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青衣和女人,戏剧与人生,孕育与流产,无法谢幕的舞台上演着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在戏剧中找到角色,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在现实与幻想中,圆一个破碎的凄美之梦。《青衣》,一个具有预言和哲学意义的当代佳作。著名青衣演员筱燕秋,把持《奔月》中的A角而丧失理智,二十年前把滚烫的开水泼在师辈演员李雪芬的脸上,二十年后《奔月》复出,她继续霸占舞台,不容于亲传弟子春来上戏。自私与孤傲,导致神形疲惫,走向崩溃。
毕飞宇表示“筱燕秋无所不在。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作出某种努力的时候,通身洋溢出无力回天还挣扎、到了黄河不死心的悲剧气氛。”
青衣的创作者 · · · · · ·
-
毕飞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童年与少年在乡村度过,1979年返城。l983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先诗歌,后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平原》等:小说集《祖宗》《慌乱的指头》《睁大眼睛睡觉》《青衣》等多部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 “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等奖项。《青衣》并一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目录 · · · · · ·
自序家里乱了哥俩好林红的假日睁大眼睛睡觉青衣
自序家里乱了哥俩好林红的假日睁大眼睛睡觉青衣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 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女青年为什么要往月球上跑。 戏運带动人運,人運带动戏運,戏台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这孩子,黄连投进了苦胆胎,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 她看着自己的脚尖,開始骂。她把自己的祖宗八里里外外都骂了一遍,骂成了一摊屎。 在某种时候,女人为谁而哭,她就为谁而生。 不能为了睡名气而弄脏了自己。 在座的人都在严肃地咀嚼,点头。就好像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他们的心坎上,是他们的衣食住行,油盐酱醋;就好像他们为这些问题曾经伤神再三,就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好了,水落石出,大路通天了。答案终于有了,豁然開朗了,找到出路了。 她天生就是一个女人,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这不是早熟,只能说,它与生俱来。 腰肢里头流宕着一股天成的婀娜态,风流态。春来的一双眼睛里头有一种独特而美妙的神采,她看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看,而是盼顾,左盼盼,右顾顾,有股美目盼兮的意思,有股依依不舍的意思,还有股此怨不知所从何来的意思。 一部戏总是从唱腔戏開始。说唱腔俗称说戏,你先得把预设中的一部戏打烂了,变成无数的局部、细节,把一部戏中戏剧人物的一恨、一怒、一喜、一悲、一伤、一哀、一枯、一荣,变成一字、一音、一腔、一调、一颦、一笑、一个回眸、一个亮相、一个水袖、一句话,变成一个又一个说、唱、念、打,然后,再把它组装起来,磨合起来,还原成一段念白,一段唱腔。说戏过后,排练阶段才算真正開始。道先是连排。连排完了还不行,把吹、拉、弹、奏、打一同糅合进去,这就是所谓的响排了。响排过了还得排,也就是彩排。彩排过去了,一出大戏的大幕才能拉得開。 汤、糖、躺、烫是体重的四大忌。 人是自己的敌人,人一心不想做人,人一心就想成仙。人是人的原因,人却不是人的结果。 人总是吃错了药,吃错了药的一生经不起回头一看,低头一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6页 -
十九岁的燕秋就是一个古典的怨妇,她的运眼、行腔、吐字、归音和甩动的水袖弥漫着一股先天的悲剧性,对着上下五千年怨天尤人,除了青山隐隐,就是此恨悠悠。 这个女人平时软绵绵的,一举一动都有些逆来顺受的意思,有点像水,但是,你要是一不小心冒犯了她,眨眼的工夫她就有可能结成了冰,寒光闪闪的,用一种愚蠢而又突发性的行为冲着你玉碎。 筱燕秋不是一块玻璃,而是一块冰。只是一块冰。此时此刻,她可以在冰天雪地之中纹丝不动,然而,最承受不得的恰恰是温暖。即使是巴掌里的那么一丁点余温也足以使她全线崩溃、彻底融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青衣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青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青衣"的人也喜欢 · · · · · ·
青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8 条 )

毕飞宇《青衣》:人到中年,身不由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毕飞宇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女性心理的刻画,细腻精准,不管是《玉米》里面的三姐妹,还是《青衣》里燕秋和春来,他的笔下,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心理活动贴切逼真,这和他细腻的文笔和强有力的人物设置脱不开关系。 在《青衣》这个短篇中,筱燕秋为... (展开)

《青衣》浅谈(毕飞宇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青衣] 《青衣》这篇小说主要展现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式微与人之为人的个性的泯灭。 一、筱燕秋个人悲剧性分析 1.人最应该学会的是与自己相处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的一句话,“要学会与他人相处”,但我们似乎遗忘了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相处,筱艳秋的减... (展开)
一个望着天上的月亮却行走在人间的女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青衣》写的是一个对扮演嫦娥上瘾的女人筱燕秋。为了生活在舞台上,这个女人全然忘记了世俗生活。为了捍卫心目中嫦娥的艺术形象,她泼热水在另一个演员脸上,几乎断送了自己的表演生涯。为争取重回舞台,她拼命节食、减肥,与烟厂老板进行权色交易,忍受流产的痛苦,甚至霸占... (展开)
嫦娥的悲剧,就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读《青衣》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前些日子读完,合上书,松了一口气。结尾中,青衣筱燕秋雪天里剧场外,一曲流水转高腔,一席水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故事戛然而止。小说不长,两个小时便能窥探这一场绚烂的悲剧,“命中八尺,难求一丈”,筱燕秋或者说是嫦娥,她的悲剧,... (展开)
嫦娥之死——评毕飞宇《青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芝加哥大学教授Lauren Berlant提出一个概念叫做impasse,困局。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欲望对象本身,必将会使其在结构层面更痛苦。也就是说,你对它的追求不会滋养你的生命,反而会阻碍你的生命。《青衣》中筱燕秋一生对于“嫦娥”,对于《奔月》的追逐,恰是当代女性在困局中... (展开)
幻灭感即疼痛感的青衣一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青衣》这本书里面有三则故事,在这里我就说两个,第三个留有悬念,请你们买书自己去读把。故事一写了京剧行当里的一个叫筱燕秋的青衣,她对艺术十分执着,她认为自己就是嫦娥本身。而有一个事件停止了她的梦想,就是在她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与比她年长的嫦娥扮演者作为AB档2个... (展开)论坛 · · · · · ·
竟然没有柳如云和裴锦素 | 来自Mancy Tsai | 2 回应 | 2009-10-30 21:54:4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1分 686人读过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9)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8.2分 6702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8.1分 89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预购4 (白堤女侠)
- 往事恍如昨 (沈书君)
- 那些读过的书 (云飞雪落)
- 时常梦回至蓝田——我在2009 (mado1983)
- 在售电子书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青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知了 2011-08-18 14:46:38
我觉得不如玉米
2 有用 Urban_Solitude 2013-02-27 01:24:55
另一种不疯魔不成活。本以为是大长篇哪知只是一中篇,起初还会伴着早年间对电视剧模糊的记忆,两页之后就完全抛开单看文字,非常棒的小说。文集里其他几篇算意外收获,毕飞宇还真喜欢写床笫之事,每回都既贴合情景又有新意还…不色情【噗,好评!文风好喜欢!
2 有用 水袖 2015-10-18 18:16:47
妇女之友——毕飞宇,是称赞来着,对女性心理的把握非常精准
10 有用 goodbye 2014-08-23 00:22:24
让我想到了《黑天鹅》,但疯狂的层次更深,那是沉溺于岁月的疯狂,人呐,总是容易理想化,在自我良好的梦中不可自拔。
3 有用 有橘 2011-09-05 00:06:41
太毒了,她始终不肯放过自己,不肯放过嫦娥,而二十年后的这些个月,才是对她二十年来不管不顾不死不活的最狠惩罚。她到头来,还是做不了嫦娥的,那是命,她不甘不愿却没法抗拒,那孕育了二十余年的渴望与希冀,在临近迸发的瞬间,血光灭顶之灾,流了产,浴火,却焚了终生,连灵魂都归无去所,到底是谁折磨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