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寅恪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陈寅恪文集5
出版年: 1982年
页数: 160
定价: 1.1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1980版)
统一书号: 10186-262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陈寅恪文集5
出版年: 1982年
页数: 160
定价: 1.1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1980版)
统一书号: 10186-262
内容简介 · · · · · ·
此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创作者
· · · · · ·
-
陈寅恪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 · · · ·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
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
下篇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
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
下篇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丛书信息
· · · · · ·
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1980版)(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詩箋證稿》《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
等
。
喜欢读"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9.9
-
- 寒柳堂集 9.4
-
-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8.8
-
- 元白诗笺证稿(二版) 9.4
-
- 读书札记二集 9.4
-
- 金明馆丛稿初编 9.6
-
- 讲义三种 8.3
-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9.2
-
- 朱子全书(共2箱.27册) 9.2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深刻把握唐朝政治史的脉络。
先生以“关中本位政策”为线索,论述关中“本位政策”的衰亡过程与唐朝政治社会阶级的升降变迁,安史之乱,唐朝政治革命,以及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 宇文泰创建的“关中本位政策”,以府兵制为重要根基,融合胡汉集团武力才智者,建立霸业,八大柱国氏族是其代表。隋唐皇室及其...
(展开)

《唐代政治史论述稿》:牛津大学聘请的中国语汉学教授第一人著写的唐史研究力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陈寅恪对隋唐历史研究的两部力作。为何将政治史单独著写成册,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自序”道明了原由:政治史事,限于体例,(《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未能涉及,故(《唐代政治史论述稿》)补前稿之未备也。 《唐代政... (展开)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略论稿》言制度史,《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则属政治史,对初学读《资治通鉴》或有所参考和启发。本书由三篇论文组成。 (一)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 本文先讨论唐代统治阶级中心皇室的氏族问题。[1]陈寅恪指出,透过统治阶级血统世系可知,多数北朝及隋唐统治阶级之家都曾与胡... (展开)
从“政治”的角度来品味唐代历史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继隋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事实上在唐之前,从统一的秦帝国开始算起,也仅仅有西汉、东汉、西晋和隋四个统一的中原王朝,假如两汉可算一家,再加上秦在内,也就只有两汉“坚持”的时间还比较久一些,接下来就是唐朝了。唐朝历21帝,享国289年,是...
(展开)

何为大家之作,大抵便是如此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年假期读完了寅恪先生的这本大作。 本书分三部,分别是“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和“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分别讲述了李唐皇族皇位传承和关陇世家门阀兴衰历程、唐代禁军在历次宫廷政变的作用,玄武门的重要性、更讲述了自高宗武...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9.5分 146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9.4分 406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22)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195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陈寅恪 (胡萝卜)
-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征引书目(上) (金声)
- 个人研习——database乐得品尝 (漫艺淑)
- 文言文 (feel)
- 小凤直播室涉及书目(贰) (南友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天蓝森林 2021-06-26 22:59:14
从三个角度对唐代政治史的梳理,很多观点有创见,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 有用 小红帽 2009-05-30 05:58:14
读的是手稿版,圈点勾画一丝不苟,叹服。。
3 有用 獃 2020-05-22 22:50:43
一週讀畢。掩卷的一刻,心頭泛起無盡遐思。惜四顧無人,頗感落寞。是為記……
1 有用 乐观的蝴蝶 2022-01-10 23:22:22
上篇围绕〖关中本位制〗展开,论述了:李唐皇族实源于胡族,武皇提高科举士人地位导致关中本位制的解体,河朔地区的胡化。中篇上半部分围绕宫廷政变展开,指出有唐前期政变胜败实系于皇宫北门,并认为唐代继位权具有不稳定性;下半部分围绕牛李党争展开,认为牛李党争属于科举产生的新兴阶级与旧有世族之争,并且牛李党争之胜负由阉宦派系斗争胜负决定。下篇则论述了唐与外族的交流及相互影响,论述了高丽、吐蕃、回鹘、西域诸国、... 上篇围绕〖关中本位制〗展开,论述了:李唐皇族实源于胡族,武皇提高科举士人地位导致关中本位制的解体,河朔地区的胡化。中篇上半部分围绕宫廷政变展开,指出有唐前期政变胜败实系于皇宫北门,并认为唐代继位权具有不稳定性;下半部分围绕牛李党争展开,认为牛李党争属于科举产生的新兴阶级与旧有世族之争,并且牛李党争之胜负由阉宦派系斗争胜负决定。下篇则论述了唐与外族的交流及相互影响,论述了高丽、吐蕃、回鹘、西域诸国、南诏等国之间藉由唐朝所发生的联系,最后指出唐亡于黄巢,而祸则肇与南诏。 (展开)
0 有用 别具一格的惊喜 2020-12-13 00:05:35
论证之严谨为史学典范,观点新颖通透,读完对唐代政治制度有了入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