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上下册)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三五 2014-11-09 15:34:23

    中小学关注的陶行知,只是拿陶的一两句话敷衍成文,或采局部可行者,非陶之全貌,尤其思想渊源,其胸怀眼界学识,几乎是被忽视的。

  • 2 法海二哥是意哥 2019-04-02 23:25:52

    陶行知 教育家 从知在行前到行在知前 晓庄学校 教会大学 通过教育改变中国 中华教育改进社 留美 教育 远处着眼,近处着手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找到一个切口 留美学生所具有的乐观主义 如胡适,胡先骕 杨杏佛 在美国吸收新知与吸收精神 陶的宏大理想影响了他的政治判断,走向高调,与胡适渐行渐远,与改良主义渐行渐远 通向乌托邦 每本教科书的价值取向 编教科书 平民千字课 抓住一个支点,晓庄师范。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合一。他和胡适有区分,他亲近底层大众,反帝,骨子里有高调理想主义,隐含着对胡适的不满。胡适不反对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带有极大的意识形态的特征,历史的评价不能限于意识形态。成为人中人,而中国传统是培养人上人,争第一,而不是做唯一。——听傅师讲课记录

  • 1 叉烧至叻 2022-06-02 18:06:07

    陶行知作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本书里面都是收录了他在一些,发表的刊文或者是演讲的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跟王阳明的不一样。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0 2024-02-02 22:09:32 广东

    大哉!我輩有幸得啟於先生!

  • 2 夕年种柳 2020-03-20 23:51:17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是关爱人、尊重人、帮助人、启发人,教人独立、向善、质疑、求索。 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解放人的潜力,让人拥有改良生活、改造世界的力量。 教育者要能平等,不可轻视孩子,还要能自己也变成孩子,要有科学的精神和表达的艺术,对教育事业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

  • 0 王禹丹 2020-04-16 11:46:37

    《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

  • 0 居安 2019-07-10 12:51:10

    2019平淡读23 对陶行知先生无限的敬仰。

  • 0 TT 2022-01-25 11:16:41

    我的研究课题。

  • 0 夏十二 2021-12-06 17:36:00

    教育专著阅读

  • 0 k?d 2021-01-13 20:59:55

    可喜可悲,当今育才非彼育才

  • 2 吴桐 2016-05-21 11:50:41

    一部《陶行知文集》整整读了一个月,不容易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教育理念不断更正,唯一不变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因其所讲都是至真至善的东西,往往都有相通的地方,过程中难免让人有繁复之感,另一方面,这也是编者不愿删减其作品,但凡能找到的,都要编入其中的原因。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记忆深刻呀😌推荐给每一位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你,愿我们都能有如此广阔的胸怀,中国的教育靠我们呀😝

  • 0 微信用户 2021-12-30 14:22:14

    有幸读过这本书,认为对教师来说是一本好书,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0 豆友grKSB5Lshg 2021-12-29 13:26:18

    知行合一,教育之光。涵养文学素养,培育爱读书读好书乐读书的品质。

  • 0 2020-04-30 09:37:53

    万世师表,民主之魂

  • 1 涵泳 2018-11-20 11:35:03

    在陶行知先生这里我看到了教育的微光。 在艺术教育领域,最核心的资源是艺术教师。长期以来,艺术学科在中国属于“副科”, 高水平的艺术从业者有更大的动力向艺术机构流入,专业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往往艺术水平有限。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需求者越来越看重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是城市中资源分布的相对不均衡。再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40年,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只有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毫不夸张地说,全民艺术素养的提升关乎到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质量。艺术教育已经不是当年的“副科”,而应该是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学科。没错了,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必然。

  • 0 Fly 2016-01-28 11:58:57

    (补记)有内容可以学到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