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考工记译注》将古朴的原文译成白话,详加注释,将《考工记》中有关“百工之事”及官营、家庭手工业的“三十二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分列细述。《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技术汇编,闻名中外的科技名著。相传春秋战国时作,列为《周礼》“冬官”,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附“考工记著作年代新考”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考工记译注"的人也喜欢 · · · · · ·
考工记译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考工记》未知成于何代也,而与《周礼》若有神会焉。(《徐光启著译集·考工记解》)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断言:《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 ...... 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 儒家以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然《考工记》开篇点题: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 (2回应)
2021-05-11 07:05:47 2人喜欢
《考工记》未知成于何代也,而与《周礼》若有神会焉。(《徐光启著译集·考工记解》)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断言:《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 ...... 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
儒家以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然《考工记》开篇点题: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戴震(字东原)乃“前清学者第一人”,“随处发挥科学家求真求是之精神”,(梁启超语)治学博洽,音韵、文字、历算、地理等无不精通,所著《考工记图》,从科学角度引郑玄注之唯物解释,考释名物和技艺。
纪昀作序:戴君东原始为《考工图记》作图也,图后附以已说而无注,乾隆乙亥夏,余初识戴君,奇其书,欲付之梓。迟之半载,戴君乃为余删取先后郑《注》而自定其说,以为补注。又越半载,书成,仍名曰《考工记图》,从其始也。
○ 戴震《考工记图》序
力度辨方之文,图与传、注相表里者也。自小学道湮,好古者靡所依据,凡《六经》中制度、利益,核之传、注,既多违误,而为图者,又往往自称诘诎;异其本经,古制所以日即荒谬不闻也。
旧礼图有梁、郑、阮、张、夏侯诸家之学,失传已久,惟聂崇义《三礼图》二十卷见于世,于《考工》诸器物尤疏舛。
同学治古文词,有苦《考工记》难读者,余语以诸工之事,非精究少广旁要,固不能推其制,以尽文之奥曲。郑氏《注》善矣,兹为图,翼赞郑学,择其正论,补其未逮。图傅某工之下,俾学士显白观之。因一卷书,当知古六书、九等,儒者结发从事,今或皓首未之闻,何也?
○《考工记图》后序
《考工》诸器,高庳广狭有度,今为图敛于数寸纸幅中,或舒或促,必如其高庳广狭,然后古人制作昭然可见。不则如磬氏之磬,何以定其倨句?栗氏之量,何以测其方圜径冪?韗人之皋陶,何以辩其晋鼓、鼖鼓。
又如凫氏之钟,后郑云:“鼓六、钲六、舞四”,“其长十六”。又云:“今时钟,或无钲间。”既为图观之,直知其说误也。句股法,自铣至钲,八而去二,则自钲至舞,亦八而去二,铣为钟口,舞为钟顶。《记》曰铣,曰钲者,径也;曰铣间、曰钲间、曰鼓间者,崇也;曰修、曰广者,羡也。羡之度,举舞则钲与铣可知,而钲间因铣、钲、舞之径以得其崇。然则《记》所不言者,皆可互见。若据郑说,有难为图者矣。其他戈戟之制,后人失其形似;式崇式深,后人疏于考论;郑氏《注》固不爽也。
车舆宫室,今古殊异。钟县、剑、削之属,古器犹有存者。执吾图以考之群经暨古人遗器,其必有合焉尔。
《考工记图》凡五十九幅,世所推重,二百多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戴公制图约三分之一不合古制,某些灼见为考古发现所证实,某些推测则为考古发现所否定。然戴公之“研究精神,实近世科学所赖以成立。...... 惜乎此精神仅应用于考古,而未能应用于自然学界,则时代为之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考工记》六 凫氏
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斡,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修,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叁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叁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
(引自《考工记》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回应 2021-05-11 07:05:47 -
Spring (enkrateia)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此书译注者闻人君认为《考工记》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后经战乱,《考工记》曾经一度散佚。到西汉时期,《周官》缺《冬官》篇(天、地、春、夏、秋、冬),于是以《考工记》补入。刘向、刘歆父子校定之后,有了隶定之本。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亦称《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记载了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和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以“匠人”为代...2012-02-02 11:08:42 1人喜欢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此书译注者闻人君认为《考工记》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后经战乱,《考工记》曾经一度散佚。到西汉时期,《周官》缺《冬官》篇(天、地、春、夏、秋、冬),于是以《考工记》补入。刘向、刘歆父子校定之后,有了隶定之本。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亦称《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记载了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和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以“匠人”为代表的)建筑水利系统、制陶系统。 匠人营国,因天时,借地利,中规中矩,遵从自然科学之法则。余谓之叹! 《二十·匠人》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nie,观测日影用的竹木杆,一般高八尺)以县,眡(shi,即“视”)以景(ying),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译文】匠人建造城邑。应用悬绳,以水平法定地平,树立标杆,以悬绳校直,观察日影,画圆,分别识记日出与日落时的杆影。白天参究日中时的杆影,夜里考察北极星的方位,用以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注释】九经九纬:九经,经九涂,即南北干道三条,每条三涂;九纬,纬九涂,即东西干道三条,每条九涂。 九轨:郑玄注:“轨,谓辙广”。二辙之间的宽度为一轨,一轨等于八尺。九轨,共宽七丈二尺。 白盛:以白色的蜃灰粉刷墙壁,饰成宫室。 四阿重屋:四阿,郑玄注:“四阿若今四柱屋。”一般解释为屋顶形式是庑殿。四阿重屋,一般释为重檐庑殿顶。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几:凭几,小桌子,设于座侧,以便凭倚;也作度量单位。 庙门容大扃(jiong)七个,闱门容小扃叁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砌叁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注释】雉:长三丈、高一丈的版筑墙。计算长度时,一雉等于三丈;计算高度时,一雉等于一丈。 环涂:涂,道路。郑玄注:“环涂,谓环城之道。” 野涂:城郭外的道路,即王畿内的干道。 匠人为沟洫(xu)。耜(si)广五寸,二耜为耦(ou)。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quan)。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 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kuai)。专达于川,各载其名。凡天下之地埶(shi,即“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凡沟逆地阞(le),谓之不行。水属(zhu)不理孙(xun),谓之不行。梢沟三十里而广倍。凡行奠水,磬折以叁五。欲为渊,则句于矩。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势。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译文】匠人修筑沟洫(田间水道)。耜,宽五寸,二耜为耦。用耦掘土作沟,宽一尺,深一尺,称为畎(田间小沟)。亩田起首端的水沟加倍,宽二尺,深二尺,称为遂。九夫的田为一井,井与井之间的水沟,宽四尺,深四尺,成为沟。十里见方为一成,成与成之间的的水沟,宽八尺,深八尺,称为洫。百里见方为一同,同与同之间的水沟,宽二寻,深二仞,称为浍(田间排水之渠)。转流入川,水名分别记识。天下的地势,两山之间,必定有川;大川之旁,必定有路。若造沟渠违逆地的脉理,水不能畅流;水的注集不顺其理,水不能畅流。梢沟每隔三十里,下游宽度比上游增加一倍。凡导泄停水,泄水建筑物截面的顶角取磬折形,角的两边之比为三比五。要修跌水,则句曲如直角。凡修筑沟渠一定要顺水势,修筑堤防一定要顺地势。设计合理的水沟,会借助于水流冲刷杂物而保持通畅;设计合理的堤防,会靠水中堤前沉积的淤泥而增加坚厚。 凡为防,广与崇方,其閷(sha)叁分去一,大防外閷。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葺屋三分,瓦屋四分,囷(qun)、窌(jiao)、仓、城、逆墙六分。堂涂十有二分。窦,其崇三尺。墙厚三尺,崇三之。 【译文】凡修筑堤防,上顶的宽度与堤防的高度相等,上顶的宽度与下基宽度之比为二比三。较高大的堤防下基需加厚(坡度还要平缓)。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作为参照标准,又以完成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及日数来估算整个工程所需的人工,然后才可以调配人力(实施工程计划)。版筑(墙壁与堤防)时,用绳索校直、绑扎筑版和木桩;如绑扎筑版过紧或受力不匀,致使模型板变形或受损,就不能胜任支撑承压的功能。茅屋屋架高度为进深的三分之一,瓦屋屋架高度为进深的四分之一。圆仓、地窖、方仓和城墙,顶部宽度收杀高度的六分之一,筑成逆墙。堂下阶前之路,以路中央至路边的宽度的十二分之一,作为路中央高出路边的高度。宫中水道,截面高三尺。宫墙厚三尺,高度为墙厚的三倍。 引自第110页 回应 2012-02-02 11:08:42
-
Spring (enkrateia)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此书译注者闻人君认为《考工记》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后经战乱,《考工记》曾经一度散佚。到西汉时期,《周官》缺《冬官》篇(天、地、春、夏、秋、冬),于是以《考工记》补入。刘向、刘歆父子校定之后,有了隶定之本。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亦称《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记载了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和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以“匠人”为代...2012-02-02 11:08:42 1人喜欢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此书译注者闻人君认为《考工记》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后经战乱,《考工记》曾经一度散佚。到西汉时期,《周官》缺《冬官》篇(天、地、春、夏、秋、冬),于是以《考工记》补入。刘向、刘歆父子校定之后,有了隶定之本。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亦称《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记载了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和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以“匠人”为代表的)建筑水利系统、制陶系统。 匠人营国,因天时,借地利,中规中矩,遵从自然科学之法则。余谓之叹! 《二十·匠人》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nie,观测日影用的竹木杆,一般高八尺)以县,眡(shi,即“视”)以景(ying),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译文】匠人建造城邑。应用悬绳,以水平法定地平,树立标杆,以悬绳校直,观察日影,画圆,分别识记日出与日落时的杆影。白天参究日中时的杆影,夜里考察北极星的方位,用以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注释】九经九纬:九经,经九涂,即南北干道三条,每条三涂;九纬,纬九涂,即东西干道三条,每条九涂。 九轨:郑玄注:“轨,谓辙广”。二辙之间的宽度为一轨,一轨等于八尺。九轨,共宽七丈二尺。 白盛:以白色的蜃灰粉刷墙壁,饰成宫室。 四阿重屋:四阿,郑玄注:“四阿若今四柱屋。”一般解释为屋顶形式是庑殿。四阿重屋,一般释为重檐庑殿顶。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几:凭几,小桌子,设于座侧,以便凭倚;也作度量单位。 庙门容大扃(jiong)七个,闱门容小扃叁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砌叁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注释】雉:长三丈、高一丈的版筑墙。计算长度时,一雉等于三丈;计算高度时,一雉等于一丈。 环涂:涂,道路。郑玄注:“环涂,谓环城之道。” 野涂:城郭外的道路,即王畿内的干道。 匠人为沟洫(xu)。耜(si)广五寸,二耜为耦(ou)。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quan)。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 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kuai)。专达于川,各载其名。凡天下之地埶(shi,即“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凡沟逆地阞(le),谓之不行。水属(zhu)不理孙(xun),谓之不行。梢沟三十里而广倍。凡行奠水,磬折以叁五。欲为渊,则句于矩。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势。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译文】匠人修筑沟洫(田间水道)。耜,宽五寸,二耜为耦。用耦掘土作沟,宽一尺,深一尺,称为畎(田间小沟)。亩田起首端的水沟加倍,宽二尺,深二尺,称为遂。九夫的田为一井,井与井之间的水沟,宽四尺,深四尺,成为沟。十里见方为一成,成与成之间的的水沟,宽八尺,深八尺,称为洫。百里见方为一同,同与同之间的水沟,宽二寻,深二仞,称为浍(田间排水之渠)。转流入川,水名分别记识。天下的地势,两山之间,必定有川;大川之旁,必定有路。若造沟渠违逆地的脉理,水不能畅流;水的注集不顺其理,水不能畅流。梢沟每隔三十里,下游宽度比上游增加一倍。凡导泄停水,泄水建筑物截面的顶角取磬折形,角的两边之比为三比五。要修跌水,则句曲如直角。凡修筑沟渠一定要顺水势,修筑堤防一定要顺地势。设计合理的水沟,会借助于水流冲刷杂物而保持通畅;设计合理的堤防,会靠水中堤前沉积的淤泥而增加坚厚。 凡为防,广与崇方,其閷(sha)叁分去一,大防外閷。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葺屋三分,瓦屋四分,囷(qun)、窌(jiao)、仓、城、逆墙六分。堂涂十有二分。窦,其崇三尺。墙厚三尺,崇三之。 【译文】凡修筑堤防,上顶的宽度与堤防的高度相等,上顶的宽度与下基宽度之比为二比三。较高大的堤防下基需加厚(坡度还要平缓)。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作为参照标准,又以完成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及日数来估算整个工程所需的人工,然后才可以调配人力(实施工程计划)。版筑(墙壁与堤防)时,用绳索校直、绑扎筑版和木桩;如绑扎筑版过紧或受力不匀,致使模型板变形或受损,就不能胜任支撑承压的功能。茅屋屋架高度为进深的三分之一,瓦屋屋架高度为进深的四分之一。圆仓、地窖、方仓和城墙,顶部宽度收杀高度的六分之一,筑成逆墙。堂下阶前之路,以路中央至路边的宽度的十二分之一,作为路中央高出路边的高度。宫中水道,截面高三尺。宫墙厚三尺,高度为墙厚的三倍。 引自第110页 回应 2012-02-02 11:08:42 -
《考工记》未知成于何代也,而与《周礼》若有神会焉。(《徐光启著译集·考工记解》)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断言:《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 ...... 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 儒家以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然《考工记》开篇点题: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 (2回应)
2021-05-11 07:05:47 2人喜欢
《考工记》未知成于何代也,而与《周礼》若有神会焉。(《徐光启著译集·考工记解》)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断言:《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 ...... 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
儒家以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然《考工记》开篇点题: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戴震(字东原)乃“前清学者第一人”,“随处发挥科学家求真求是之精神”,(梁启超语)治学博洽,音韵、文字、历算、地理等无不精通,所著《考工记图》,从科学角度引郑玄注之唯物解释,考释名物和技艺。
纪昀作序:戴君东原始为《考工图记》作图也,图后附以已说而无注,乾隆乙亥夏,余初识戴君,奇其书,欲付之梓。迟之半载,戴君乃为余删取先后郑《注》而自定其说,以为补注。又越半载,书成,仍名曰《考工记图》,从其始也。
○ 戴震《考工记图》序
力度辨方之文,图与传、注相表里者也。自小学道湮,好古者靡所依据,凡《六经》中制度、利益,核之传、注,既多违误,而为图者,又往往自称诘诎;异其本经,古制所以日即荒谬不闻也。
旧礼图有梁、郑、阮、张、夏侯诸家之学,失传已久,惟聂崇义《三礼图》二十卷见于世,于《考工》诸器物尤疏舛。
同学治古文词,有苦《考工记》难读者,余语以诸工之事,非精究少广旁要,固不能推其制,以尽文之奥曲。郑氏《注》善矣,兹为图,翼赞郑学,择其正论,补其未逮。图傅某工之下,俾学士显白观之。因一卷书,当知古六书、九等,儒者结发从事,今或皓首未之闻,何也?
○《考工记图》后序
《考工》诸器,高庳广狭有度,今为图敛于数寸纸幅中,或舒或促,必如其高庳广狭,然后古人制作昭然可见。不则如磬氏之磬,何以定其倨句?栗氏之量,何以测其方圜径冪?韗人之皋陶,何以辩其晋鼓、鼖鼓。
又如凫氏之钟,后郑云:“鼓六、钲六、舞四”,“其长十六”。又云:“今时钟,或无钲间。”既为图观之,直知其说误也。句股法,自铣至钲,八而去二,则自钲至舞,亦八而去二,铣为钟口,舞为钟顶。《记》曰铣,曰钲者,径也;曰铣间、曰钲间、曰鼓间者,崇也;曰修、曰广者,羡也。羡之度,举舞则钲与铣可知,而钲间因铣、钲、舞之径以得其崇。然则《记》所不言者,皆可互见。若据郑说,有难为图者矣。其他戈戟之制,后人失其形似;式崇式深,后人疏于考论;郑氏《注》固不爽也。
车舆宫室,今古殊异。钟县、剑、削之属,古器犹有存者。执吾图以考之群经暨古人遗器,其必有合焉尔。
《考工记图》凡五十九幅,世所推重,二百多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戴公制图约三分之一不合古制,某些灼见为考古发现所证实,某些推测则为考古发现所否定。然戴公之“研究精神,实近世科学所赖以成立。...... 惜乎此精神仅应用于考古,而未能应用于自然学界,则时代为之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考工记》六 凫氏
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斡,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修,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叁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叁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
(引自《考工记》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回应 2021-05-11 07:05:47
-
《考工记》未知成于何代也,而与《周礼》若有神会焉。(《徐光启著译集·考工记解》)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断言:《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 ...... 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 儒家以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然《考工记》开篇点题: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 (2回应)
2021-05-11 07:05:47 2人喜欢
《考工记》未知成于何代也,而与《周礼》若有神会焉。(《徐光启著译集·考工记解》)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断言:《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 ...... 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
儒家以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然《考工记》开篇点题: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戴震(字东原)乃“前清学者第一人”,“随处发挥科学家求真求是之精神”,(梁启超语)治学博洽,音韵、文字、历算、地理等无不精通,所著《考工记图》,从科学角度引郑玄注之唯物解释,考释名物和技艺。
纪昀作序:戴君东原始为《考工图记》作图也,图后附以已说而无注,乾隆乙亥夏,余初识戴君,奇其书,欲付之梓。迟之半载,戴君乃为余删取先后郑《注》而自定其说,以为补注。又越半载,书成,仍名曰《考工记图》,从其始也。
○ 戴震《考工记图》序
力度辨方之文,图与传、注相表里者也。自小学道湮,好古者靡所依据,凡《六经》中制度、利益,核之传、注,既多违误,而为图者,又往往自称诘诎;异其本经,古制所以日即荒谬不闻也。
旧礼图有梁、郑、阮、张、夏侯诸家之学,失传已久,惟聂崇义《三礼图》二十卷见于世,于《考工》诸器物尤疏舛。
同学治古文词,有苦《考工记》难读者,余语以诸工之事,非精究少广旁要,固不能推其制,以尽文之奥曲。郑氏《注》善矣,兹为图,翼赞郑学,择其正论,补其未逮。图傅某工之下,俾学士显白观之。因一卷书,当知古六书、九等,儒者结发从事,今或皓首未之闻,何也?
○《考工记图》后序
《考工》诸器,高庳广狭有度,今为图敛于数寸纸幅中,或舒或促,必如其高庳广狭,然后古人制作昭然可见。不则如磬氏之磬,何以定其倨句?栗氏之量,何以测其方圜径冪?韗人之皋陶,何以辩其晋鼓、鼖鼓。
又如凫氏之钟,后郑云:“鼓六、钲六、舞四”,“其长十六”。又云:“今时钟,或无钲间。”既为图观之,直知其说误也。句股法,自铣至钲,八而去二,则自钲至舞,亦八而去二,铣为钟口,舞为钟顶。《记》曰铣,曰钲者,径也;曰铣间、曰钲间、曰鼓间者,崇也;曰修、曰广者,羡也。羡之度,举舞则钲与铣可知,而钲间因铣、钲、舞之径以得其崇。然则《记》所不言者,皆可互见。若据郑说,有难为图者矣。其他戈戟之制,后人失其形似;式崇式深,后人疏于考论;郑氏《注》固不爽也。
车舆宫室,今古殊异。钟县、剑、削之属,古器犹有存者。执吾图以考之群经暨古人遗器,其必有合焉尔。
《考工记图》凡五十九幅,世所推重,二百多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戴公制图约三分之一不合古制,某些灼见为考古发现所证实,某些推测则为考古发现所否定。然戴公之“研究精神,实近世科学所赖以成立。...... 惜乎此精神仅应用于考古,而未能应用于自然学界,则时代为之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考工记》六 凫氏
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斡,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修,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叁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叁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
(引自《考工记》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回应 2021-05-11 07:05:47 -
Spring (enkrateia)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此书译注者闻人君认为《考工记》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后经战乱,《考工记》曾经一度散佚。到西汉时期,《周官》缺《冬官》篇(天、地、春、夏、秋、冬),于是以《考工记》补入。刘向、刘歆父子校定之后,有了隶定之本。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亦称《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记载了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和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以“匠人”为代...2012-02-02 11:08:42 1人喜欢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此书译注者闻人君认为《考工记》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后经战乱,《考工记》曾经一度散佚。到西汉时期,《周官》缺《冬官》篇(天、地、春、夏、秋、冬),于是以《考工记》补入。刘向、刘歆父子校定之后,有了隶定之本。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亦称《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记载了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和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以“匠人”为代表的)建筑水利系统、制陶系统。 匠人营国,因天时,借地利,中规中矩,遵从自然科学之法则。余谓之叹! 《二十·匠人》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nie,观测日影用的竹木杆,一般高八尺)以县,眡(shi,即“视”)以景(ying),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译文】匠人建造城邑。应用悬绳,以水平法定地平,树立标杆,以悬绳校直,观察日影,画圆,分别识记日出与日落时的杆影。白天参究日中时的杆影,夜里考察北极星的方位,用以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注释】九经九纬:九经,经九涂,即南北干道三条,每条三涂;九纬,纬九涂,即东西干道三条,每条九涂。 九轨:郑玄注:“轨,谓辙广”。二辙之间的宽度为一轨,一轨等于八尺。九轨,共宽七丈二尺。 白盛:以白色的蜃灰粉刷墙壁,饰成宫室。 四阿重屋:四阿,郑玄注:“四阿若今四柱屋。”一般解释为屋顶形式是庑殿。四阿重屋,一般释为重檐庑殿顶。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几:凭几,小桌子,设于座侧,以便凭倚;也作度量单位。 庙门容大扃(jiong)七个,闱门容小扃叁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砌叁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注释】雉:长三丈、高一丈的版筑墙。计算长度时,一雉等于三丈;计算高度时,一雉等于一丈。 环涂:涂,道路。郑玄注:“环涂,谓环城之道。” 野涂:城郭外的道路,即王畿内的干道。 匠人为沟洫(xu)。耜(si)广五寸,二耜为耦(ou)。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quan)。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 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kuai)。专达于川,各载其名。凡天下之地埶(shi,即“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凡沟逆地阞(le),谓之不行。水属(zhu)不理孙(xun),谓之不行。梢沟三十里而广倍。凡行奠水,磬折以叁五。欲为渊,则句于矩。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势。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译文】匠人修筑沟洫(田间水道)。耜,宽五寸,二耜为耦。用耦掘土作沟,宽一尺,深一尺,称为畎(田间小沟)。亩田起首端的水沟加倍,宽二尺,深二尺,称为遂。九夫的田为一井,井与井之间的水沟,宽四尺,深四尺,成为沟。十里见方为一成,成与成之间的的水沟,宽八尺,深八尺,称为洫。百里见方为一同,同与同之间的水沟,宽二寻,深二仞,称为浍(田间排水之渠)。转流入川,水名分别记识。天下的地势,两山之间,必定有川;大川之旁,必定有路。若造沟渠违逆地的脉理,水不能畅流;水的注集不顺其理,水不能畅流。梢沟每隔三十里,下游宽度比上游增加一倍。凡导泄停水,泄水建筑物截面的顶角取磬折形,角的两边之比为三比五。要修跌水,则句曲如直角。凡修筑沟渠一定要顺水势,修筑堤防一定要顺地势。设计合理的水沟,会借助于水流冲刷杂物而保持通畅;设计合理的堤防,会靠水中堤前沉积的淤泥而增加坚厚。 凡为防,广与崇方,其閷(sha)叁分去一,大防外閷。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葺屋三分,瓦屋四分,囷(qun)、窌(jiao)、仓、城、逆墙六分。堂涂十有二分。窦,其崇三尺。墙厚三尺,崇三之。 【译文】凡修筑堤防,上顶的宽度与堤防的高度相等,上顶的宽度与下基宽度之比为二比三。较高大的堤防下基需加厚(坡度还要平缓)。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作为参照标准,又以完成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及日数来估算整个工程所需的人工,然后才可以调配人力(实施工程计划)。版筑(墙壁与堤防)时,用绳索校直、绑扎筑版和木桩;如绑扎筑版过紧或受力不匀,致使模型板变形或受损,就不能胜任支撑承压的功能。茅屋屋架高度为进深的三分之一,瓦屋屋架高度为进深的四分之一。圆仓、地窖、方仓和城墙,顶部宽度收杀高度的六分之一,筑成逆墙。堂下阶前之路,以路中央至路边的宽度的十二分之一,作为路中央高出路边的高度。宫中水道,截面高三尺。宫墙厚三尺,高度为墙厚的三倍。 引自第110页 回应 2012-02-02 11:08:42
论坛 · · · · · ·
作者治学态度非常不错。 | 来自dd | 5 回应 | 2021-02-22 22:34:0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美术)经典论著及周边(持续更新中……) (vritti)
- 民俗学(包括神话故事、乐戏歌舞、工艺美术)【1】 (南池子)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物学院图书馆(一馆) (苏非殊)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考工记译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王榛楛 2021-10-14 02:08:10
注释和插图很认真,附录可以再丰富一些;但观念比较老,翻译可能有些问题,理解也较偏形下(当然即使对于一篇谈技术的文本,形而下的视角也不总是有效的)。
1 有用 玄枫 2015-01-03 19:16:23
此书注释甚详,然内容过于艰深,通假字遍布,专业名词比比皆是。即便本专业常年需背诵默写之段落,犹有数字当年不求甚解。从此可窥天朝封建帝制下于“礼”之一途贯穿全体,直达器物。
2 有用 打油 2012-01-17 18:59:33
这个版本的注释真的非常棒!不愧是上海古籍!看完了我有一种自己做一辆微型车的冲动……
0 有用 Hutzenberge 2013-05-27 11:23:29
着力甚深!
0 有用 冰糖花木鱼 2010-06-26 13:59:23
作者的翻译经常有种读不通的感觉。
0 有用 周老白鹅 2022-02-02 12:19:30
译注得非常细心漂亮!请由此书开启我的古建周边考察之旅
0 有用 王榛楛 2021-10-14 02:08:10
注释和插图很认真,附录可以再丰富一些;但观念比较老,翻译可能有些问题,理解也较偏形下(当然即使对于一篇谈技术的文本,形而下的视角也不总是有效的)。
0 有用 春园里 2021-07-30 23:21:33
尽管闻老师的注释已经十分详尽了,物理学基础很弱的我还是实在难以看懂其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好在我有建筑学专业背景,懂得各项工艺都离不开的两个关键性的要素:尺度与模数,所以仍然能被各项工艺中蕴含的数理关系深深折服。
0 有用 杨大侠 2021-07-05 02:50:44
由于非专业人士,而此为专业工具书,再加上内容并非故事叙事,仅匆匆扫过一遍,然亦足以令人感叹。注释,分析,考证,无一不下足功夫、力透纸背,历史、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农俗,无一不包,虽薄薄一册,却功在千秋,让人高山仰止。另:对不起我的物理老师,学的东西都还给您了😭
1 有用 骑桶小南 2021-01-24 20:07:30
(大二读过若干)汉语与数学思维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