 五金第八
宋子曰:人有十等,自王公至于舆台,缺一焉而人纪不立矣。大地生五金以利用天下与后世,其义亦犹是也。贵者千里一生,促亦五六百里而生;贱者舟车稍艰之国,其土必广生焉。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ň、斤、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即得黄金,直高而无民耳。懋迁有无,货居《周官》泉府,万物司命系焉。其分别美恶而指点重轻,孰开其先而使相须于不朽焉?
○黄金
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白银入洪炉虽无折耗,但火候足时,鼓鞲而金花闪烁,一现即没,再鼓则沉而不现。惟黄金则竭力鼓鞲,一扇一花,愈烈愈现,其质所以贵也。凡中国产金之区,大约百余处,难以枚举。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瓜子金。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皆待先淘洗后冶炼而成颗块。
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状。水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古名丽水,)此水源出吐蕃,绕流丽江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又川北潼川等州邑与湖广沅陵、溆浦等,皆于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者,名曰金母,其余皆麸麦形。入冶煎炼,初出色浅黄,再炼而后转赤也。儋、崖有金田,金杂沙土之中,不必深求而得,取太频则不复产,经年淘炼,若有则限。然岭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铁落,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初得时咬之柔软,夫匠有吞窃腹中者亦不伤人。河南蔡、矾等州邑,江西乐平、新建等邑,皆平地掘深井取细沙淘炼成,但酬答人功所获亦无几耳。大抵赤县之内隔千里而一生。《岭南录》云居民有从鹅鸭屎中淘出片屑者,或日得一两,或空无所获。此恐妄记也。
凡金质至重,每铜方寸重一两者,银照依其则,寸增重三钱。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则,寸增重二钱。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试金石上,(此石广信郡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入鹅汤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见分明。凡足色金参和伪售者,唯银可入,余物无望焉。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入坩锅中硼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坩锅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
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约重八斤。)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止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止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然后弃去,为药铺包朱用,尚末破损,盖人巧造成异物也。凡纸内打成箔后,先用硝熟猫皮绷急为小方板,又铺线香灰撒墁皮上,取出乌金纸内箔覆于其上,钝刀界画成方寸。口中屏息,手执轻杖,唾湿而挑起,夹于小纸之中。以之华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后粘贴。(贴字者多用楮树浆。)秦中造皮金者,硝扩羊皮使最薄,贴金其上,以便剪裁服饰用,皆煌煌至色存焉。凡金箔粘物,他日敝弃之时,刮削火化,其金仍藏灰内。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淘洗入炉,毫厘无恙。
凡假借金色者,杭扇以银箔为质,红花子油刷盖,向火熏成。广南货物以蝉蜕壳调水描画,向火一微炙而就,非真金色也。其金成器物呈分浅淡者,以黄矾涂染,炭火炸炙,即成赤宝色。然风尘逐渐淡去,见火又即还原耳。(黄矾详《燔石》卷)
l 卷下 杀青第十三
宋子曰: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之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身为竹骨为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于障风、护物之间。事已开于上古,而使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
○纸料
凡纸质用楮树(一名谷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筒”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筒。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造竹纸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界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皇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皇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地面,下以砖盖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精与细,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唯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造皮纸
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凡皮纸,楮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近法省啬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稿十三,用药得方,仍成洁白。凡皮料坚固纸。其纵文扯断绵丝,故曰绵纸,衡断且费力。其最上一等,供用大内糊窗格者,曰棂纱纸。此纸自广信郡造,长过七尺,阔过四尺。五色颜料先滴色汁槽内和成,不由后染。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皮名而竹与稻稿参和而成料者,曰揭贴呈文纸。
芙蓉等皮造者统曰小皮纸,在江西则曰中夹纸。河南所造,未详何草木为质,北供帝京,产亦甚广。又桑皮造者曰桑穰纸,极其敦厚,东浙所产,三吴收蚕种者必用之。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凡造皮纸长阔者,其盛水槽甚宽,巨帘非一人手力所胜,两人对举荡成。若棂纱,则数人方胜其任。凡皮纸供用画幅,先用巩水荡过,则毛茨不起。纸以逼帘者为正面,盖料即成泥浮其上者,粗意犹存也。
朝鲜白硾纸,不知用何质料。倭国有造纸不用帘抄者,煮料成糜时,以巨阔青石覆于炕面,其下爇火,使石发烧。然后用糊刷蘸糜,薄刷石面,居然顷刻成纸一张,一揭而起。其朝鲜用此法与否,不可得知。中国有用此法者亦不可得知也。永嘉蠲糨纸,亦桑穰造。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
回应 2021-02-03 04:33:23 -
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 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磊块,待干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
2013-10-07 16:13:44 1人喜欢
-
造兽糖 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写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
2013-10-07 16:03:2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Dover Publications (199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02)8.4分 259人读过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8.8分 115人读过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8.4分 7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美学(诗赋、书画、美学、茶艺等) (小路)
- 民俗学(包括古代文献、历史民俗、节庆调查)【1】 (南池子)
- 物学院图书馆(一馆) (苏非殊)
- 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那些和自然科学相关的中国古书~~!! (AdamShee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天工开物译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Adiósardour 2015-06-04 13:34:24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体现了他写此书的一个主导思想。六世纪中叶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有类似提法,可见这种优良传统由来已久。宋应星赞赏这种思想,还表现在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家食之问堂”上。“家食之问”典出《易经·大畜》,意思是研究在家自食其力的学问,而不以官禄为生,转义为研究实用技术。从书的内容来看,与食衣有关的章节描述得最为详细,篇幅占全书一半有余,其次是金工、陶瓷、造纸...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体现了他写此书的一个主导思想。六世纪中叶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有类似提法,可见这种优良传统由来已久。宋应星赞赏这种思想,还表现在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家食之问堂”上。“家食之问”典出《易经·大畜》,意思是研究在家自食其力的学问,而不以官禄为生,转义为研究实用技术。从书的内容来看,与食衣有关的章节描述得最为详细,篇幅占全书一半有余,其次是金工、陶瓷、造纸、车船部分,而制曲、珠玉等均居末位,篇幅不大。按理说还应有一章讲漆器,也许作者因其不切实用,故略而不提。书中所述均以某种技术最发达的地区为对象,如景德镇的白瓷、闽广蔗糖、嘉兴与湖州的养蚕、江西的水稻、淮安盐场的海盐、苏杭的丝织、福建的竹纸等等。作者必身临其境,否则无从写起,插图也非杜撰可成。 (展开)
0 有用 弥次郎 2013-10-07 16:02:34
宋应星也不是事事皆能,有些部分写的很简略.总而言之,写身边衣食(即上卷)很详细.下卷亦细,中卷最粗,大略述之.插图甚好.
1 有用 南木 2011-08-11 13:47:08
古代农工商者之技艺或哲学。
6 有用 琴 酒 2012-07-02 04:00:47
闺蜜知我甚深。光是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名词就大为兴奋,更何况是关于匠人技艺,这种增一分少一分都不可的精准,一向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对“物”的态度。最喜乃粒作咸乃服三章。
35 有用 人间草木 2013-08-04 19:29:49
满清万恶,险些泯灭此等好书。这不光是一本古代科技读物,还是一本包含作家对生活诸多思考的作品。读之启人心智,也让人感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遂更让人痛恨满清鞑子。另,上海古籍的这本书乃全本,从注释到版式,可谓皆属上乘,难得!!
0 有用 多次婉拒刘亦菲 2022-03-21 19:42:28
如果不是为了学习考证,或是兴趣所致,不需要阅读这书,内容写的非常好,但已经完全不适用普通的现代人了。对古代农作物的养殖,金属器皿的制造讲解的很详细。
0 有用 李厂长📖 2022-01-03 21:14:00
2022-4 这本算是农业生产业鼻祖,以前的文人看不起这个,殊不知格物致知啊!
0 有用 上甲旬 2021-12-25 03:44:25
里面好多东西可以通过手工做出来,比如甘嗜教你怎么做白糖!
0 有用 hellohaoyu 2021-12-23 00:38:31
为了写种田文,精读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技术书。说一个角度:说满清禁了这本书极不确切,只是一时禁过,时间很短。各种清版的《天工开物》都有,从顺治到嘉道。但我说的是,这书没被禁才真奇怪。龙袍、大炮、地雷、鸟铳、火药、铜钱、弧夭、强弩、食盐。当然做武器说的不细。但是做铜钱,从钱母到配方再到铸模锉平说非常细而且作法先进的……
0 有用 张兮兮 2021-06-01 15:12:59
意外的好读,读来甚是可亲,劳动人民的辛勤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