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此书是作者整理了陈寅恪老的笔记而成。它虽然不能把陈老师的精彩论述,一一如实地反映出来,但我想这部笔记的发表,对于研究陈老师在近代史学上地位与贡献,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将能起到它的作用。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的创作者
· · · · · ·
-
万绳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万绳楠,1923年生,江西南昌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42年国立十三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6年大学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师从清华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1948年毕业,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毕业后即弃笔从戎,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等,并据1940年代末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课程笔记,整理成《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
目录 · · · · · ·
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 · · · · · (更多)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 · · · · · (更多)
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第十一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二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段转变的关系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
第十六篇 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第十八篇 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第二十篇 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编后
· · · · · · (收起)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第十一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二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段转变的关系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
第十六篇 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第十八篇 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第二十篇 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编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是不同的。不同处在于:河内司马氏为地方上的豪族,情家的信徒:魏皇室谁县曹氏则出身于非家的族魏、晋的兴亡递炮不是司马、曹两姓的胜败问题,而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的胜败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
儒家豪族服膺的是儒家的名教。之所以重孝,是因为根据儒家的教义,修身治家的道徳方法,亦适用于治国平天下。所谓“国身通一”、“求忠臣于孝子之了是也。名教之大者莫若君臣,孝于亲才能忠于君。因此,以孝友礼法见称于宗族乡里就成了儒家豪族人物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在两汉的征辟制度下,以仁孝礼让著称于乡里,是人仕的途径。取士与上孝礼让或者说与徳的结合,遂使名教成为豪族屡世必须奉行的圭桌与赖以自豪的门第的标志。豪族往往就是儒门。 再说魏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魏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与晋不同。魏统治者曹氏出身于寒族,且与阉宦有关曹操的崇尚与政策即由他的阶级出身决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金明馆丛稿初编 9.7
-
-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8.7
-
- 讲义及杂稿 9.4
-
- 读书札记三集 8.9
-
- 北魏平城时代 8.1
-
-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9.1
-
-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9.1
-
-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8.8
-
-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9.2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4 条 )




巩本栋:陈寅恪先生政治史研究的特色——读《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札记
载《古典文献研究》总第九辑(2006年) 对陈寅恪先生史学研究的渊源、成就、特色以及史学思想与方法等,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如王永兴先生《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等),然而对陈先生重视政治史研究的史学特色,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拟以万绳楠先生所整理的陈寅恪先生...
(展开)


读书札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血浓于水又何妨 如果说当今社会还有什么差异能左右人们的所思所想,我想一定不会是人种、民族或者血统的差异,应该冠以“文化的差异”更为贴切。也许有人会说不同人种、民族、血统必然带来文化差异,但看罢陈寅恪先生关于南北朝时期文化大融合的讲演就知道这一因果关系不一定...
(展开)

论坛 · · · · · ·
写得非常好,就是插图莫名其妙 | 来自远古善良养猫犬 | 2009-08-14 22:24:2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9.1分 9411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9.3分 782人读过
-
知書房 (1995)8.7分 20人读过
-
昭明出版社 (199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魏晋历史书目(37) (到底凡人)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阅读陈寅恪 (一苇沉默)
- 史籍要览 (过客)
- 穆的魏晋南北朝书目 (林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蒿艾离离 2015-07-01 14:46:02
读了其中前三章,陈先生所下结论已经成为现在的共识了
0 有用 游虚得默 2013-10-26 15:47:08
粗粗翻过。
1 有用 小南姐姐 2014-02-03 15:15:17
再读一遍 好的历史学家不在有方法辨明历史的真相 而是总能让读者的历史观有所刷新 大爱的一部讲演录啊
0 有用 小车 2005-07-09 18:52:46
清晰明确
0 有用 [已注销] 2013-03-16 12:24:01
总算读完了!对于北朝太陌生,读得很是辛苦!
0 有用 camus 2023-08-14 02:08:14 广东
神作
0 有用 田野星人 2023-03-29 19:03:34 上海
中古史必读
1 有用 痴狂醉笑 2023-02-14 23:03:09 辽宁
可惜陈老的大部分藏书和文字都被毁了,据说这部是陈老学生根据其笔记整理而成,不知道有多少是陈老的想法,又有多少是这位学生的想法
0 有用 浮尘 2022-11-10 23:13:01 上海
治大国如烹小鲜 @2020-03-30 15:07:35 @2022-04-12 20:47:59
0 有用 momo 2022-11-07 16:47:03 浙江
篇8讲晋代人口的流动(方向包括东北、西北、南方)及其影响。为啥不把晋前的人口流动也讲讲呢?p226南北比较,经济、武备,北方远胜于南方……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人口比北方要少很多。p258胡字Bargatun为火神、勇士之意。p292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往往以文化来划分,而非以血统。少数民族汉化了,便被视为“杂汉”“汉儿”“汉人”。第20篇谈学术沟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