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因壶的书评 (394)

jingle 2019-10-16 16:47:19

关于篇末《解说》真正作者的推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克莱因壶》的内容解析,前面文章说的很多,不再赘述。这里我只想就篇末《解说》的真实作者做一些“自认为”合理的推测。 作为一个推理迷,在之前阅读的所有推理小说里,从未在篇末见到过类似本书里《解说》的文章。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啊不,哈姆雷特...  (展开)
Christine 2020-10-25 22:28:57

克莱因壶三个版本的整理及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没有最后的《解说》,这个故事的有如下两个版本: 版本1:梨纱死亡;七美、姬田真实存在;上杉在电梯晕倒后被送进壶中。 在这个版本中,上杉的推断基本完全正确。物品的失踪标记着此时是在壶内,算上最后被送进壶中的这次,一共有3次是在壶内发生的事件。这三次均有梨纱出...  (展开)
东城区夏洛克 2021-04-26 16:24:11

最悲观的猜想:真相并非二选一,死亡也无法逃脱克莱因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宣传语说的是超前《盗梦空间》二十年,但本书的构想还是和盗梦很不同。《盗梦空间》的梦境是层层递进式的,像剥洋葱一样。但是本书是扭曲式的,像用两个镜子互相映照,没办法说清到底是谁反映了谁。另外,《克莱因壶》和庄周梦蝶也略有不同,虽然二者都可以推导出虚实难辨...  (展开)
如玉 2022-06-11 21:32:13

“始于科幻,终于推理” | 本格视角对《克莱因壶》大解密(含详细时间线梳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PART 1 结局推论 首先抛开《解说篇》,我认为它的设想很有趣,但过于天马行空。《克莱因壶》作为本格推理小说,是很注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信息完备度和逻辑连贯性的,一般很少在结尾出现此前没有任何提示的信息(比如存在另一款游戏《九重凶间》的嫁接,读者会感到被欺...  (展开)
鱼在我这里 2021-04-27 12:00:03

三个虚拟空间,有关克莱因壶个人解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三个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1:原小说脑部症候群故事线 虚拟空间2:梨纱存在但七美和姬田不存在,故事线为虚构 虚拟空间3:梨纱出事,七美姬田协同调查的故事线 其中,虚拟空间2包括3,即3存在于2之中。图示如下: 上杉3次进入壶,第一次,进入虚拟空间1,故事线是飞机上接受任...  (展开)
蝶之羽翼 2019-08-29 19:13:41

【豆瓣鉴书团】掉进壶里的庄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现代人或许并不陌生,但是这本创作于一九八九年、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科幻作品,却仍然能在三十年后令读者感到惊艳,不由得判案叫绝,这或许正是《克莱因壶》一书的魅力。 然而其作者冈岛二人却并不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在本书之前仅有《99%的诱拐》于2007年出版...  (展开)
ash 2020-01-06 15:49:22

原来无知可以带来这么多乐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涉及彻底剧透,请读完原书再看。) 新年读的第一本书,由于一个无知导致的误会,着着实实地坐了一趟精神过山车。 本人平时日系推理读得不多,基本上是闲来撞见一本读一本,对推理作家的熟悉程度也就停留在江户川乱步、绫辻行人还有伊坂幸太郎之类的,并没有听过冈岛二人...  (展开)
基瓦多毛怪 2021-04-21 17:54:44

“从结束的地方开始”——对解说篇真正作者的推测(有证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的过程中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三十年前的作品,同时也会担忧最后会沦为单纯的套娃结局,毕竟三十年前也许一个套娃结局就足够令人震惊和满意,而如今恐怕阅历丰富的读者读到一半就能猜出谜底了。 而结尾特供的“解说”则打了一个圆场,用合现代读者口味的方式对曾经的神作做了一个...  (展开)
凉埃 2019-10-29 23:03:14

《脑部症候群》这个游戏究竟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克莱因壶》这部作品的设定放到今天并不新鲜,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是什么,当技术入侵生活模糊了界限后,固有的观念是否能够继续?诚然,考虑到作品成书于1989年,这样的设定可谓是前沿。在此不花过多的笔墨讨论作品的设定,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上杉彰彦所做的游戏《脑部症候群...  (展开)
龙骑士兰斯洛特 2019-09-20 01:07:08

【推迷会鉴书团】壶中一梦记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一一一《庄子. 齐物论》 当现实与虚拟轰然崩塌,当所有的噩梦都变为真实,当所有的假设与结局都不复存在时,你是...  (展开)
慕容复 2019-10-26 15:30:58

三十年前的宅男畅想

我前一段时间因为一直对某款即将发售的复古未来主义的角色扮演游戏特别期待,就顺带玩了很多款同类型的游戏,于是我开始对这种风格(不了解复古未来主义的朋友可以大致理解为现代的人故意站在过去诸如互联网革命或电气革命发生之前,去畅想未来的世界)着迷了好一阵子。 后来我...  (展开)
路过小卢 2017-04-26 01:31:36 獨步文化2011版

迷迷糊糊在谜壶

2010年,由早已登上神坛的诺兰导演的《盗梦空间》登上全球的大银幕,顿时引起各界的热议,纷纷夸赞此作乃诺兰再度封神的超前烧脑大作。直到如今,此电影在全球最伟大的电影排名中仍名列前茅…… 当然不愧诺兰大神,对于这部电影,笔者小卢当年也是看了好几遍,心中早已肯定其价...  (展开)
Annixin 2022-09-01 10:49:18

『“撕书”推研会』圆桌讨论之《克莱因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Q:什么是“撕书”推研会? A:“撕书”推理小说研讨会来自于绫辻行人“馆系列”开山之作《十角馆事件》中的“K大推理研究讨论会”。本组织的组建形式也参照K大推研会。成员以知名推理小说作家为代号一同阅读、探讨、研究推理小说。我们之中有刚接...  (展开)
迟与缓 2019-10-09 12:37:46

A面科幻·B面推理·C面娱乐·D面恐惧

不知道VR题材在当时是不是首创,我希望不是,因为如果相反那将没有词汇可以形容这个超前的点子所带给我的震撼。即便如我所愿,也不会降低这本书在我心中的评价。无论最先梦得天启的人是谁,那部作品在当时已经引进的概率并不大,否则这本书当不致在日本掀起这般惊天波澜。 哪怕...  (展开)
王二mystery 2019-09-19 23:05:26

来自1989年的杰作

1882年,著名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d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瓶子”。这是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其实这很像中国的太极,阴和阳也没有明显的分界,阳能转化为阴,阴也可以变成阳,二者生生不息。 然后时间跨越一百年。谁也没有想到在未来的一百年...  (展开)
Sissi_Modeerf 2021-12-19 05:27:27

关于《克莱因壶》后记《解说》部分的推理

后记《解说》部分是用上杉彰彦的名义写的,台版和日文原版中都没有,中文再版里加了一个,不管是翻译写的还是作者写的,我觉得这个后记都让整本书更深刻立体了,真正让读者实体感受到不分内外的克莱因壶,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下面是我结合全书和后记的理解(剧透预警)。伊普西...  (展开)
不知名的顾影子 2019-09-26 22:02:25

【推迷会鉴书团】《克莱因壶》: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红楼梦》 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么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加真实。反之也是一样。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物甚至比存在的事物显得更加真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展开)
鼠王呦西 2019-09-03 16:30:17

乱了乱了,咱们缕一缕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听书名一直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克莱因是什么?壶就更不明白了。文中到了一半的时候把这个名词解释清楚了,虽然说的是立体的莫比乌斯环,但是我简陋的大脑还是无法理解那个无限循环的立体图形,只能勉强回想起莫比乌斯环的样子。“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虽然...  (展开)
傅立叶变换 2022-12-16 22:42:43

补一个书评

小记: 今天看完了冈岛二人的三大最值得读的推理小说之一《克莱因壶》。满分十分,我给这本书九分。 首先特别的是,冈岛二人这个笔名,是由两位作者联合使用的。两位作者一同编写了二十七本推理小说,用着“冈岛二人”这一笔名。这两位作者之间的故事,本身也够有意思了,两个...  (展开)
萌萌哒的煎蛋卷 2019-11-25 13:30:44

我想我在壶外,于是写下了这篇书评……

这是一本彻彻底底征服了我的小说,打心眼里佩服这个作者,无论是创意还是小说的节奏以及思想的超前都让人叹为观止。 首先聊一下创意,关于克莱因壶其实我很早都有所了解,当然我指的不是这本书,而是这个数学名词。首先这个壶是存在于四维空间的,里外相通(严格意义上讲没有里...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9 20 后页> (共394条)

订阅克莱因壶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