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宋朝 短评

热门 最新
  • 184 bookbug 2019-09-30 09:00:57

    虞云国细说宋朝与黎东方其实只在出版由头上有名义关系,并无实质上的正续之分。虞先生洋洋洒洒五十万字,叙事流畅,持论公允,重点鲜明,详略得当,所讲两宋史事,不仅仅是从陈桥到崖山的兴亡千古事,也兼及辽金蒙及西夏大理等国简史与宋之对照,不囿于宋本位的历史观,同时也兼顾了佛道理学文史经贸等领域的发展,一个细字,恰如其分。当然,历史只能总结,无从更改,虽说是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但实际上对我而言,靖康之后再无尊严,从小读宋,就不喜欢南渡之后,正如读红一到抄检大观园就没了兴致一般,还是小住杭城一年期间刻意重读了很多南宋史料,才有了虞云国等人的系统阅读。王夫之之后,世人往往诟病北宋联金伐辽与南宋联蒙抗金如出一辙的引狼入室,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其实真相是弱国无外交,缓兵之计实属无奈。七十年大庆前夕,与诸君共勉。

  • 130 半路出家学术狗 2020-03-31 18:25:18

    可读性非常强的历史著作,没有多少引文,也就没有多少文言文,但又不失严谨性。其实对于非治史学者的普通读者来说,引文出处并不重要,过多的引文反而降低了行文流畅性,增加了阅读难度,像本书这种作者已经过严谨的考证,再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的形式是极好的,中国现在太缺少这种历史书籍了。

  • 57 中野独人 2019-10-21 16:10:03

    宋史读着窝囊,但作者写的用心,细说不戏说。纪事本末体确实是科普的绝好文体,可以按事索迹

  • 38 撑洋伞的Mr. 2020-02-16 17:25:22

    历时1个月多终于读完,脉络清晰,记了大约3页白纸,自太组后军事实力太过虚弱,被金朝打残的辽也啃不下来,几次北伐软肋暴露无疑,徽钦高三帝实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耻辱,金九妹实属极品中的极品。南宋后期权相当道,党争不断,即使如此衰弱的南宋也有岳飞、余玠、王坚、张珏这些名将,可惜朝廷实在太拖后腿,总是自断股肱,唯一一个还算明君的孝宗还要活在九妹的阴影下。读到最后蒙军围困襄阳、樊城、常州、扬州,其悲壮惨烈令人动容。

  • 20 言小非 2019-11-23 19:11:24

    第二次仔细再读,宋代通史的标杆之作

  • 11 宁不凡 2019-10-23 16:52:55

    文盛武衰,武衰国恨,崖山赤海,神州陆沉。幸值复兴,虽进退具忧,绝无受辱之虞,惟愿后人惕警宋明,勿让国事至此。

  • 11 knife 2020-07-23 18:48:38

    战争部分与细说两晋南北朝一样精彩,但文化部分明显超过,诗词剧甚至宗教皆纲举目张,条理清楚。全篇时有世情练达之“金句”呈现。最惊艳是最后一节把文天祥和忽必烈并列,说是那个时代给后世留下最大政治和精神遗产的人,于是,一个以天下为公讲史的宏大气势劈面而来!

  • 5 阿辽沙 2019-09-03 21:31:18

    观点平正,涉及全面,通畅好读!另:“张弘范包围张世杰的次日,恰是元宵,在双方战舰云集的海面上,当地居民依旧举行了每年一度的海上元夕竞渡,喧阗的鼓乐,与密布的战云形成强烈反差。国家兴亡,生活依旧,老百姓该做什么的还是做什么”

  • 7 欢乐分裂 2020-06-13 17:19:26

    4.5;可读性与科普性并举,实为通俗易懂的通史之作,激荡处如耳闻金戈铁马,如目睹承平气象;虽不无演绎痕迹,但确乎精彩。剖析世人对其“积贫积弱”判定的根源,太祖以中唐以来的割据动乱为戒,力求除藩镇之祸(王夫之论以“固将夷汉唐而上之”),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是后续王朝的政治遗产。然机构层叠、官位繁冗之弊日显,武将分权严重,边防兵力偏弱,苟安心理积重。不仅全面梳理南北宋三百余年兴亡史,也对辽、金、西夏、元、大理的来龙去脉作了普及,互相制掣、鼎立遥望、互为联盟/攻讦之势始终处于动态,时战时抚,一时秦晋,常有疑贰;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其封建化与汉化的过程,崛起、巅峰、衰亡的曲线,几乎“沿着同一轨辙滑行”,当真令人惊叹。宋朝乃文化、经济、科学高峰,士大夫治世治学的理想主义熠熠生辉。

  • 5 俏皮猫 2020-05-19 18:58:52

    六页笔记,都是知识点。讲宋史,同时连带夏,辽,金的历史。2020年度top10之一。

  • 7 无妄 2020-07-07 22:40:05

    抄两段很有意思的地方: “赵鼎识见不如张浚,张浚人品不如赵鼎。但在秦桧擅权的道路上,赵鼎与张浚一样,始惑其献媚,终识其奸伪,却为时已晚”。(p360) “张弘范包围张世杰的次日,恰是元宵,在双方战舰云集的海面上,当地居民依旧举行了每年一度的海上元夕竞渡,喧阗的鼓乐与密布的战营形成强烈的反差。国家兴亡,生活依旧,老百姓该做什么的还是做什么”。(p634)

  • 7 愚公 2020-07-28 09:36:58

    虞云国,宋史专家,本书是其撰写的一部宋史通俗读物,有人说黎东方发明了细说体,其实这就是纪事本末的变体,并没有什么细说体。本书更是在宋史纪事本末的基础上的白话版,内容以宋、辽、西夏、金和蒙元政治史为主体,突出了宋代的政治更替和与北方各政权的军事与外交。令人关注的是宋代的君主和执政的细节刻画,令人耳目一新。政治史很难写,特别是人员关系复杂的宋朝,想要写出眉目清晰的政治史其实挺不容易,虞云国可以说是做到了。如果说,要继吕思勉断代通史的话,我觉得虞云国这本就足够了,最后再加上孟森的明清史讲义,补足中国通史简编。

  • 9 Vo 2019-10-28 22:43:22

    读到最后一直在想,如文天祥这般到底值不值得呢?最终还是肯定的声音压倒了自己。我们个体的生命确是可以为一些超越性的意义牺牲的,所谓人的精神即是由这些牺牲一点点争取来的,越长大才越理解人类精神文明这类词语的厚重,它们背后凝聚着真实的血与泪,承载的是远比个体伟大得多的,也许是人类所能固守的,最后的意义。

  • 4 临渊 2021-07-09 22:16:51

    过完《资治通鉴》看这个正好,讲述几国历史纷而不杂,梳理三百年兴衰言简意赅。 从76章-81章是全书亮点所在,酣畅淋漓地勾画了宋朝的文化。

  • 4 焦糖树 2021-06-26 23:20:46

    读完一本史,什么也记不住。

  • 8 恪彥 2020-10-10 11:00:01

    今人所著之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辽宋金西夏通史。

  • 3 成知默 2021-03-24 13:28:18

    通俗史写法,对史料的取舍从违自可看出作者的观点,优缺点都很明显: 1、虽是纪事本末体,但并不局限于铺陈史实,而是史论结合,有着对历史的理解与臧否。着眼于有宋一朝的“变革”,作者考史事,明制度,评功过,究流变,探讨的是赵宋如何由变而治、变中的危机与倒退、以及最终覆亡的兴衰史,并常有精到之论。 2、虽是“细说宋朝”,但作者并未拘泥于华夏中心的史观,而是将辽金夏与宋政权平行考校,不仅是这些政权与宋冲突与融合中的面貌,更尽可能地还原其纷乱的治乱兴亡之事。当然正史并非全部的历史甚至只是很少一部分历史,野史或反而藏着可能的真相,但作者一方面驳斥种种无稽附会的野史演义,一方面又将可疑的野史当成盖棺论定的结论,以及多处的“据说”,未免有失史家严谨。对人物心理的揣测、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推想常有过度演绎之嫌。

  • 2 戮世摩羅史仗義 2022-05-20 14:09:59

    整体水平不差,重要历史事件都涉及到了。但是小问题还是蛮多的。比如:1.称“据说保俶塔系吴越国人为钱俶修建”,但实际上吴延爽最初修成保俶塔,名应天塔,后系僧人永保发愿重修而更名。2.再比如说章献明肃后名刘娥,但实际上这个名字未见文献记载。包括辽朝承天太后的名字也是。3.说章献明肃皇后谒太庙穿的是“皇太后礼服”,但实际上是天子的衮冕,无非是12章减2章的制式。4.脑补人物心理活动的写法也不是很可取,比如描写赵恒“内心好似吃了只苍蝇”,这样的语言、以及相关错误实在让这本书很打折扣的。作者其他的著作里也常见这样的问题。5.岳飞相关的评论基本上属于自己的脑洞取代事实。“必杀飞,始可和”是没来源的话,也用。岳飞议储,本系女真人欲立赵谌瓦解南宋君权合法性也不提,而归于“岳飞不知韬光养晦”,太不严谨。

  • 5 超级无敌美少女 2020-05-22 22:35:39

    宋朝唯一拿得出手也只有繁荣昌盛的文化和包容开明的氛围的了,当然这更多是对士大夫阶层而言,其他方面根本不忍看🙈。最喜欢的是北宋前中期,那些放逸疏散、磊落豪宕的英杰才俊令人心折不已。他们中很多人针砭时弊,上书言事,对大局看得很清,但仍然无法挽救宋朝建国初始就有的颓势。王荆公理想的幻灭以及身后适得其反的动荡,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 9 种瓜得瓜 2020-05-24 20:13:05

    不仅宋,辽金夏亦首尾详赡,这在有宋一代的断代史著作中是比较突出的。更可贵的是,作者史观一流,非坊间一般普及读物可比。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