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面具的日子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看不见的城市 2019-12-07 12:14:35

    年选。“唯有时间缠在蛛网般的电线中。”处女作即奠定了以后书写风格:永远在对现实对政治戏谑,对历史神话复写与解构,对墨西哥乃至拉美花式描写与剖析……译笔不错,期待译者能译更多的富恩特斯(当然玻璃边界所有的人都幸福伊甸园里的亚当这种垫桌子的集子就算了,不出也罢~)

  • 10 风寒如雪 2020-03-25 11:22:57

    符号的选择和象征的运用都粗糙了些,但对墨西哥历史元素的呈现还是很吸引人的……

  • 10 爱与污秽凄苦 2020-01-04 22:42:56

    补去年#富恩特斯的处女短篇集,极尽怪诞鬼魅之能事,比科塔萨尔有过之而无不及。复活的查克莫尔雕像,自创词语“麦利”,屁股上长出兰花的男人,回应赫胥黎快消费娱乐时代万物皆消融的隐喻…以前常拿来讲的是《克罗诺皮奥和法玛的故事》那个开头,接连蹦出好几个完全陌生的词汇,迫不得已被逼入一个非熟悉语境与非正常逻辑的空间与文本。而《为麦利一辩》则更让我感受到语言爆炸的快感,通篇的麦利与不知其为何物的词缀将我扯入一种几近醉醺的境地,一种强烈想要学习西语以看看原文究竟是什么样的欲望再一次掌控了我,这是我在阅读西葡语系作品的时候常有的冲动。此书译者的两篇后记极有价值,第一篇综述已经将富恩特斯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史讲得很清晰了。第二篇则让我看到一位译者的真诚,拉美文学实在是一块宝藏,期待更多的富恩特斯可以被引进。

  • 10 喵叔 2019-12-30 08:44:03

    又一次打开拉美作家失败。博尔赫斯、科塔萨尔都是看了解读才大体明白写的是什么,这本稍微好一点,还是有两篇比较容易理解的。麦利麦利还是读得我瞠目结舌。也许我应该去了解一下拉美历史和文化?

  • 4 塔惹 2021-11-30 23:55:45

    三本中最薄、最好、最拉美、最难啃。富恩特斯钟爱古印第安阿兹特克神话,从《墨西哥的五个太阳》里也可以得见。 《查克·莫尔》,神像被雨水滋养重获肉身,逐渐剥离神性堕向人性,完成对宅邸的入侵和自身原始文明的被入侵。 《为麦利一辩》,自造词再进行大量变格变位,几无被准确译为汉语的可能。 《佛兰德花园特拉克托卡钦》,怪宅奇遇。 《兰花连祷》好读,尾骨生长的兰花及自内而外的断裂,很卡夫卡。 《因神之口》一篇好得入魔,倾泻而下的语词意象大瀑布。扯掉画上的嘴唇,三维立体嚎叫翕动,进而长上人脸夺取言论话语权。 《发明火药的人》,一场消费主义大瘟疫。 戴面具的墨西哥,被殖民洗刷过的文明,几近覆灭的原住民渊薮,历史洪流裹挟之下尚存未被彻底征服的坚韧根系。这片土地和它的子民,也许同水神查克·莫尔般亟待一场魆风骤雨。

  • 4 Sebastian 2019-11-05 00:55:15

    初露锋芒的富恩特斯,如科塔萨尔一般怪诞,稚嫩却冲劲十足,善用隐喻又极具洞察力,《为麦力一辩》中的文字游戏嘲讽了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对抗;《发明火药的人》中极简的反乌托邦式终极幻想又突显了作者对消费主义横行的隐忧。《因神之口》是一部极具实验性的短篇,小说以胡言乱语开场,展现没有节制的荒诞情节,处处透露着对现状无能为力的挫败感,似乎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情绪。个人最喜欢《佛兰德花园的特拉克托卡钦》这篇,诗一样的短句,不急不缓却暗藏玄机,用景物描写串联起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风格上像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一座遗世独立的大宅,有被遗忘的传统还有外来者的悲剧…

  • 1 马达+s+狐猴 2021-10-24 00:40:58

    秋夜囫圇吞個棗

  • 1 苏颖超 2019-10-29 23:02:35

    既然是作者26岁时写的,那就原谅了。够魔幻,不够深刻。

  • 1 水与鹰 2019-11-05 12:12:45

    已读57th:元气充沛,介于三星到四星之间

  • 3 春花 2021-12-05 12:32:26

    很有想象力,拉美作家真是一脉相承,各种离奇古怪的情节,永远猜不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比较喜欢查克·莫尔,结尾让人眼前一亮,但也仅止于此,隐喻什么的真欣赏不来。

  • 2 复炸至金黄 2019-11-04 23:25:51

    记得应该是多诺索在他的文学爆炸亲历中写过关于富翁的一个很独到的观点:那一代拉美作家,在富恩特斯出来之前(除了聂鲁达?)是没人敢这么抒情的,满篇抒情,读者会觉得你Pussy……那富翁就是提供了一种在写作中新的毫不做作的深情方式。几个短篇虽较为松散,但大段大段的深情投入和对墨西哥主题的疯狂执着已可以看出《最明净的地区》中的影子,感觉一些东西在酝酿,在挣扎。作为四大天王之一,确实在中国的待遇要选逊色于其他三位,译介作品真的少。

  • 1 Ehdn~ 2021-02-11 21:20:06

    一位不熟悉的拉美作家短篇集,却是“拉美文学爆炸”四位主将之一(唯一没读过任何作品的作家)。26岁的处女作,隐喻和ZZ,对消费主义的嘲讽,书名就很别致,拉美文化玩的就是魔幻荒诞风,脑洞,构思不必说,译后记对每篇都做简单概括。戴面具的日子不仅是墨西哥的50年代初,何曾不是当下,比如亲戚群里的父母强迫型发红包,其乐融融的氛围哈。。。PS:貌似除了上译似乎还没发现其他出版社有他的作品,此刻的鞭炮声似乎都听不到电影台词,也影响短评该什么写,哈哈)

  • 1 尤里卡 2021-02-21 23:15:35

    从作品风格来看,诸多的符号与象征为小说增添了浓重的神秘色彩,充满着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与怪诞不经的繁复隐喻,犹如在听一位养蛇人讲述异域国度的奇谭轶闻。从主题来看,具体而言,有对物欲社会消费至上的戏谑,有对拉美宗教文化的宣扬,有对历史神话的重构,有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有对冷战政治的揶揄与讽刺。 或许由于是富恩特斯的处女作,或许是魔幻的文学风格,或许是自身水平有限,有些地方读着并不顺畅,稍显稚嫩,甚至有凝滞不明之处。不管如何,富恩特斯的作品是一座富矿,我必须要深挖下去。

  • 1 Bon 2020-07-26 17:07:53

    翻完最后一篇,我还是得承认:看不懂……

  • 2 生锈发条 2019-12-03 00:17:32

    第一次读富恩特斯,的确挺魔幻的。书很短小,几个短篇,好几篇是物有了生命/人与物融合,有两篇比较独特的设定——加速过时的物品、耿某似的玩弄词汇式发言。除了最后一篇寓意非常明确,其余都过于依赖相关背景:宗教理念、地理信息、民族与国家,译后记挺好的,帮助我等文盲了解一些梗。

  • 0 陆支羽 2024-06-10 20:54:54 北京

    3.5。1.真实是倏忽即逝的雪茄烟圈,是哈哈镜里的怪物形象,所有死去的、活着的、被忘记的,难道不真?如果一个人梦里穿过天堂,有人给他一朵花作为到过那里的证明,醒来的时候花就在手上……那怎么说?2.唯有时间缠在蜘蛛网一样的电线里。3.他们藏进肚脐,在红色的报头里打闪,面临入侵的时候潜入淤泥,午后打以百年计的瞌睡;在每条小街尽头,生命被拦截,白发上荡起秋千,火山口逶迤蛇形。3.人愿活着去一粒里看世界。4.在一个无用、无能、无主的国家,这个国家只在外部成功的力量想要尊重它的时候才存活下来。

  • 0 momo 2019-11-02 23:59:23

    卡洛斯·富恩特斯是当代墨西哥的国宝级作家,也是当代拉美文学和西语文学世界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这部短篇小说集首版于1954年,当时富恩特斯只有26岁。

  • 0 张嘴吃糖 2020-07-10 20:10:54

    扣一星给编辑和上译

  • 2 细混子 2021-04-02 18:18:04

    就算不懂他要暗喻什么,尾椎骨里长兰花都已经很震惊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