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人的成年 短评

热门 最新
  • 33 南池子 2011-10-25 13:33:37

    如果不是后期发现米德研究的方法和调查取样的对象有问题,这一本书恐怕还是难以被忽视。(性观念的成熟)【德里克·弗里曼的《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与《人类学诗学》的某篇】

  • 31 poiuny 2012-05-10 14:35:18

    通过对萨摩亚岛的田野调查,观察当地青春期少女的生活,米德发现她们生活的轻松自如,完全没有经历西方少年青春期的躁动焦虑。于是提出青春期是一种文化建构而非生物性作用。我觉得米德的书至少看起来是明白易懂的,在对萨摩亚社区的描写上也是清晰的,很reader-friendly。但六个月的调查是否可以足够有力地支持她的结论还是有疑问的,读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她下结论有点草率,难免后来freeman会质疑吧。

  • 19 番茄酱 2011-03-11 18:14:59

    哈哈 这本书对于现代人类学发展的意义就在于 可以用来反思民族志写作

  • 10 纵你寻 2015-05-12 18:45:32

    米德的最终结论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教育观

  • 4 Jorge 2011-06-20 19:30:46

    誠然這是一部人類學經典,但難道沒有人對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有質疑? 總感覺大家都囿于馬凌諾夫斯基的方法裏面走不出來了 ~ @2011-06-20 19:30:46 @2020-08-08 16:47:47

  • 4 罗泽南 2020-10-29 18:08:52

    萨摩亚社会的价值准则更统一,价值判断更加随和,同时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也不局限于原子化的小家庭,这些都减轻了向成年过渡的困难与波折。当代教育应该教会未成年人思考,培养他/她们面对异质化、多元化社会的选择能力。

  • 4 穿裘皮的Lilith 2013-07-02 23:50:46

    心理问题是文化建构的结果

  • 4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0-08-03 10:42:52

    终于看完第一遍了~因为是第一本认真看的民族志,可能还掌握不到阅读的要领,不过所谓学习方法是需要自己不断摸索总结的,我可以尝试通过看别人的评述来消化内容+清晰把握书中的核心观点,但在此之前我应该自己读第二遍,同时整理出读书笔记。

  • 1 小老鼠 2009-09-26 22:39:37

    真是很经典的一本书,但对于没兴趣仔细研读的,可以只看最后两章

  • 1 whig 2014-05-04 17:16:22

    根本不像本严肃的人类学著作,且不论其失真程度

  • 2 MLH 2016-09-24 17:17:05

    虽然这本书出来后争议很大,但是确实是来自另一个文明的启示。

  • 2 胖虫 2018-09-03 21:24:2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品 你怎么能苛求太多?

  • 5 karate hippo 2020-12-17 17:42:10

    确实不像学术著作,但是那个作者简直是就是一个爱之夏的嬉皮士,理想主义,平等,自由,爱,只是她在20年代完成的这次田野考察,提前了几十年。

  • 1 Saki 2015-10-14 16:46:02

    人类学的一桩“公案”。这样田野材料就不能推到结论,但某些结论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毕论准备

  • 1 Olu 2013-05-28 17:46:25

    一个为反对生物决定论诞生的作品

  • 2 葡萄柚 2017-11-13 11:22:32

    “米德和本尼迪克特,以及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都不会把东西写得让人不知所云。他们往往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米德的行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范例,它会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原来社会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也能这么写!”喜欢商务印书馆这一套的序

  • 0 AllenGY 2009-12-17 17:55:52

    我确实很喜欢米德的田野实验。

  • 3 小奇虫luna 2013-10-11 16:05:15

    翻译太烂啦!!!

  • 2 苦琴酒 2013-03-09 23:42:55

    西方少年青春期的种种身心折磨来自于其文化所塑造的成长路径:核心家庭父母管教下的单调生活模式中长大,却面对在当代社会无数种相互无法兼容的价值取向故而产生了选择困难。萨摩亚群岛上的青年们所面临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成长环境较为宽松可以随时离开父母而住到亲戚家去,并且具有着非常一元化的文化因而并不需要纠结于选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