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寅恪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陈寅恪文集7
出版年: 1980年
页数: 1224
定价: 4.55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1980版)
统一书号: 10186-199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陈寅恪文集7
出版年: 1980年
页数: 1224
定价: 4.55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1980版)
统一书号: 10186-199
内容简介 · · · · · ·
陈寅恪集之一种,分上、中、下三册。以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姻缘为核心,考察明清之际社会与思想文化之变迁,揭示历史存亡关头的士人心灵和生命形态。作者通过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藉以揭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是作者在“失明膑足”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结晶。
柳如是别传的创作者
· · · · · ·
-
陈寅恪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寅恪(1890 — 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认识和深刻阐述,形成自成一体的“历史文化观”。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 · · · · ·
目次
第一章缘起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逰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 · · · · · (更多)
第一章缘起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逰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 · · · · · (更多)
目次
第一章缘起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逰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第五章复明运动
附:钱氏家难
· · · · · · (收起)
第一章缘起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逰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第五章复明运动
附:钱氏家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赵文敏家藏前汉书,为宋椠本之冠,前有文敏公小像。太仓王司寇得之吴中陆太宰家。余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弃二十余年,今年鬻之于四明谢象三。床头黄金尽,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此书去我之日,殊难为怀,李后主去国,听教坊杂曲,“挥泪对宫娥”一段凄凉景色,约略相似。癸未中秋日书于野堂。 …… 牧斋此次之割爱售书,殆为应付构造绛云楼所需经费之用。考初学集贰拾下诗集肆“灯下看内人插花,戏题四绝句”其一云“水仙秋菊并幽姿”及“玉人病起薄寒时”,此题后第贰题即为“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八首。然则牧斋售书之日与绛云楼上梁之时相距甚近,两事必有相互关系无疑。象三虽与牧斋争娶河东君失败,但牧斋为筑金屋以贮阿云之故,终不得不忍痛割其所爱之珍本鬻于象三,由是而言,象三亦借此聊以快意自解,而天下尤物之不可得兼于此益信,蒙叟一生学佛,当更有所感悟矣。观下引牧斋重跋此书之语,亦事证也。一笑! 有学集肆陆“书旧藏宋雕两汉书后”(参天禄琳琅书目史部)云: 赵吴兴家藏宋椠两汉书。王弇州先生鬻一庄得之陆水村太宰家,后归于新字富人。余以千二百金从黄尚宝购之。崇祯癸囗二百金售诸四明谢氏。庚寅之冬吾家藏书尽为六丁下取,此书却仍在人间。然其流落下偶,殊可念之。今年游武林,坦公司马携以见示,咨访真赝。予从叟劝亟取之。司马家插架万签,居然为压库物矣。呜呼!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今吴中一二藏书家,零星捃拾,不足当吾家一毛片羽。见者夸诩,比于酉阳羽陵。书生饿眼,见钱但不在纸裹中,(天禄琳琅书目作“但见钱在纸裹中。”)可为捧腹。司马得此十箧,乃今时书库中宝玉大弓,当令吴儿见之头目眩晕,舌吐而不能收。不独此书得其所归,亦差足为绛云老人开颜吐气也。劫灰之后,归心空门,尔时重见此书,始知佛言昔年奇物,经历年岁忽然复睹,记忆宛然,皆是藏识变现,良非虚语,而吕不韦顾以楚弓人得,为孔老之云,岂为知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
幸得梅花同一笑,嶺南已是八年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缘起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1980版)(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馆丛稿二编》《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
等
。
喜欢读"柳如是别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柳如是别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王汎森:《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晚年的史学实验
记者 | 刘周岩 三联生活周刊:你1958年出生,在台湾大学就读,然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后又回到史语所工作至今。像你这样一位在台湾成长起来的学者,了解陈寅恪先生是怎样的过程? 王汎森:因为台湾1949年后对很多信息进行限制,我们对留在大...
(展开)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陈寅恪晚年花费如此如此精力写作《柳如是别传》表示不解、遗憾乃至惋惜,他们觉得陈先生本该在更有“价值”或是学界更迫切的问题上发挥才识。个人以为,柳传的意义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看。彼时国内筚路蓝缕的中古史研究确实有诸多领域亟待陈先生这样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58篇
论坛 · · · · · ·
我认为本书最大主旨就是:复明(民) | 来自i | 2021-04-27 09:41:40 | |
《柳如是别传》与读书方法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6 回应 | 2020-11-12 20:12:28 |
很难读啊 | 来自尚磊 | 7 回应 | 2017-03-30 22:38:36 |
谁有这书的电子版? | 来自z | 6 回应 | 2011-05-16 21:11:5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9.5分 57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9.1分 1981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0)6.0分 7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9.7分 7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1978--1998) (RMR)
-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想藏书49本(张永义) (RMR)
- 陈寅恪 (胡萝卜)
- 国学藏书 (马龙🐴)
- 个人研习——database乐得品尝 (漫艺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柳如是别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摩诘 2009-10-31 01:08:22
这么个大师研究了大半辈子这么本书。唉
32 有用 日格洞人 2013-12-29 08:18:39
以红豆缘起,以红豆告终。读到最后一句“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时真是不舍得把书合上。能在他人的际遇里寻得同情是历史学家的幸事。陈先生能与钱氏园中的一枚红豆结缘,还是极让人羡慕的。
0 有用 安也闲 2013-01-19 17:37:49
考据党真可怕 ps还看了作者的隋唐制度考据文 翻了翻直接删了 = =
0 有用 凛子 2009-09-10 22:43:11
很难
1 有用 Mr.Toad™ 2011-04-19 18:35:16
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