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臺所出之中國斷代史研究著述(明清、近代部分) (Marcel·不廢弦歌)
- 社会·经济·新文化史 (Chimpden)
- 中国法律史读物 (狮子与大象%大乐)
- 法律与社会 (伯樵·阿苏勒)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kanun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當法律遇上經濟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孔飞刀大叫兽 2015-12-10 19:49:46
以小见大,每篇都很精彩!
0 有用 Holder Joe 2015-05-16 02:01:04
文章多是以小见大,史料丰富,篇篇精彩
0 有用 筱纹 2014-06-16 12:25:46
法律史这么小众么。。。这书豆瓣都木有人看过
0 有用 马骂猫 2016-05-17 13:38:06
商业与法律。中国传统法制体系中的合理性。
1 有用 建颜 2021-11-30 14:36:36
在规范市场交易、裁定契约、产权关系等内容上,明清商律都有显著的发展,这些发展既有明清法典规则与原则的形塑作用,也受到远程贸易和全国市场发展的影响。第六章有关典当失火盗窃案中“过失”问题的考察, 以“过失”为问题切入点,对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当铺、染坊的失火与失窃损害之赔偿问题,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推理与辩论方式进行了充分论述。各省(苏、浙)根据中央《大清律例·费用受寄财产》有关“勿论”这一条文,在地... 在规范市场交易、裁定契约、产权关系等内容上,明清商律都有显著的发展,这些发展既有明清法典规则与原则的形塑作用,也受到远程贸易和全国市场发展的影响。第六章有关典当失火盗窃案中“过失”问题的考察, 以“过失”为问题切入点,对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当铺、染坊的失火与失窃损害之赔偿问题,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推理与辩论方式进行了充分论述。各省(苏、浙)根据中央《大清律例·费用受寄财产》有关“勿论”这一条文,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加以改进(对“邻火延烧”“本家不慎失火”的区分),并进一步影响了中央的立法活动(乾隆十一年、乾隆四十一年对大清律例的修订),反映了央地之间复杂的立法互动过程,并体现了当时贫富价值观念的转变(认识富人在接济贫民、缴纳税收方面的价值),作者试图在此基础上思考十八世纪中国市场经济的内在理路。 (展开)
1 有用 建颜 2021-11-30 14:36:36
在规范市场交易、裁定契约、产权关系等内容上,明清商律都有显著的发展,这些发展既有明清法典规则与原则的形塑作用,也受到远程贸易和全国市场发展的影响。第六章有关典当失火盗窃案中“过失”问题的考察, 以“过失”为问题切入点,对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当铺、染坊的失火与失窃损害之赔偿问题,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推理与辩论方式进行了充分论述。各省(苏、浙)根据中央《大清律例·费用受寄财产》有关“勿论”这一条文,在地... 在规范市场交易、裁定契约、产权关系等内容上,明清商律都有显著的发展,这些发展既有明清法典规则与原则的形塑作用,也受到远程贸易和全国市场发展的影响。第六章有关典当失火盗窃案中“过失”问题的考察, 以“过失”为问题切入点,对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当铺、染坊的失火与失窃损害之赔偿问题,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推理与辩论方式进行了充分论述。各省(苏、浙)根据中央《大清律例·费用受寄财产》有关“勿论”这一条文,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加以改进(对“邻火延烧”“本家不慎失火”的区分),并进一步影响了中央的立法活动(乾隆十一年、乾隆四十一年对大清律例的修订),反映了央地之间复杂的立法互动过程,并体现了当时贫富价值观念的转变(认识富人在接济贫民、缴纳税收方面的价值),作者试图在此基础上思考十八世纪中国市场经济的内在理路。 (展开)
0 有用 Qublut 2020-04-24 23:15:06
关注“理论上的法律”与”事实上的法律“的特殊衔接机制,得在国家制度与地方性知识之间往复,没有简单落入“教谕式调停”与“依法审判”之争的窠臼之中;其次关注制度变迁,有着明确的法律史学术关怀。经济史上也吸收新成果,辨析二手史料,着眼点较高。从史料出发的逻辑建构,可谓大分流之后的新层次萌芽。
0 有用 不良蛙 2019-10-03 11:43:56
国庆读完的第一本书,值得推荐。极强的问题意识,对前人成果的吸收和回应做的很不错,个案比较少但分析都很透彻。自己算是囫囵吞枣过了一遍,里面有几章之后可以再读读。
0 有用 优雅骑士 2017-11-07 01:56:32
尽管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商法”,但在商业法领域仍出现许多新变化。民间商业习惯持续为法律体系注入新内容,政府在厘定法律细节方面不断完善,学理上对于法律有了新的解读,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和从业者开始出现,商业立法逐渐注重保护商人利益。国家法律与民间商业习惯融合,实现制度变迁
0 有用 马骂猫 2016-05-17 13:38:06
商业与法律。中国传统法制体系中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