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 短评

热门 最新
  • 41 夏睡不起 2019-06-04 20:24:45

    读到后面变得无聊了。看到大部分人要么一开始就对奥姆真理教生气不起来,要么就是渐渐地生气不起来,我反而怒其不争,愤慨于他们轻飘飘的态度,愤慨于日本政府的不作为,和事件中透露出的冷漠。

  • 14 风车骑士 2019-06-08 17:56:19

    被称为村上的转型之作 在此之后创作了《1Q84》 好像人们觉得他从之前那个看起来在意小资情节的作家 发展到了具有社会责任感并实践它的行动派 三月的那天上午 大家一如既往乘坐地铁 未曾想到遭遇沙林事件 在这之后 大家成为受害者的代名词 遭受社会的舆论压力 于是人们试图找出始作俑者 好多人却发现好像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痛恨麻原彰晃 实在无法理解那个教派的所作所为 作为小说家的村上 旅居国外多年 他在后记里头说 他在国外待了很长时间 甚至可以用放逐这样的词来形容 他累积了许多“物语” 用个人所持有的物语去试图理解他者营造的物语 他隐约觉得应该返回日本 了解日本的那时候 决定访问沙林事件的受害者 毕竟事实的力量—这是最大的要素

  • 11 wlhui 2019-06-18 22:29:23

    村上作品有一条主线,就是记录历史与反思,地铁沙林事件的地下性质如他所说,与他作品的意象暗合,凡此种种,加之要找到契机回国转型,就有了这本对他来说难得一见的社会调查报告。作为记者的发问弱,大家所谈容易趋同化,难得是留下了一份记录。村上更感兴趣的是,通过这个事件从中吸取到什么教训。体制对人的管束会到达什么程度,作为奥姆教众,放弃所有乃至把自我交付出去,必然会有这种泯灭良知的做法,因为自我已不存在,全托付于教主,无论什么都不需承担,这竟是一种魅人之处。直到最新的刺杀骑士团长涉及的南京屠城,村上一直致力于不忘历史吸取教训,这或许是他,乃至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还有就是他一直在书写的恶,他觉得恶不一定是众人一致认为的坏人才是恶,而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良知加一星。

  • 6 有时海零 2019-06-05 21:41:35

    还是挺好看的,对于沙林事件后续症状的描写重复性很高。因语言区别确实不太大,过于关注受害的情况会觉得有些无聊的。倒是看采访,看到一些区别,有人受访者很爱聊天,从出生到后来的生活,简短的描述了出来,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些人只说了那一天,头晕,看不清东西,反复做噩梦,发烧,呕吐…… 青豆高速下月台(?)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大概就是纱林事件的意思。他们走下去,未来的人生都变了。

  • 7 椒盐豆豉 2019-07-30 10:47:40

    读不下去了,多角度叙事/纪实听上去很美,但是现实中少了戏剧性地安插解构,就显得重复无聊了很多。尤其是多数人冷漠淡然的态度更淡化了整件事的悲剧色彩。这书活生生地耗完了我微信读书最后的无限卡…

  • 3 陈小二 2019-07-02 16:20:57

    一九九五年的日本注定是难忘的,地震摧毁了日本抗震施工技术的神话,沙林终结了日本社会治安的神话,两者构成了日本战后最惨重的天灾人祸。三月二十日,有的人早起了,有的人磨蹭晚了,有的人继续按着原本的节奏出门,他们都在地铁上遭遇了沙林,一命呜呼或者落下一辈子的后遗症——有时候命运的无常就在于你控制不了,你不知道你的作为和不作为,在那么一瞬间会改变怎样的一生。而许多相伴而来的,并不是肉眼能看到的(所谓没有标记的噩梦),恰是一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长期折磨,又一次改变了原有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沙林毒气事件之前不久,松本已发生过类似的,然而无论是地铁、警察抑或是医院,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教训,突发事件应对的集体缺失,导致了事件后果的扩大化。机制与个体的双向失灵,和每个鲜活的个体,都值得我们深思。

  • 1 一个小标点 2020-02-17 14:14:49

    1994年,日本发生松本沙林事件,95年,又发生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这本书是村上春树在东京沙林案后采访写作的纪实文字。但内容趋于重复,对想知道的深度内容(如邪教相关)也没有更多的报道,跟切尔诺贝利等纪实文字没法比。

  • 4 Ninibear 2021-01-31 00:07:24

    对沙林案的具体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受苦的还是普通人啊……日本群众的忍耐力和按部就班的民族性还真是厉害,中毒了还去跳广播体操什么的……志津子和哥哥那篇哭死我了😭

  • 3 叶酱 2019-10-26 08:26:31

    无论作为畅销小说家在世间的评价如何,又或者有没有拿到诺贝尔奖,正因为花了一年时间去做《地下》这样作品,他才真正是有良知的优秀作家啊!

  • 1 菜昂纳少 2020-03-27 04:39:19

    日本人在卷入事件察觉自己身体不适后居然会和平日一样坚持做完已经成为习惯的买牛奶上班开组会,这一点给我很深的印象。面对莫名其妙降临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所呈现出的反应也是日本人所特有的。村上在末尾提到当他最开始接触真理教相关的讯息时,自己是立马厌恶得想到跑开,后来发现或许是在他者身上看到了自我的映射才会有这样极端的反应。这个思考角度让我对最近一直烦恼的事情有了新的想法。但不得不说,依然不喜欢林少华一贯的翻译风格,开头一直使用“物语”而不是相对应的翻译,在理解上制造了不小的难度。明明翻译成“叙事”就好了,再不济翻译成“故事”也好啊。

  • 1 宴歧 2019-11-09 08:58:59

    读到村上关于物语的哲学,那段有些不大好理解。致敬他付出的时间、努力、坚持与谦卑。

  • 1 披着能皮的猫 2019-11-12 23:48:30

    村上关于1995年3月20日的日本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印象较深刻的是和田荣二及明石志津子两位。受害者的证言大同小异,然而对于不同的个体及家庭,那是一道道深浅不一触目惊心的划痕。后记里对于此侧彼侧镜面说、个人与体制、自己的物语与别人给予的物语、记忆的相对性及日本体制的混乱的描述相当深刻及有想法,虽然读起来略拗口。

  • 3 irismile 2019-08-03 08:01:28

    两册的后记以及与河合的对谈都写到了非常深刻的东西,那些令人害怕但仍然禁不住要去思考的问题。事件发生二十年后,我们不也还在重蹈覆辙么?还有那个托住游离社会准则之外的那些人的托盘在哪里呢?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全盘将他们从大众眼中彻底抹掉。还有一点感慨是日本真的是工蚁社会,大部分上班族都是住在郊区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准备通勤了,然后一直干到晚上十点也是常有的事,可怕!

  • 2 zumaqiong 2019-06-24 23:44:25

    比起上册来,我更希望读下册,因为我很想知道那些入教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虽然只有几个采访对象,但这些人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寻自我,或无法得到认同,或与周围格格不入的人,即使再优秀,也被奥姆描绘的理想世界吸引,被洗脑,无法判断奥姆对他们身体上的影响,因为有一些是利用了瑜伽,奥姆的思想也是很多佛教和其他信仰拼凑出来的,因此很多信徒还觉得是有所得。但利用宗教信仰去杀人,这事就完全不对了。有意思的是,当这些教徒被问到如果是自己接受任务的话,几乎都否认自己会执行任务,但这只是事后的交谈,若真的发生,谁又能肯定呢?这正是这种教义可怕的地方,任何人都可能变成凶手,而自己还意识不到。

  • 1 娘额老蛤 2019-07-03 20:07:18

    村上对95年日本东京沙林毒气事件受害者的采访实录,想借着各种亲历者的讲述,打破大部分媒体对此事件的"正义"和"邪恶"二元对立说,并表达了奥姆真理教可能正是我们不愿面对自己的潜在的恶的影射,书中村上努力将个体的日常生活生动展现出来,极力打破高度体制化下生存的日本人并非只有雷同的面孔,但是这点可能在本书中并不成功。以本书为契机,村上将对封闭性体制的批判更直接地表现在日后的出版的<1Q84>中,并相信借由开放性物语的力量可以打破封闭性物语对人心的强有力控制。

  • 1 WinterMarvels 2019-07-23 18:41:12

    意外发现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作者在前言里对写作方式的解释很有趣,实际在阅读中也确实发现了这种叙述方式带来的作用。一个事件与我们究竟隔了很多层膜,在这个意味上,这本书至少撕破了几层,让我得以大概窥到真实的轮廓了。最后一章中作者对奥姆教产生原因的分析也很不错,有点类似narrative的意思。

  • 1 连木木 2021-10-01 22:58:48

    当村上选择走出书房,通过寻访沙林毒气事件的受害者,用更具体的方式面对这个刻骨铭心的3月20日时,他不再是普通人(虽然本来也不是),而是试图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建构起全新物语构成方式的探寻者。当包括村上的“旁观者”都怒不可遏之时,实访录却告诉我们,真正的经历者之体验其实四分五裂……就连是否要接受采访、采访后是否放上全部证言一事,也难以达成全部的一致。大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以沙林事件为分割点,其人生和世界不再一样;对这一暴力的司法审判固然重要和必要,而对于当事人,却远远不是真正的尘埃落定。我想,这本书的意义,远远大于其忠实记录之本身,也不止于村上对日本的“物语社会”的提问与思考;因为这恶,充满了“正义与恶、正气与邪气、健全与怪异的明显对立”,可深入的空间还很大。

  • 1 人间生活观察员 2019-06-17 21:17:53

    访谈录罢了。无特别之处。“难得”与“立意”让我多给一颗星

  • 0 璃人泪@2011 2019-10-08 19:25:44

    相见恨晚,一直感觉对村上小说中常常纠结的某种元素(难以言表的虚无)让我很无感,会造成阅读过程中的疏离,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貌似找到了一点根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作品

  • 0 胖不动 2019-06-24 19:24:22

    看了近一半,后面读起来感觉上趋于重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