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古今中外,凡遇戰爭,和談應運而生,抗日八年戰爭也不例外。日本以和談為謀略,輔成侵略目的。中華民國本於大義,視和談為畏途,對於言和者依法究辦。其實開戰以來,上自達官顯要,下至升斗小民,想望和談者大有人在。惟在抗戰浪頭之下,言和形同賣國漢奸,誰敢公開倡議?
縱使如此,仍有操慮國家前途人士,暗地與敵方代表試探和談,包括黨、政、軍、特要員及民間意見領袖。最顯目的就是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出走國境之外,公然倡和,終走向和平建國的不歸路。從公開檔案中,還可知蔣中正、孔祥熙、何應欽、張羣、陳布雷、戴笠、張季鸞等要人,也都直間接涉及祕密和談活動。
在反侵略爭戰中,抗戰乃是一道洪潮,和談則為一股潛伏的暗流。然而不分順逆,都構成抗戰史的一環。本書根據中日珍貴文獻,首見較完整地揭開這一幕和談祕史的真相。
邵銘煌
現職為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副教授,講授民國史檔案和影像專題課程。
臺灣臺中農村子弟,田園長大,務過農事。1972年北上,進大學殿堂,初修哲學一年,即轉入歷史學領域。迄今浸淫史學四十餘載,長伴檔案史料,探索掌故,以史為業,樂在其中。
鑽研民國史事與國民黨黨史,兼涉兩岸關係史。對於近代人物,偏好汪精衛行實。近年潛心探究蔣中正夫婦志業和歷史影像的意趣。著有《探索林祖密:新印象、新風貌》、《錢大鈞隨從蔣介石的日子:解讀蔣介石抗戰前後之密令手諭》、《臺灣人民與抗日戰爭》等專籍。
本书多处可读杨天石论文,不见特出之处,剩饭,无非以台版为噱头。
战难,和亦不易,和谈为谋略又有何妨?邵铭煌对和谈的态度可见一斑。其实,抗战初期,主和比主战其实更具有普遍性,公开主和需要更大勇;而主战者中,也有不少“口是心非”、“取巧悦人”者。所以,即便蒋声称坚决抗战到底,抗战期间和谈的暗流依旧涌动。若为山河不可残破、国家不可玉碎而寻求和谈自可理解,若为某党坐观虎斗而出卖情报、出卖国权则不可原谅。
> 更多短评 2 条
> 3人在读
> 7人读过
> 149人想读
订阅关于和比戰難?(增訂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栗子有毒 2019-11-09 15:34:25
本书多处可读杨天石论文,不见特出之处,剩饭,无非以台版为噱头。
2 有用 Dylan 2020-11-06 23:25:52
战难,和亦不易,和谈为谋略又有何妨?邵铭煌对和谈的态度可见一斑。其实,抗战初期,主和比主战其实更具有普遍性,公开主和需要更大勇;而主战者中,也有不少“口是心非”、“取巧悦人”者。所以,即便蒋声称坚决抗战到底,抗战期间和谈的暗流依旧涌动。若为山河不可残破、国家不可玉碎而寻求和谈自可理解,若为某党坐观虎斗而出卖情报、出卖国权则不可原谅。
2 有用 Dylan 2020-11-06 23:25:52
战难,和亦不易,和谈为谋略又有何妨?邵铭煌对和谈的态度可见一斑。其实,抗战初期,主和比主战其实更具有普遍性,公开主和需要更大勇;而主战者中,也有不少“口是心非”、“取巧悦人”者。所以,即便蒋声称坚决抗战到底,抗战期间和谈的暗流依旧涌动。若为山河不可残破、国家不可玉碎而寻求和谈自可理解,若为某党坐观虎斗而出卖情报、出卖国权则不可原谅。
2 有用 栗子有毒 2019-11-09 15:34:25
本书多处可读杨天石论文,不见特出之处,剩饭,无非以台版为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