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1-1
页数: 1253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陳寅恪集(三联2001版)
ISBN: 978710800945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讲解。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作者简介 · · · · · ·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目录 · · · · · ·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游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後之关系
第五章复明运动
· · · · · · (更多)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游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後之关系
第五章复明运动
附:钱氏家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赵文敏家藏前汉书,为宋椠本之冠,前有文敏公小像。太仓王司寇得之吴中陆太宰家。余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弃二十余年,今年鬻之于四明谢象三。床头黄金尽,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此书去我之日,殊难为怀,李后主去国,听教坊杂曲,“挥泪对宫娥”一段凄凉景色,约略相似。癸未中秋日书于野堂。 …… 牧斋此次之割爱售书,殆为应付构造绛云楼所需经费之用。考初学集贰拾下诗集肆“灯下看内人插花,戏题四绝句”其一云“水仙秋菊并幽姿”及“玉人病起薄寒时”,此题后第贰题即为“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八首。然则牧斋售书之日与绛云楼上梁之时相距甚近,两事必有相互关系无疑。象三虽与牧斋争娶河东君失败,但牧斋为筑金屋以贮阿云之故,终不得不忍痛割其所爱之珍本鬻于象三,由是而言,象三亦借此聊以快意自解,而天下尤物之不可得兼于此益信,蒙叟一生学佛,当更有所感悟矣。观下引牧斋重跋此书之语,亦事证也。一笑! 有学集肆陆“书旧藏宋雕两汉书后”(参天禄琳琅书目史部)云: 赵吴兴家藏宋椠两汉书。王弇州先生鬻一庄得之陆水村太宰家,后归于新字富人。余以千二百金从黄尚宝购之。崇祯癸囗二百金售诸四明谢氏。庚寅之冬吾家藏书尽为六丁下取,此书却仍在人间。然其流落下偶,殊可念之。今年游武林,坦公司马携以见示,咨访真赝。予从叟劝亟取之。司马家插架万签,居然为压库物矣。呜呼!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今吴中一二藏书家,零星捃拾,不足当吾家一毛片羽。见者夸诩,比于酉阳羽陵。书生饿眼,见钱但不在纸裹中,(天禄琳琅书目作“但见钱在纸裹中。”)可为捧腹。司马得此十箧,乃今时书库中宝玉大弓,当令吴儿见之头目眩晕,舌吐而不能收。不独此书得其所归,亦差足为绛云老人开颜吐气也。劫灰之后,归心空门,尔时重见此书,始知佛言昔年奇物,经历年岁忽然复睹,记忆宛然,皆是藏识变现,良非虚语,而吕不韦顾以楚弓人得,为孔老之云,岂为知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
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适发旧箧,此豆尚存,遂赋一诗咏之,并以略见笺释之旨趣及所论之范围云尔。 东山葱岭忽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纵回杨爱千金笑,终胜归庄万古愁。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柳如是别传(全三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柳如是别传(全三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王汎森:《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晚年的史学实验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陈寅恪晚年花费如此如此精力写作《柳如是别传》表示不解、遗憾乃至惋惜,他们觉得陈先生本该在更有“价值”或是学界更迫切的问题上发挥才识。个人以为,柳传的意义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看。彼时国内筚路蓝缕的中古史研究确实有诸多领域亟待陈先生这样的... (展开)> 更多书评 51篇
论坛 · · · · · ·
柳如是 | 来自不太清楚 | 2021-10-14 14:42:04 | |
看过,但看不懂,也没看完 | 来自茄子安的冬瓜 | 4 回应 | 2018-11-03 19:09:26 |
陈寅恪更像一个神秘的小说家 | 来自[已注销] | 7 回应 | 2012-08-04 15:30:42 |
管理员能不能帮我把这本书的评论都删了 | 来自陆秋槎 | 13 回应 | 2012-07-11 12:36:22 |
严谨的历史学家 | 来自虫儿 | 7 回应 | 2012-04-22 22:29:5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9.6分 43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9.3分 27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9.7分 6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0)6.3分 58人读过
-
限时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看完这些传记 (看不见我)
- 要赶在我的30岁之前读完的书,管它生吞还是活剥 (灰)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柳如是别传(全三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94 有用 书海回头客 2010-05-28 21:06:19
满怀崇敬之心,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啃完了这本书!记得钱锺书说过,柳如是这种人,不值得陈寅恪先生为她写这么大的书;对此我不敢苟同。
27 有用 [已注销] 2012-03-06 18:38:58
可惜了,大才於此耗费太多,不若先生再来个《明清制度渊源略论稿》、《清代政治史述论稿》、《红楼梦笺证稿》多棒啊!
8 有用 ultra312 2015-09-19 11:01:02
说这书好的,不是装B的骗子就是放P的二货。陈寅恪“三稿三集”超一流的著作,晚年把精力浪费在给一个妓女立传,唯一的解释就是在极权主义的重压下,只能写无聊文字度过余生。
2 有用 慎染 2011-08-26 22:47:59
河东君和陈先生都是敬佩的人啊
6 有用 米菲 2019-04-02 10:29:09
这是一次对隔代知音的倾诉。“忽庄忽谐,亦文亦史,痛哭古人,留赠来者。”寅老这本书融了他的生命历史,仿佛再现当年太史公的那句“俟后世圣人君子”。好笑的是,今天的学者拿那些可笑的学术体系去套去评,自己把历史这么人文的东西做成冷冰冰的计量型报告,还妄评大师不严谨,真是夏虫不可语冰。你们写的那些学术垃圾只能死在图书馆架子上生灰,到了清明节都不会有人去上坟。
0 有用 J➕ 2022-12-29 20:25:52 重庆
这个不痛苦这个很好玩
0 有用 烟士披里纯 2022-12-28 19:01:34 陕西
姑且算是读完了(略过大量引用部分,其实《有学集》比起《初学集》进步神速(。翻到最后单纯读诗的体验都很好)。最惊叹之处在于发现完全不难读,但很难想象陈巨师如何连篇累牍地对庸常地文人酬唱的每一个字抽丝剥茧,也很难说对于后人有什么指导作用,这样的学者、考证、问题意识、想象力(?甚至文风都既是空前的也将永不再有了,而它则在一个遥远的位置上,独自并沉默地散发着永恒的辉光,一如珍珑
0 有用 从心 2022-10-22 21:23:14 山东
何至于此
0 有用 文史小王子 2022-10-15 22:42:08 山东
这本书名气太大了,但是屡屡读不下去。不过每次看都觉得写这本书太不容易了。
1 有用 子不语 2022-07-29 14:51:05
考据之精深,只有膜拜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