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名字是联结命运的咒语 | 一个印裔移民家庭的美国梦 | 两代人的爱与孤独
•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 因人气甚佳,于2006年被小众独立导演、当代印度“新电影”之母——米拉·奈尔改编为电影,广受好评。
• 被选为《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娱乐周刊》《纽约》杂志的年度ZUI佳图书(2003)。
• Goodreads 超过21万人给出高分。
• 跻身英国影响力ZUI大的文学奖之一橘子小说奖长名单(2004)。
———————————————————————————————————
《同名人》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长篇小说的精装本,内附精美书签。小说讲述了在美国出生的印裔男孩果戈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的人生经历。
果戈理的父亲名叫艾修克,意为“超越悲伤的人”;母亲名叫阿西玛,乃是“无限无极的女子”。艾修克年轻时遭遇...
名字是联结命运的咒语 | 一个印裔移民家庭的美国梦 | 两代人的爱与孤独
•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 因人气甚佳,于2006年被小众独立导演、当代印度“新电影”之母——米拉·奈尔改编为电影,广受好评。
• 被选为《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娱乐周刊》《纽约》杂志的年度ZUI佳图书(2003)。
• Goodreads 超过21万人给出高分。
• 跻身英国影响力ZUI大的文学奖之一橘子小说奖长名单(2004)。
———————————————————————————————————
《同名人》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长篇小说的精装本,内附精美书签。小说讲述了在美国出生的印裔男孩果戈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的人生经历。
果戈理的父亲名叫艾修克,意为“超越悲伤的人”;母亲名叫阿西玛,乃是“无限无极的女子”。艾修克年轻时遭遇一场火车脱轨事故,因为 一本《果戈理小说集》而幸免于难。为此,当他的儿子在美国出生时,他给儿子起名“果戈理”。
果戈理有着印度移民孩子勤勉的长处,同时兼具美国少年的叛逆个性,成年之后拥有成功的事业,也结识了纽约上层家庭的女友。他要跳出印度人的圈子,可ZUI终还是与一位印裔女孩结婚……
经历生与死、相聚与别离,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两种文化间撕扯、挣扎、逃离与回归,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
———————————————————————————————————
拉希莉在情绪刻画中所展现的极致细腻的方式,令人赞叹——她是真正杰出的作家。 ——普利策奖评委 Wendy Lesser
“动人……一部充满精细微妙的张力的小说,跨越两代人、两块大陆,以及其间丰富的情感妥协……《同名人》是一个关于愧疚与解脱的故事;它触及到人们为从过去——家庭的责任、历史的负累———中解脱出来所普遍经历的挣扎。” ——《波士顿环球报》
“《同名人》是不同凡俗的……一部处女作长篇小说如此沉着如此有力,仿佛是成名已久的小说大家的作品。” ——《纽约时报》
“拉希莉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是她那平实却丰富细致的文笔,当她小心翼翼地展开人物的生活画卷时,我们不由得心痛起来。” ——《今日美国》
“拉希莉优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超额地实现了她的普利策得奖小说集的诺言……甘古利一家的家世描绘得无比精巧细腻……成为美国移民与同化的经典故事。” ——《娱乐周刊》
“无与伦比……用平凡日常的稻草纺出金子的书。平静、清晰的优美,水晶版清澈的文笔,幽雅的低吟,把读者从开始一直推到了最后。每一个细节,每一寸观察,每一个句子都发出真实的清脆回响。《同名人》是一本让读者能够进入那个让人无比感同身受的世界。” ——《泰晤士报》
“无可挑剔。” ——《每日邮报》
“这是一部探讨了文化认同,漂泊感,传统与家庭期待的小说……但这本小说绝对没有抓着那些陈词滥调不放。相反,拉希莉让小说变得更广博,却又更简单:一个人和他的家庭,他的生活和希望,他的爱与哀愁的故事” ——《卫报》
同名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 1967— ),美国作家,以处女作《解说疾病的人》获得2000年度的普利策文学奖,成为历史上ZUI年轻获奖者。
她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1999)与《不适之地》(2008),长篇小说《同名人》(2003)、《低地》(2013)和《我在何处》(2018),以及随笔集《另行言之》(2015)与《书之衣》(2016)。
《同名人》因人气甚佳,于2006年被改编为电影,广受好评。
《低地》进入了布克奖短名单(2013),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2013),入围橘子奖短名单(2014),并斩获DSC南亚文学奖(2014)。
除上所述,拉希莉还揽获了诸多文学奖项,包括普利策文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国笔会/海明威文学奖年度ZUI佳虚构处女作等。
此外,拉希莉还先后获得古根海姆奖(2002)及美...
【作者简介】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 1967— ),美国作家,以处女作《解说疾病的人》获得2000年度的普利策文学奖,成为历史上ZUI年轻获奖者。
她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1999)与《不适之地》(2008),长篇小说《同名人》(2003)、《低地》(2013)和《我在何处》(2018),以及随笔集《另行言之》(2015)与《书之衣》(2016)。
《同名人》因人气甚佳,于2006年被改编为电影,广受好评。
《低地》进入了布克奖短名单(2013),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2013),入围橘子奖短名单(2014),并斩获DSC南亚文学奖(2014)。
除上所述,拉希莉还揽获了诸多文学奖项,包括普利策文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国笔会/海明威文学奖年度ZUI佳虚构处女作等。
此外,拉希莉还先后获得古根海姆奖(2002)及美国文学和人文科学委员会的国家人文奖章(2014)。
【译者简介】
吴冰青,物理学博士,供职于华尔街金融机构。爱好文学,出版的译作包括《解说疾病的人》《第二十二条军规》《同名人》等。
卢肖慧,毕业于纽约大学商学院。从事文学翻译十余年,以美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译作有《同名人》《解说疾病的人》《漫长的告别》《已知的世界》《呼吸课》《番石榴园的喧闹》等。
目录 · · · · · ·
第二章24
第三章53
第四章80
第五章108
第六章139
第七章178
第八章211
第九章246
第十章277
第十一章302
第十二章309
“美国梦”是个相当模糊的概念
——裘帕·拉希莉访谈329
译后记336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同名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同名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同名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你永远不会只是一个人

我读《同名人》中最好的一段情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觉得更好的是最后的那段情节:母亲阿西玛决定卖掉房子,开始收拾家中的东西,果戈里看到此情此景,突然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这里生活过的轨迹将从此不再,生命中微小但是重要的一段段细节和回忆愕然间被洗刷为一面白布,自己和宗族最后的一丝联系将在母亲回到加尔各答以后彻... (展开)
第四十四夜:《同名人》,裘帕.拉希莉

值得重读的《同名人》

短评写不下啦(闲言碎语)

很久没有读到过好作品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主人公人名的翻译问题 | 来自N.V.Ianovskii | 2021-08-11 14:20:4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8.2分 396人读过
-
天培 (2004年12月01日)8.6分 2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购书单【1】 (波豆豆)
- 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 (Viking)
- 授权出版:翻译小说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同名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木南君 2019-08-13 08:52:37
前段时间读完作者裘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和《不适之地》,就一直在找这部长篇小说《同名人》,国内好像绝版了,在几乎就要高价买二手书的时候,“KEY-可以文化”再版了裘帕·拉希莉的所有作品。作为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长篇小说,《同名人》远超一般处女作的水准,保持了情感的细腻和绵长程度,把二代移民的困局和疑惑写入一生中,既有特殊性,也有人类情感的普适性。尤其是作者把印度教生死轮回的哲学蕴于小... 前段时间读完作者裘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和《不适之地》,就一直在找这部长篇小说《同名人》,国内好像绝版了,在几乎就要高价买二手书的时候,“KEY-可以文化”再版了裘帕·拉希莉的所有作品。作为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长篇小说,《同名人》远超一般处女作的水准,保持了情感的细腻和绵长程度,把二代移民的困局和疑惑写入一生中,既有特殊性,也有人类情感的普适性。尤其是作者把印度教生死轮回的哲学蕴于小说结尾,仿佛一生走完,实则再次回到起点,更突出作品的悲剧意识:活着的时候,我们必须先经历无数生死,死前才能在那几乎不存在的一刻感受到生命真谛。 (展开)
5 有用 沈不约 2019-09-30 19:04:51
拉希莉还年轻 二十年后会获诺奖 立此存照 更喜欢她的短篇 尤其《不适之地》 这个长篇对于我 看过即可
1 有用 阿巴厮 2020-09-14 22:38:07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小说,流水账式地展示了这个印度移民家庭生活和情感经历。虽然作为主人公果戈里,他的三段感情都了无新意,但难道所有的感情不都这样吗?
2 有用 co 2020-05-17 01:06:49
流水账式写法 基本就是交代大纲 在异国出生 受最顶尖的教育 最后依然不能与原生文化割裂 有的移民从身到心都想远走高飞 他们成功了 而有的不能
2 有用 不玩豆瓣 2019-11-03 22:03:32
是不是移民,有没有感受过文化冲突,都不妨碍投入拉希莉的字里行间,亲情爱情友情,乡愁别离生和死,爱与恨,背叛遗忘挫折重建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经历。拉希莉实在是太细腻感性了,深入了肌肤的肌底层,丝丝入扣地诉说着一个大家庭几代人的生活和际遇,失去后才懂知珍惜这种老生常谈在她的笔下有了最彻底最真切的感受,因为她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不断放大再放大,让你不由自主地审视自己与周遭,惊觉自己的粗鄙和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