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大方
原作名: Ernest Hemingway: 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译者: 沈悠
出版年: 2019-7
页数: 96
定价: 28
装帧: 平装
丛书: 最后的访谈
ISBN: 9787521705782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最勇敢、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坚守原则,精于技艺,从未偏离他自己对写作的献身之中。对少数几个真正了解他的人而言,他本人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优秀。他并没有死去。那些尚未出世的有志于写作的年轻男女将会拒绝宣称他的死亡。--威廉·福克纳
海明威 x 《巴黎评论》
海明威自写作伊始,就一直保持站立写作的习惯。他在一张大表上记录每天的进度,每天产词量不等,450,575...
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最勇敢、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坚守原则,精于技艺,从未偏离他自己对写作的献身之中。对少数几个真正了解他的人而言,他本人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优秀。他并没有死去。那些尚未出世的有志于写作的年轻男女将会拒绝宣称他的死亡。--威廉·福克纳
海明威 x 《巴黎评论》
海明威自写作伊始,就一直保持站立写作的习惯。他在一张大表上记录每天的进度,每天产词量不等,450,575,462,1250,然后又回落到512。《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重写了三十九遍才满意。
海明威 x 《大西洋月刊》
哈瓦那的后港,停泊着一条顽固的废船"比拉号",海明威经常驶着它出海钓鱼。而十英里开外的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坐落着海明威长期居住的家外之家。他热爱大海,但书里写得很清楚了,大海就是个巨型的娼妇。
海明威 x 《多伦多星报》
海明威近五年来几乎可算是完全无法接近了。他的宅邸,门口的大标识写着,除非预约,闲人免进。"我对生活仅有的要求只是写作、打猎、钓鱼,以及隐姓埋名。名望让我郁闷难受。问题让我饱受折磨。"
海明威 x 《时尚先生》
我打包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访谈影像,带了一瓶最顶级的波尔多红酒,登上去古巴的飞机,敲开海明威的大门。一天结束后,海明威高兴地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幽默地说:"你知道用一瓶酒是买不来人生原则的吗?"
作者简介 · · · · · ·
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记者,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小说奖,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目录 · · · · · ·
海明威在古巴 ,《大西洋月刊》,1954 年 12 月
顺道拜访海明威,《多伦多星报》,1958 年 4 月
下午的生活:最后的访谈,《时尚先生》,1958 年 5 月
海明威在古巴 ,《大西洋月刊》,1954 年 12 月
顺道拜访海明威,《多伦多星报》,1958 年 4 月
下午的生活:最后的访谈,《时尚先生》,1958 年 5 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知道,”他说,“我父亲是开枪自杀的。” 一片沉默。人们常说海明威从不愿谈及他父亲的自杀。 “您认为这需要勇气吗?”我问道。 海明威抿起嘴唇,摇了摇头。“不。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但这行为中有相当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及对其他人的不管不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一旦写作成了你最大的恶习,同时也带来最多的愉悦,那就只有死亡才能阻止它了。 聊片的乐趣在于探索,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以及所有不负责任的话,都不应该写出来。 新闻工作不会加害于年轻作家,只要他能及时过身,就会对他有好处。这是最老套的陈词滥调了,我为此道歉。但你如果一直问同一个人老套无聊的问题的话,你只能得到老套无聊的回答。 即便作家闭口不提他不了解的东西时,它们依然会像漏洞一样出现在笔下。 我可能会说外行所认为的风格,常常只是首次尝试去创作某样迄今为止没有被尝试过的东西,所带来的无法避免的笨拙感而已。几乎没有哪些新的经典作品和过去的经典作品类似。一开始人们只能注意到笨拙感,然后它们就不那么容易被察觉了。 有的时候你知道整个故事。有的时候边写边编,也不知道最后写出来会是什么样。运转起来就什么都变了。运转构成了故事的叙事运动。 如果你描述某个人,那就是扁平,像照片一样,从我的角度来看是失败的。如果你从自己的认知中将他塑造出来,那他机会是三维立体的。 我试着排除所有对于向读者传达体验而言不必要的部分,这样他们度过某些内容之后,它会成为他们体验的一部分,好像真的发生过一样。这个做起来很难,我也非常努力去做了。 我了解的所有关于渔村的故事都略去不写,但的确是这些认知构成了冰川水下的部分。 那些理由充分、早早死去或者放弃的人会被偏爱,因为人们理解他们,认为他们是有人性的。失败和伪装得很好的懦弱更有人性,更被喜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海明威:最后的访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海明威:最后的访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 8.3
-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4 8.4
-
- 枕边书 7.2
-
- 卡夫卡与少女们 7.6
-
- 成为福克纳 8.3
-
- 重逢 最后的对话3 8.6
-
- 普宁 8.4
-
- 伊塔洛·卡尔维诺 8.2
-
- D.H.劳伦斯传 8.6
-
- 一种幸福的宿命 7.5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在任何没有他人干涉或打扰的时候,人都能好好写作。 但恋爱中的人肯定写得最好。 2.创作书或故事时,我在每天早上第一道光照进来的时候就开始写作。那时没人打扰,可能有点凉,甚至冷,开工后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了。 假设从早上六点开始写,我可能会一直写到中午,或者提前完... (展开)
海明威就是个爱钓鱼爱喝酒的小老头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想这个系列丛书的意义,就是让作者不再扁平的只是扉页上的那行字。很惭愧,我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看书不做拓展阅读的初级阶段(当然现在也在有意识的在接触和留意)。比起冗长的前言和作者后记,我只想等故事看完,听完一首音乐,消化光故事带给我的震撼之后,再去了解。这或许...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海明威谈作家最必要的天赋 | 来自智术师 | 2021-08-03 21:44:25 | |
海明威谈乔伊斯 | 来自智术师 | 2021-08-03 21:43:3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Melville House (2015)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大寫出版 (2022)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 历史 传记 紫金 (微不足道)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大方丨集书 (中信大方)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海明威:最后的访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陈楸帆 2019-07-13 17:16:03
一个不甚配合的受访者恰恰折射出他身上掩藏的某种脆弱性
4 有用 danyboy 2019-08-08 13:01:10
书虽然非常薄,但无论是纸张、装帧还是封面设计,都很令我喜欢,是一本品位上乘的小册子。书的内容就是海明威自杀之前那几年所做的一篇采访对话录和三篇记者的叙事报道。比较有用的是前两篇,能见的出海明威的个性,特别是他对采访的抵触、讽刺,而记者就像听不见似的,继续按照自己的剧本来问问题。而海明威也就回答了,这也就为我们特别是爱好写作的人士保存了耐人寻味的答案。所有的记者最关心的还是写作,海明威写作的种种秘密... 书虽然非常薄,但无论是纸张、装帧还是封面设计,都很令我喜欢,是一本品位上乘的小册子。书的内容就是海明威自杀之前那几年所做的一篇采访对话录和三篇记者的叙事报道。比较有用的是前两篇,能见的出海明威的个性,特别是他对采访的抵触、讽刺,而记者就像听不见似的,继续按照自己的剧本来问问题。而海明威也就回答了,这也就为我们特别是爱好写作的人士保存了耐人寻味的答案。所有的记者最关心的还是写作,海明威写作的种种秘密。所以,这本书最适合从事并持续思考写作的人。 (展开)
1 有用 柴可夫活基 2020-04-16 10:45:08
短短几篇,有点翻来覆去陈词滥调的意味。 本身就不喜欢海明威,肥皂泡一样花里胡哨一戳就破。读完后也没能对他新添兴趣,失礼失礼!
1 有用 Shirleysays 2019-08-15 19:55:31
不是老海端着聊,就是这人真无趣,反正一点儿也不好看~
25 有用 欢乐分裂 2019-07-22 14:41:35
整体较水,且有与巴评重合处。一个不太配合的被访者,频频怒怼采访者——“这个问题不怎么有趣”、“老套无聊的问题”、“这话题到此为止”、“我不喜欢谈论这些”。很少谈及现在,绝口不提将来,讲的大多是过去。 1、恋爱中的人写得最好。 2、作家水平越高,就越少谈论自己写的东西。 3、多读几遍肯定比头一次读到的东西多,但作家并没有义务去解释,写作已经够难了。 4、描述某人是扁平的,但读者从认知中将他塑造出来,... 整体较水,且有与巴评重合处。一个不太配合的被访者,频频怒怼采访者——“这个问题不怎么有趣”、“老套无聊的问题”、“这话题到此为止”、“我不喜欢谈论这些”。很少谈及现在,绝口不提将来,讲的大多是过去。 1、恋爱中的人写得最好。 2、作家水平越高,就越少谈论自己写的东西。 3、多读几遍肯定比头一次读到的东西多,但作家并没有义务去解释,写作已经够难了。 4、描述某人是扁平的,但读者从认知中将他塑造出来,那他就是三维立体的。 5、短命的人总是更受喜爱,因为没人看过他们漫长无聊、不屈不挠、没求过饶也没被宽恕过的战斗。 6、写小说是基于认知的创造。 7、如果能从事其他职业,我想当个画家。 8、我对生活仅有的要求只是写作、打猎、钓鱼,以及隐姓埋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