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的3星书评 (89)

狸大仙 2008-03-17 08:37:43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7版

人生多议题

最初看这两母子的通信是在南方周末龙应台的专栏上,那时候快上大学。我和安德烈只差一年,他们开始通信的时候安德烈高中快毕业吧。那时候看还是颇受“鼓舞”的。怎么说,龙应台的励志哲学相对于《读者》和刘墉还是来得高级一点。 --如果有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弹弓,站在高处,...  (展开)
纪恩同学 2008-08-30 21:56:19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7版

非正式书评

本书虽说是书信体,但对话人物也可以成为一个家庭对话场景的几个主角,包括名作家龙应台,她的大儿子安德烈和小儿子飞力普(两个台湾和德国混血)。本书写作和刊载期间,,龙应台和她德国老公应该已经离婚,大儿子先是在德国读中学,后来到香港大学读本科;小儿子先在香港读贵...  (展开)
苏小蒙 2009-01-02 07:03:12

别让深爱成为阻隔

(去年五月十一号母亲节前的应景文,搬过来啦,大家新年快乐瓦) 昨天零零碎碎拼拼凑凑的看完龙应台的《给安德烈》,相比那些风趣的内容,我更多被打动的是这对母子彼此合作的态度,一同从容坦诚面对分歧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生活的勇气和幽默。对每一个人来说,父母见证过我们...  (展开)
fame潘huei铭 2015-04-22 08:07: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版

书信中那些有所感触的句子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谓父母...  (展开)
bbwhouse 2009-03-14 14:15:49

成长过后

对于我这种已快迈入"而立"之年又很乖的人来说,这本书不够<孩子,你慢慢来>好....... 人人都年少过. 庆幸自己那样过来了.  (展开)
彭康 2012-10-17 21:20:46

母子对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收录了龙应台女士与她大儿子安德烈(Andreas Walther)持续三年的书信对话,以及连载时读者的来信。   这是两代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安德烈与我同年,但我是他这么大时,想法远没有他那么深刻和复杂,而是准备着高考,进大学后忙于上课。安德烈在德国长大,他...  (展开)
阿香 2009-07-02 12:14:30

夸大的介绍˙对“王子”说˙感谢龙应台

介绍的似乎说跨越了代沟和隔阂,但是从写的看,实际没有。 介绍的似乎他们因为两地和时间而陌生,但是从写的看,也没有那么严重。 介绍美化作品,作者。这是让买书人,尤其是网上买书人最觉得讨厌的事。利益啊利益。 -------------以上评论针对出版社介绍------------------...  (展开)
叶习习 2009-05-06 08:43:29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7版

反正

看了亲爱的安德烈,喜欢儿子胜过MM多矣,也许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个角度来看过龙应台,身为一个母亲,她太像一个母亲了 她努力做到以她的学识、见解、身份能做到的最佳母亲,可也仅限于此,我这样说也许有点含糊和矛盾,但是,她想要给自己的定位的是成为儿子的朋友,平等的,...  (展开)
人生得意须尽欢 2015-05-19 16:33:2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版

亲爱的安德烈

因为大家广泛提及书中关于学习工作的一段话,所以非要来读读不可。精华已经被提炼,没什么可再说的了。我的宝贝也是男孩,所以可以未来有所借鉴。讨论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龙姐还是有些墨水的,还是把小朋友摆平了。小朋友也不是省油的,也让龙姐一愣一愣的...  (展开)
沫沫卡 2012-02-24 17:49:41

不用为生活奔波的才有精力研究彼此的代沟

书的重点恐怕是两代人的隔阂 欧洲价值观跟亚洲价值观的冲突 还有千年不变的时代代沟 为什么吸引这么多人去看呢? 我想跟龙应台的名气有部分关系 其实并没有多么特别的见解 只是有些文化底蕴和经济基础的父母和出国留学的青春期孩子 之间都会遇到的一些孩子成长过程的问题罢了 ...  (展开)
Your Moon 2011-10-21 22:03:11

惊涛骇浪的引致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爱情受到挫折都是很“伤”的事 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你是否能想象,在你遇到自己将来终身的伴侣之前,你恐...  (展开)
禾童 2010-04-21 13:07:18

O_O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安静的书,安静地读,安静地倾听,安静地参与其中。 年轻的我们需要MM这样的精神导师。温婉的方式让人乐于倾听,启发于其中。 安德烈,略带叛逆的欧洲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他认真的思考。 MM的话似乎也是对我这个正在读书,成长的孩子说的,同时它也是将来定会...  (展开)
拙然 2024-02-25 12:39:5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版

两代人的通信,很有意义的成长之书

对于这本书,我没法给推荐,龙应台女士的政治属性确实不明确,开头几篇可以看到,她没法坦然地说自己是中国人。安德烈对于是否该称自己中国人有不确定性我可以理解,他爸爸是德国人,从小生长在德国。而龙女士很复杂,她是被夹住的一代,父亲是大陆到台湾的,她生长在台湾,在...  (展开)
星星 2020-02-09 14:36:0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版

想给河马刷牙

这几天把龙应台所著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完了。 这是龙应台和18岁的儿子安德烈的互通的家书,让两个人深入认识彼此。在书信中,我看到了台湾、德国、香港和大陆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是贫富程度和意识形态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我上学的时候,不能像安德烈所说的,经常和好友...  (展开)
再见墨尔本 2019-03-06 21:28:07

你是第一颗眼泪吗?

龙应台近两年出了一本书《天长地久 给美君的信》,读完颇为失望,不禁想,当年我为何如此喜欢她?于是,找出大学时很喜欢的三本书一一重读。《亲爱的安德烈》是第一本。读罢,还是很失望。文笔流畅毋庸置疑,但大多数论述仅仅停留在现象的罗列和个人感官的表达(粗鲁一点说,就...  (展开)
敏敏口袋装宇宙 2018-07-05 00:00:50

与我不那么相合,但情感真挚而温馨

这几天在看《亲爱的安德烈》。我看书有一个习惯,喜欢先去豆瓣上瞄一眼大家的评分,有时候只看一个总的平均分,如果超过8,我就放心大胆地看,有时候会稍微翻一下短评再决定是否接着看。 这本书看了不到10%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龙应台前段时间好像被指责为台独分子。我曾经...  (展开)
唐钰小宝 2016-10-04 16:24:22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在爱人的“威逼利诱”下读了人生三书之一。初中的时候略读过《傅雷家书》,因此在看到《亲爱的安德烈》封面时就知道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定向了。 想必绝大部分90后的我们都是相似的:与父母做朋友是我们心里上大胆的期盼,行为上的胆怯的逃避。渴望多多了解父母,被父母细细理解...  (展开)
ace_jammy 2016-07-15 15:46:35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  (展开)
达西先生 2016-06-07 22:30:15

需要逗留

首先,我必须说我不喜欢这种事先为了出版而开始的对话,尤其是这种对话还是关乎亲情的。两个人因为“作”而“作”,谈一些成长,社会现象类的事物,然后附带亲情的煽动,我很不喜欢。出发点这样不好,就说明不是一好的作品了。所谓的读者来信,像极了九十年代广播里的那...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9条)

订阅亲爱的安德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