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理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2 圞㿟 2019-08-26 11:01:03

    为译者感到痛苦,他从来不看网球;为编辑(们)感到难堪,他们也不懂网球;为DFW感到欣慰,他已眼不见为净;作为读者,我只能说一句:WTF,我热爱网球...

  • 49 无人售票 2019-07-11 14:24:25

    作为译者,感谢编辑的一次次沟通和信任,虽然在原先的几篇原稿上做了很多修改,但华莱士的稿子很难,肯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欢迎大家阅读和善意指正批评。

  • 43 渡边 2019-08-08 18:22:52

    DFW可以说是天才和天真的结合体。他这种经由超凡大脑和自我沉溺蒸馏后的天真,会让他很容易对喜欢的领域投入到上瘾的地步。所以当他将过剩的自我意识转移到一个客体比如网球上时,那些稀奇古怪的视角、超越五感的感知力、常常喷涌到不受控的饶舌欲就派上了用场,看他如何以思维为经语言为纬编成弹力十足的网球拍,一把将经验之球准确地击打至读者的理解边线,让人心甘情愿献上一分。DFW就是那种怪人,一般可能不会喜欢,可一旦喜欢上就会非常喜欢。译者的译笔也真是好,华莱士应该很难翻,得拿捏介于一本正经和玩世不恭之间的微妙语调,译者做到了。

  • 18 mibo lost 2019-08-24 17:36:38

    先读了美网这一篇,网球术语基本狗带,然后我就提不起劲了,以及这个封面直接山寨原版的吗xswl上面三个字改成“植物学”可好?

  • 16 China Blu 2019-10-16 11:22:11

    少壮不努力,老大看翻译。搞不懂为什么要找一个完全不懂网球的译者翻译这本书,文字毫无魅力,而且硬伤极其弱智, 我作为一个资浅网球迷都看不下去了。那种恶心感就像韩国人官宣网球是他们发明的一样,当然了韩国人表示不背这锅,锅是出品方、责编和译者的。

  • 9 YANG 2020-04-18 21:58:14

    不要苛责翻译,原文只会比你想象的晦涩难懂十倍。DFW首先是哲学家,他的卓越之处是用十个脑袋观看网球比赛,提供竞技运动以外的思考角度

  • 5 原醉 2019-06-06 11:54:35

    我对网球不了解,但华莱士的写作是天才型的,大师型的。

  • 4 王小刀 2019-07-15 11:54:45

    谈网球大概华莱士也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优秀!

  • 5 栗鹿 2019-08-03 12:48:44

    球场上的大卫•华莱士是卓越的,但不是顶尖的。他的雄心在于描绘赛场上四面八方吹来的风,聚集在球场夜灯下噼噼啪啪被电死的蚊虫。如果没有这些风和蚊虫,他就打不好比赛。确实,网球赛场的缄默和优雅,更接近于一场葬礼。而他就是那个在葬礼上出神的人。

  • 4 臭不可闻shame 2019-07-21 11:05:55

    网球入门太难,初学者球都难以摸到,现场职业选手球速远快于电视转播感受。作者06年就写下“亦人亦神的费德勒”,写当年温网决赛费纳,现在是19年,13年过去,温网决赛主角还是费,五盘大战,马上38岁的人场上表现仍如艺术之美,发球胜冠局两个冠军点,拿下就是神的篇章续曲,世事总是不遂人愿,略可惜。希望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费在温网夺冠,如果能在现场观战,哎,想太美好了。

  • 3 恶鸟 2019-08-30 17:07:27

    并不是宇宙弦理论而是旋风网球的,华莱士不愧为神经质及天赋写手,这本第一篇完全达到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海伦的苍鹰》、《箭术与禅心》的级别,我愿意改书名叫《禅与旋风球艺术》。这是国内还不够重视的一个作家。希望早日出他的巅峰之作《无尽的玩笑》,可惜因为抑郁症,46岁自杀于家中。

  • 10 琴酒 2021-01-04 23:23:49

    奇诡的译笔,网球术语翻译稀烂,网球以外的部分倒是明白晓畅,但鉴于术语的翻译令人怀疑是不是“假滑”。但不管怎样,《伤我心的特蕾西·奥斯汀》这一篇聪明且动人,移情过天才运动员的人都明白他在说什么,那种最好的运动员身上简单、深邃、卓越仿若神性的东西,近乎“非人”,而这“非人”的一面令人格外想要知道他是否也有“人”的一面,窃取他的痛苦和喜悦,体会他情感的强度。然而在这些所有可以言说的部分以外,在最运动本身的层面,却是即便调用所有想象,也依然无法真正明白那“天才”的一瞬到底是什么感觉。商业性传记“是为了解一类本质上公开的、靠行动展现自我的天才,提供一种个人性的、可言说的途径”,但我们依然很希望言说这种天才。

  • 4 蓉月荷花 2019-07-22 22:06:29

    华莱士说自己与网球、奥斯汀的传记、乔伊斯的典范、美国网球公开赛、费德勒的天赋,或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或用讽刺幽默。讲的是网球运动,看到的是人生轨迹,和对世界的思考。华莱士以他特有的生动细腻深入描写,让网球运动更显奇妙、富有魅力。可以看出译者非常尽心尽力,把华莱士的复杂多变的语言和语境都能体现出来,让读者能真正感受到华莱士作品的魅力。

  • 4 郭爽 2019-08-02 09:06:46

    华莱士不好翻译,詹姆斯·伍德对他的小说语言有过准确又幽默的评论,大意是——在对美国文化嘈杂声部的摹写和反讽中,信息密集轰炸着读者的眼睛和脑袋,读多了简直像上刑。华莱士的非虚构语言更平实流丽,尤其第一篇写自然和风的部分让人印象深刻。题材来说,华莱士从小就是网球运动员,网球之于他就是蝴蝶之于纳博科夫。ps,这是@无人售票 翻译的第二本华莱士非虚构集了~

  • 7 timeregister 2019-09-21 12:49:42

    书名完全是噱头,不过就是6篇关于网球文章的合集。华莱士如此琐碎、絮叨地写网球,就算是想要呈现出网球运动光鲜明星效应背后的真实场景,但那些抖机灵的描写过于刻薄,令人生厌,还不如随便找一本网球杂志翻翻。另外应该找个专业些的球迷来翻译才好,因为这书除了网球迷,也不会有多少人会看,太多低级的错误,连比赛计分规则都没搞清楚,game、set不分,上旋、开放式站位、破发都不知道,会伤了球迷的心。。。

  • 3 2020-01-18 19:19:34

    有巧思,像友邻说的,相比之下国内的球评“粗鄙得无法卒读”。其实有些描写还是不免过于轻佻,翻译问题也比较多。不过,首尾两篇很喜欢,一篇写自己,一篇写费德勒。

  • 4 东来 2019-08-11 21:45:12

    特别喜欢。 尤其是第一篇《旋风谷的衍生运动》和最后一篇《亦人亦神的费德勒》。

  • 2 夜鱼 2019-08-14 17:55:08

    最让我佩服的是大卫·华莱士细腻的观察,他让不太熟悉网球甚至不喜欢网球的人也能够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因为他不仅写网球“正片”,还写了大量的网球“花絮”,让人觉得是在看超广视角的纪录片。当然,华莱士能把函数和网球结合,甚至把对手的袜子颜色都作为比赛变量考虑进去,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 3 乙左左 2019-09-04 16:41:48

    “天赋是无法复制的,不过,灵感却可以传染……”大概是我读华莱士的文字最希望得到的东西,他这种天赋型作者写什么都可以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这点在第一篇文章体现得淋漓尽致,还很有趣,最后一篇写费德勒的文章则无论从网球还是文学都非常专业细致。期待更多华莱士的译本出来。

  • 3 劈头士》睁木 2020-01-12 23:25:25

    已购。四星半。不懂网球,但即使如此,读最后一篇《亦人亦神的费德勒》也能读出神韵,太生动了! 我觉得网球是世间最美妙的运动,但也是最苦的运动。你需要控制身体,协调眼神和手上的动作,动作要快,球速也要快,体能充裕,并且面对我们称之为“勇气”的这样东西,既要时刻提醒自己振作,有时还要让自己放松些。除此之外,这项运动还需要智慧相佐。在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中,哪怕是一回合中的一个回球都会有各种噩梦般的机械变化。假定,中网有0.9米高(最中间部分),两位选手站在固定位置(这一点不太符合实际),一记扣杀球的威力由它的扣杀角度、深度、球速和旋转度决定。并且每个决定因素自身也由其他各种变量决定,比如说,一记扣杀球的深度由球越过网时的重量、球速和旋转度的整体作用决定。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