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离开车祸现场的书评 (10)

叶扬 | 独眼 2019-08-07 22:22:56

我们的敏感与疼

2019-08-05 发表于文汇app 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inwen/20190805/281383.html?timestamp=1564996269797 2010年,我写了一部很长的关于爱的故事,写完之后陷入难以名状的空虚,把值得一用的桥段都用完了,想象中再起头的故事也只是换个主人公的重复,就像一个世界...  (展开)
默扉 2019-08-13 20:35:44

说来有点可笑,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

从一部小说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从琐碎生活中拾起满地鸡毛。有时候,我们在去看一部作品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审视自己的过程,生活往往穿上华丽的外衣,戴上神秘的面纱,可是内里之中,总会有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隐秘。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表演着一场荒诞的剧...  (展开)
现实以下俱乐部 2019-12-13 10:30:19

叶扬:我想写的是,什么让我们感到疼

段凤英/文 原载于《晶报·深港书评》 在写作与建筑中游走的非典型作家 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叶扬在北京土生土长,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很早便接触了大量阅读文本,尤其是翻译文本。从小与书和阅读为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叶扬后来的写作之路开启了大门。 读和写往往是相随相伴的,...  (展开)
herztier 2019-08-14 00:23:57

爱德蒙·威尔逊曾经觉得他的书销量太大,——大得足以使一个严肃作家感到害臊。

我毫不怀疑作者的真诚。 说起来可笑,我本不应该怀疑每个严肃作家的真诚。可我实在受够了满嘴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下笔都是对村上春树、卡佛的拙劣模仿的所谓作家。 或者说,他们真的足够伟大吗?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中国当代作家的书,我读过李诞和蒋方舟,可我不能承认他...  (展开)
一点旧🇺🇦 2019-12-05 01:21:28

“痛快的压抑感”

噫想想这好像是我在豆瓣写的第一篇书评。 (以下是很个人化且琐碎的内容。) 其实一开始是很抗拒书评发表在公开场合的(如果这算的话233),特别是明目张胆地写在书目之下。可能于我而言,读书是很私人化的事,书评亦是。之所以想认真写一写,也算是因为长文被审核和控评、关键...  (展开)
蓝小木 2019-12-21 12:17:21

少数人的故事,多数人的暗涌

因为字数超限无法发表短评,只能写一份算不上书评的“书评”😂 大概十四五年前就开始关注作者了,那时候她叫做独眼(读完这书我定睛一看才发现终于用了真名写作)。从豆瓣到博客到微博,喜欢她男性视角的描写和理工科视角的解读,但是书嘛,坦白说我一直没有太读进去或者说读...  (展开)
N-phato 2019-10-10 17:19:47

读中感

我总是会怀疑,写作者是不是真的能够同时站在不同人、不同类型的人的视角思考和模拟…… 对于这本书来说,在看到我感到共鸣的段落时,我总会忍不住猜测,那么那些我无从揣测的角色的思考,他们的心理活动呢?如果说我确切地“知道”一部分角色的心理活动是“真实”的,那么我不...  (展开)
KK 2019-08-29 00:20:54

我就是我的底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请勿离开车祸现场》是叶扬所著的作品集。作者是一位作家、书评人等等,头衔不少,最让人好奇的是书评人,个人认为能给自己冠名书评人的人,肯定已经阅书无数了,且也是对书真正的热爱,并对于书有了一定的了解,要不然不会轻易给自己冠这个头衔。 果真,看这本书,可以感觉到...  (展开)
2019-08-16 15:05:03

生活是一地鸡毛之后的勇敢

当初入手这本书时,是因为看到了以为编辑的推文,推文中引用的故事是书中的第三个故事。推文中是大段大段的引用的这篇故事。夫妻二人变得冷漠,不再说话。甚至9岁的儿子都有些早熟的埋怨爸爸。。。其实看过故事之后才知道是妈妈对爸爸实施冷暴力,也是看到儿子的天平完全倒向妈...  (展开)
荷官 2020-04-24 10:12:07

苏童的评价

苏童评价叶扬的小说时说了一句像是啰嗦的卡佛,读过卡佛的人都会会心笑出来的吧。当时看的时候就想到卡佛,于是在网上搜,看有没有书评谈叶扬和卡佛之间的联系,果然看到了苏童的那条评价。其实无论是题目还是行文还是内容,能看出来作者都没有试图掩饰对卡佛的致敬(抑或模仿...  (展开)

订阅请勿离开车祸现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