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1-4
页数: 383
定价: 4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陳寅恪集(三联2001版)
ISBN: 978710800942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作者作为中西文化养育...
本书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作者作为中西文化养育大的一代学人,在为人处事、为学为文,特别是时势变迁、道德混杂之时,能以极清醒的判断,持一认定之道德标准而行事,绝不以享受欢乐,富华荣显而稍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气节。
元白诗笺证稿的创作者
· · · · · ·
-
陈寅恪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寅格,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行后就谈读於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叛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遵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名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写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挈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南迁广州,任华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在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
目录 · · · · · ·
第二章 琵琶引
第三章 连昌宫词
第四章 艳诗及悼亡诗
附:读莺莺传
第五章 新乐府
第六章 古题乐府
附 论 (甲)白乐天之先祖及后嗣
(乙)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
(丙)论元白诗之分类
(丁)元和体诗
(戊)白乐天与刘梦得之诗
附校补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元白诗笺证稿"的人也喜欢 · · · · · ·
元白诗笺证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不为无聊事,暑昼何以遣
> 更多书评 3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商务印书馆 (2015)9.5分 214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9.2分 17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0)6.7分 75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9.1分 7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國古典文學研習綱要<中級:上> (L.C.)
- 1000+ 豆瓣9.0+的書 (Python)
- 陈寅恪 (老应)
- 私人藏书(从三世纪到九世纪) (Chimpden)
- 尋章摘句老雕蟲:推薦給兔叔叔的研究生閱讀 (匪廢費·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元白诗笺证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胡不喜²⁰²⁵ ™ 2006-09-23 22:21:09
细细品味中……
9 有用 冷眼探花郎 2016-11-12 00:34:28
陈先生大作,本不敢妄评;此书虽属名著,却未必有多少人真的读过。吕思勉的渊博如高山大海,从容坦荡;陈寅恪的渊博如深林幽谷,逦逶绵延。陈氏虽并论元白,但正邪分明,轻重了然,论元白之巧拙浮沉,实有自标风骨之意。记得前几年网上曾有人问王曾瑜,邓广铭治史受陈寅恪何种影响?王说不太清楚。当时我也不清楚,现在看来邓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岂非正受此书之影响与启发?
1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03-14 03:08:22
最近正好在研究《源氏物语》中的白居易的诗歌,现在读读这本书,还是得到新的思考的。可以读到文艺论和审美的关键
0 有用 海上花开 2007-02-15 05:17:37
史家读诗
0 有用 Mekena Shek 2010-07-15 10:34:14
硬着头皮读完的~
0 有用 好学的熊二 2025-01-13 09:13:12 波兰
旁征博引 等再下有能力再阅
0 有用 德充符 2024-12-21 19:02:42 北京
以白乐天和刘梦得二人交游结尾,颇为感动
0 有用 Reshaphim 2024-09-21 23:45:39 山东
读于小学初中之交
0 有用 狸奴·波赫修斯 2024-08-09 21:51:48 荷兰
賴得人道有揀別,信任天道真茫茫。若此撩亂事,豈非天道短,賴得人道長。
0 有用 发条君G 2024-07-06 11:03:41 辽宁
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知吾罪吾,率以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