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宋朝的书评 (55)

《细说宋朝》:如沐春风,别开生面的历史著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系列的一种,亦是我看的第一本这个系列的著作。 本书文风简洁而通俗,体例简明而严密。通篇都很少引用原始史料,但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对话却都是据史料而译成白话写就的,可谓既如沐春风又不失严谨,即便使用,也非常简练独到,不仅不会影响到叙述的连贯性,反而... (展开)
宋高宗退位后对宋孝宗朝的郑智影响
我们主要还是看政治。 政治上主要有这么几点: 1.宋孝宗住在大内南面,太上皇住在北面,大臣们都称北内、南内,实际上变成两个政治中心。他在政治上的表现,第一个是干预重大的任命和政事,比如新宰相任命以后——任命是当然要经过宋孝宗的手——必须到北内去朝见太上皇,太上...
(展开)

从忿忿不平到心静气和
严格意义上这是我第一次通读宋史,对于这段屈辱和软弱著称的朝代史,以前都下意识地选择了回避。论屈辱程度,前有五胡乱华肆虐、唐有吐蕃祸长安,后有明朝萨尔浒、清之辛丑甲午,同样不遑多让,为何偏对宋朝耿耿于怀,大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守着历代封建王朝中最文明开...
(展开)

细说宋朝之不想写书评
一本讲得超级细致但是不想写书评的书 书是昨天读完的,豆瓣书评是“书评拖会写”后面又不想写了。因为这本书看的时间太长了。基本上天天在看。他讲得真的很细致。让我晓得了原来玉皇大帝这个道教神仙人物的由来居然是宋真宗为了让自己的皇位继承上看起来名正言顺一点。玉皇大帝...
(展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文化最辉煌的时代,也是最屈辱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 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到崖山之战幼帝自杀,历时三百余年,每一代宋帝的故事都很独特。石敬瑭为了当儿皇帝,拱手把幽云十六州送给辽国。这让几百年打造的防御工事不复存在,...
(展开)

时间会带走一切,但历史会铭记
看史书,看什么?历史就像一碗面,每个人都能从中拉一根出来。同样一本书,有人看的是故事,新增了不少谈资;有人看的是军事、经济、人文、政治等;有人看的是历史进程,朝代的更迭,天道循环。 我看完本书最深的感受“时间会带走一切,但是历史会记录一切”。我们不能遗忘历史...
(展开)

另一种形式的“盛世”
三百年的宋朝,十八位皇帝,宋太祖踌躇满志,征战四方,选贤任能,豁达贤明,一举终结了唐末乱世,但他的后继者却没能建立起一个与汉唐媲美的大一统帝国,反而是在经济与思想文化上,创造了一个盛世。赵光义之不义、宋真宗之懦弱或为宋积贫积弱之始,他们外战无能,转向对内文...
(展开)

意难平意难平还是意难平!
宋朝算不上是完整的中原王朝,主要因为燕云十六州被后晋石敬瑭献给了辽国。而且同时期还有多个政权存在。 祖宗家法,杨文而抑武。因为太祖十分清楚自己的皇位是从后周手里夺来的,只要有武将足够强大就可以取而代之。所以宋朝在释兵权、分兵权上下足了工服。“不杀士大夫及上书...
(展开)

目前读到最喜欢的宋史方面的书
书写既重人(记得钱穆先生強调过中国史学在于人,“天人合一”)。也对辽、西夏.金、元有所交化。序言里虞云国先生自己也提到了解宋朝不可不知先后同时存立的4个朝代。(有点像地中海史学,强调对大环境对历史的推动)。 要把握好这2点,感觉会好难写,书一定也比较难啃的那种...
(展开)

有趣的不是历史,而是讲诉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看完《明朝那些事儿》后,一直想看宋朝的历史,经书友推荐,在活动期间买了这本《细说宋朝》。 这个作者把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与周边国家的恩怨纠缠都写了。输出的好多观点都特别棒!(见图) 还特别有梗。 ✨说熙宗“也似惧内的胚子,内心不平,无处发泄,便酗酒狂怒,... (展开)
有趣的不是历史,而是讲诉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看完《明朝那些事儿》后,一直想看宋朝的历史,经书友推荐,在活动期间买了这本《细说宋朝》。 这个作者把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与周边国家的恩怨纠缠都写了。输出的好多观点都特别棒!(见图) 还特别有梗。 ✨说熙宗“也似惧内的胚子,内心不平,无处发泄,便酗酒狂怒,... (展开)
积贫积弱or经济繁荣
这本书对宋朝这段历史时期的描写较为严谨细致,很像高中的历史教科书,读起来略枯燥乏味了些,很多地方读完就忘了。作者用词考究专业,细细读下来能感受到他的严谨用心,当然相应的也提高了阅读门槛,对读者的历史基础有一定要求。 之于我,整本书读下来很多地方似懂非懂,似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