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的创作者
· · · · · ·
-
高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高阳(1926-1992年),本名许晏骈,字雁冰,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望族。1962年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一鸣惊人。《慈禧全传》、《红顶商人》、《胡雪岩》、“红楼梦断”系列等使他成为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之一,读者遍及全球化人世界。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的真实,又擅编故事,论者称其“擅长工笔白描,注重墨色五彩,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书”。一生著作凡九十余部,约105册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平时向外国银行借钱,十万廿万银子,只凭胡雪岩一句话就可以借到。如今特为要请洋人吃饭,可见得数目不小。古应春想了一下,拿出一本同治四年的洋商行名簿,翻到“银行”这一栏问道:“是不是十家都请?” 胡雪岩看这十家外国银行:一、阿加剌银行。二、利中银行。三、利商银行。四、汇泉银行。五、麦加利银行。六、汇隆银行。七、有利银行。八、法兰西银行。九、汇丰银行。十、丽如银行。 这一着,他倒踌躇了。因为通称外国银行,而国籍不同;尤其英法两国,一向钩心斗角,各自扩张势力,如今为了左宗棠设厂造船,更加不和。如果请在一起,彼此猜忌,不肯开诚布公相见,岂不是白费功夫?于是他问:“分开来请如何?” “当然可以。不过,小爷叔,照我看,只请有用的好了。一次弄妥当了,其余的就不必理了。” “那末,你说,哪些是有用的呢?” 古应春提笔在手,毫不考虑地在五、七、九三家银行上面一钩。这也在胡雪岩意中,因为汇丰银行在古应春是必不会少的;既有汇丰,便有麦加利与有利两家,因为这两家是英国银行,与汇丰的渊源较深。 但是,汇丰银行却并非纯然英国银行。它原名“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同治三年创设总行于香港,资本定为港币五百万元,由英国的怡和洋行、仁记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以及德国、中东的商人投资。华商亦有股份加入;古应春即是其中之一,而且以此渊源,得以充任上海分行的买办。 香港上海银行的上海分行,较总行迟一年成立,派来的总经理名叫麦林,是英国人;与古应春是旧识,久知他干练可靠,且又是本行的股东,因而延揽他出任买办。古应春接事后第一个建议是“正名”;香港上海银行的名称,照英文原名直译,固无错误,但照中国的习惯,开店不管大小,总要取个吉利的名字;用地名,而且用两个地名作为银行的名称,令人有莫名其妙之感。如果“香港上海银行”之下,再赘以“上海分行”四字,更觉不伦不类,文理不协,难望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麦林从善如流,接纳了古应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946页 -
为了保持机密,古应春将麦林约在新成立的“德国总会”与胡雪岩见面,一坐下来便开门见山地谈到正题。麦林相当深沉,听完究竟,未置可否,先发出一连串的询问。“贵国朝廷对此事的意见如何?” “平定回乱在中国视为头等大事。”胡雪岩透过古应春的翻译答说:“能够由带兵大臣自己筹措到足够的军费,朝廷当然全力支持。” “据我所知,中国的带兵大臣,各有势力范围。左爵爷的势力范围,似乎只有陕西甘肃两省,那是最贫瘠的地方。” “不然。”胡雪岩不肯承认地盘之说,“朝廷的威信,及于所有行省;只要朝廷同意这笔借款,以及由各省分摊归还的办法,令出必行,请你不必顾虑。” “那末,这笔借款,为什么不请你们的政府出面来借?” “左爵爷出面,即是代表中国政府。”胡雪岩说,“一切交涉,要讲对等的地位;如果由中国政府出面,应该向你们的‘户部’商谈,不应该是我们在这里计议。” 麦林深深点头;但紧接着又问:“左爵爷代表中国政府,而你代表左爵爷;那就等于你代表中国政府。是这样吗?” 这话很难回答。因为此事,正在发动之初,甚至连左宗棠都还不知道有此借款办法;更谈不到朝廷授权。如果以讹传讹,胡雪岩便是窃冒名义,招摇辱国,罪名不轻。但如不敢承认,便就失去凭借,根本谈不下去了。 想了一会,含含糊糊地答道:“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 “胡先生的词令很精彩,也很玄妙,可是也很实在。好的,我就当你中国政府的代表看待。这笔借款,原则是我可以同意;不过,我必须声明,在我们的谈判未曾有结论以前,你们不可以跟任何另一家银行去谈。” “可以,我愿意信任你。”胡雪岩说, …… …… 这一协议并未订成草约,亦未写下笔录,但彼此保证,口头协定,亦具有道义上的约束力量,决无翻悔。商定的办法与条件是: 第一、借款总数,关平一百二十万两;由汇丰银行组成财团承贷。 ……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00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胡雪岩全传(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胡雪岩全传(共七册)》《平步青云》《灯火楼台》《烟消云散》《萧瑟洋场》
。
喜欢读"红顶商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萧瑟洋场 8.1
-
- 烟消云散 8.0
-
- 平步青云 8.6
-
- 胡雪岩全传(共七册) 8.5
-
- 资本主义论丛 8.1
-
-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 9.0
-
-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8.4
-
- 沉重的翅膀 7.2
-
-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 8.6
红顶商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功过人生任尔评,我自扪心问无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部小说足有六本,前四本是讲胡雪岩由白手起家成为当世最大的民族资本家,后两部则是描写了由盛入衰的家道没落,读起来让人不住扼腕叹息,一代商圣出生在了错误的年代。这是一本传记体小说,前四部写的不错,后两部则明显有凑字数的嫌疑,高阳本书写作的特点不在于文学特点,... (展开)
不如第一部《胡雪岩》引人入胜
与该系列第一部比较,《红顶商人》主要写胡雪岩依附左宗棠并达到事业顶峰,故事的传奇性比第一部要弱不少。如果对于中国晚清和近代历史缺乏常识了解,读起来会觉得乏味。笔调也不如第一部那么轻松,转折少了,传奇性弱了,对于一般读者,尤其对晚近中国历史缺乏兴趣的人,读起...
(展开)

由商转政的一集(2021.4)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一集的风格大为不同。 前面的重点一直在谈经商,这集自从遇到左宗棠后,大量的篇幅转入了政治描写。通篇都在谈当时的政局、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名臣的朝堂之争,显得有些突兀。当然,作者对那段历史的考据非常深入,写出来的章节都是堪比历史文献的硬... (展开)
以古人为镜,可知的一些经验和道理
3月份整整一个月终于读完了《胡雪岩全传》(共七册),一百多万字完整的介绍了胡雪岩由一介布衣平步青云成为清朝第一红顶商人再惜败成为一等老百姓起起落落的一生。 现在讲从政应读曾国藩,从商当读胡雪岩;他是名族企业家;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不仅因为他经商有多么成功...
(展开)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胡雪岩全传
历史小说——胡雪岩全传。这套书的作家是高阳。 高阳是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约90 余部,其代表作有《胡雪岩全传》、《慈禧全传》、《红楼梦断》系列等。其小说注重历史考证,故事通俗精彩。如果说金庸是武侠小说的掌门人,那高阳就是历史小说的掌门人,二...
(展开)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正在看第一册,不得不感叹,高阳确乎是一个人情练... | 来自明暗之间 | 2016-11-07 20:25:5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8.0分 52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8.3分 1340人读过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7.7分 400人读过
-
文汇出版社 (2018)7.8分 4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社推荐好书100本 (群情)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大陆老版本高阳小说 (谷子)
- 【小蠹书箱】史 (小米=qdmimi)
- 2014年读书单 (ooOliviaaaaa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红顶商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umcoke 2016-10-09 13:50:19
比起第一步让人的印象浅薄了许多
0 有用 NoOffenseBut 2016-06-22 16:59:22
#書友集记录# @書友集 读的并不是这本,而是《红塵》,目前豆瓣系统没有收纳的这本书。看完这本小说我只觉得有生之年难见豆瓣收入了……涉及HK,GCD还是作为大反派出现,很有时代气息的小说,必然会被禁。
0 有用 比諾時 2009-12-16 11:12:40
红顶商人
1 有用 mei0920 2015-12-02 13:18:57
高阳对于清末年间百姓、官场各种生活的细致描写看起来非常过瘾,官商之间的互惠互利也是由来已久,但是总觉得胡雪岩有点被作者神话了~
0 有用 巴巴罗萨 2025-03-15 19:55:57 北京
没有第一部写得好,与左宗棠的关系进展过于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