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也被收录其中。这篇文章影响之大,也不容我来描述了。张旭东的序和阿伦特的导言则写得格外精彩,甚至更令我喜欢。毕竟波德莱尔我却是不太懂,本雅明对他的推崇让我很难从这种结合了技术理性与魔幻诗性的作品中抽取出一些哲学的意象来。
讲故事的人,这篇真喜欢。
翻译要比那几个台湾人干的好多了
因为这本书,我郁闷的一天有了happy ending^^
对照着葡语版看了波德莱尔那篇,深深觉得翻译应该将erlebnis和erfahrung分别翻译成“体验”和“经验”,哪怕都译成“经验”也至少标注下原文,不然总是出现不是“经验”的但却是“经验”的这种意思的话,真是看得云里雾里....更奇怪的是它偶尔又有区分有标注...
与巴赫金同属哲学型文论家,且都是身前默默无闻,死后名震寰宇
已购。
刚刚入手 本雅明 一直想读一读的人 慢慢来
81-94《译作者的任务》//231-6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8元。
阿伦特师从海德格尔 刘小枫编张旭东译
听了半节当代文学课堂上对本雅明的讨论,深深感觉到自己的逃离是及时且应当的
暂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难读,但收获大。
阿伦特的导言写挺好,就是最后一转海德格尔,实在很难叫人不起八卦心。
是的吧,最著名的那一篇。
诗人所给我们的不是经验,而是狂喜啊
收藏:为恋物癖辩护(迫真 历史哲学论纲
对照《经验与贫乏》抽读了下《卡夫卡》,错误百出!这样的译本竟然是流布最广的本子,令人震怒
课程要求,读了《讲故事的人》,主要是说书写对口头传统的损害,因为读的太快,有些不记得了,有空再读读。
新版包装怎么像阿迪达斯...
> 启迪
0 有用 豆友3885817 2012-05-11 11:34:50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也被收录其中。这篇文章影响之大,也不容我来描述了。张旭东的序和阿伦特的导言则写得格外精彩,甚至更令我喜欢。毕竟波德莱尔我却是不太懂,本雅明对他的推崇让我很难从这种结合了技术理性与魔幻诗性的作品中抽取出一些哲学的意象来。
0 有用 fateface 2013-03-13 12:29:03
讲故事的人,这篇真喜欢。
0 有用 语序 2010-05-14 11:17:36
翻译要比那几个台湾人干的好多了
0 有用 浊克斯 2008-09-14 18:48:50
因为这本书,我郁闷的一天有了happy ending^^
0 有用 Estrela 2016-05-15 10:57:16
对照着葡语版看了波德莱尔那篇,深深觉得翻译应该将erlebnis和erfahrung分别翻译成“体验”和“经验”,哪怕都译成“经验”也至少标注下原文,不然总是出现不是“经验”的但却是“经验”的这种意思的话,真是看得云里雾里....更奇怪的是它偶尔又有区分有标注...
0 有用 醉舟 2012-06-20 21:51:19
与巴赫金同属哲学型文论家,且都是身前默默无闻,死后名震寰宇
0 有用 超越 2012-08-13 19:12:18
已购。
0 有用 走路太快 2009-02-10 16:36:18
刚刚入手 本雅明 一直想读一读的人 慢慢来
0 有用 Bread&Butterfly 2012-12-02 22:50:31
81-94《译作者的任务》//231-6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0 有用 二先生 2014-03-11 22:16:01
8元。
0 有用 夕 2012-02-16 12:27:09
阿伦特师从海德格尔 刘小枫编张旭东译
0 有用 管理員-缘结神 2022-03-07 14:50:08
听了半节当代文学课堂上对本雅明的讨论,深深感觉到自己的逃离是及时且应当的
0 有用 Christian Tian 2021-10-19 00:01:51
暂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难读,但收获大。
0 有用 斑鸠 2019-09-14 21:50:42
阿伦特的导言写挺好,就是最后一转海德格尔,实在很难叫人不起八卦心。
0 有用 戈烈人做歌裂事 2024-09-18 11:17:06 中国香港
是的吧,最著名的那一篇。
0 有用 朱萸 2020-09-02 13:35:04
诗人所给我们的不是经验,而是狂喜啊
0 有用 负盏 2021-01-18 01:27:30
收藏:为恋物癖辩护(迫真 历史哲学论纲
0 有用 林家翔 2019-03-19 13:22:09
对照《经验与贫乏》抽读了下《卡夫卡》,错误百出!这样的译本竟然是流布最广的本子,令人震怒
0 有用 试问卷帘人 2021-10-05 22:57:11
课程要求,读了《讲故事的人》,主要是说书写对口头传统的损害,因为读的太快,有些不记得了,有空再读读。
0 有用 嵚鱼 2012-10-04 10:10:26
新版包装怎么像阿迪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