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手感設計之所以會成為日本設計的特色,就在於日本人將設計不只是視之為功能的詮釋品而已。設計代表了文化、便利生活的器具、成為與人或自然溝通的管道、或是讓生活因為設計中的藝術而昇華。手感是日本的傳統元素,從奈良時代的蒔繪,一直到最近紅翻的任天堂Wii都象徵了日本人所認為的──手做為五感連結的重要媒介。這本書用介紹日本設計物件的方式,從古到今打開手感設計的絕門獨活,不僅看到了日本設計的價值,也真正了解到日本的手感美學。
日本的手感設計的创作者
· · · · · ·
-
《La Vie》編輯部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La Vie》編輯部
推行設計不遺餘力,設計是時尚、是知識、是生活、是娛樂。第一本設計理想生活的美學實踐誌,《La Vie》從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出發,導引讀者了解、欣賞進而懂得消費彰顯個性的好設計,協助讀者找到美感的體驗、 醞釀自己的品味。
目录 · · · · · ·
La Vie的手感事典 [第1彈]
手感潮流的年代來臨!
手感 = 溝通
手感設計之所以會成為日本設計的特色,就在於日本人將設計不只是視之為功能的詮釋品而已。設計代表了文化、便利生活的器具、成為與人或自然溝通的管道、或是讓生活因為設計中的藝術而昇華。
手感的文化涵構
深度解讀 日本人的神道信仰|禪學思維|構、缺、拙、澀的意境|濃縮的意識
· · · · · · (更多)
手感潮流的年代來臨!
手感 = 溝通
手感設計之所以會成為日本設計的特色,就在於日本人將設計不只是視之為功能的詮釋品而已。設計代表了文化、便利生活的器具、成為與人或自然溝通的管道、或是讓生活因為設計中的藝術而昇華。
手感的文化涵構
深度解讀 日本人的神道信仰|禪學思維|構、缺、拙、澀的意境|濃縮的意識
· · · · · · (更多)
La Vie的手感事典 [第1彈]
手感潮流的年代來臨!
手感 = 溝通
手感設計之所以會成為日本設計的特色,就在於日本人將設計不只是視之為功能的詮釋品而已。設計代表了文化、便利生活的器具、成為與人或自然溝通的管道、或是讓生活因為設計中的藝術而昇華。
手感的文化涵構
深度解讀 日本人的神道信仰|禪學思維|構、缺、拙、澀的意境|濃縮的意識
手感是日本的傳統元素,從奈良時代的蒔繪,一直到再度紅翻的任天堂Wii都象徵了日本人所認為的──手做為五感連結的重要媒介。這本書用介紹日本設計物件的方式,從古到今打開手感設計的絕門獨活,不僅看到了日本設計的價值,也真正了解到日本的手感美學。
重新體驗日式美學 零距離的手感接觸32+
interview:
La Vie × 日本設計大師 [團隊] 的 手感研究 [案內]
安藤雅信Masanobu Ando|安藤健浩Takehiro Ando|東好美Yoshimi Azuma|安積伸Shin Azumi|DRAFT (D-BROS)|藤田喬平Kyouhei Fujita|福山正紘Masahiro Fukuyama|箱瀨淳一Junichi Hakose|原研哉Kenya Hara|HIDA|石井洋二Yoji Ishii|伊藤節 + 伊藤志信STUDIO I.T.O. DESIGN|木村浩一郎Koichiro Kimura|小町涉Wataru Komachi|久保圭造Keizo Kubo|倉成英俊Hidetoshi Kuranari|黑川雅之Masayuki Kurokawa|參MILE|三谷龍二Ryuji Mitani|村田智明Chiaki Murata|尾形欣一Kinichi Ogata|沖惠美子Emiko Oki|pd DESIGN STUDIO|佐藤大Oki Sato (nendo)|島村卓實Takumi Shimamura|鄭秀和Shuwa Tei & amadana|Teori ( Teori竹集成材PROJECT )|坪井浩尚Hironao Tsuboi|土屋貴志Takashi Tsuchiya|塚本加奈Kanae Tsukamoto|柳原照弘Teruhiro Yanagihara|吉崗德仁Tokujin Yoshioka
· · · · · · (收起)
手感潮流的年代來臨!
手感 = 溝通
手感設計之所以會成為日本設計的特色,就在於日本人將設計不只是視之為功能的詮釋品而已。設計代表了文化、便利生活的器具、成為與人或自然溝通的管道、或是讓生活因為設計中的藝術而昇華。
手感的文化涵構
深度解讀 日本人的神道信仰|禪學思維|構、缺、拙、澀的意境|濃縮的意識
手感是日本的傳統元素,從奈良時代的蒔繪,一直到再度紅翻的任天堂Wii都象徵了日本人所認為的──手做為五感連結的重要媒介。這本書用介紹日本設計物件的方式,從古到今打開手感設計的絕門獨活,不僅看到了日本設計的價值,也真正了解到日本的手感美學。
重新體驗日式美學 零距離的手感接觸32+
interview:
La Vie × 日本設計大師 [團隊] 的 手感研究 [案內]
安藤雅信Masanobu Ando|安藤健浩Takehiro Ando|東好美Yoshimi Azuma|安積伸Shin Azumi|DRAFT (D-BROS)|藤田喬平Kyouhei Fujita|福山正紘Masahiro Fukuyama|箱瀨淳一Junichi Hakose|原研哉Kenya Hara|HIDA|石井洋二Yoji Ishii|伊藤節 + 伊藤志信STUDIO I.T.O. DESIGN|木村浩一郎Koichiro Kimura|小町涉Wataru Komachi|久保圭造Keizo Kubo|倉成英俊Hidetoshi Kuranari|黑川雅之Masayuki Kurokawa|參MILE|三谷龍二Ryuji Mitani|村田智明Chiaki Murata|尾形欣一Kinichi Ogata|沖惠美子Emiko Oki|pd DESIGN STUDIO|佐藤大Oki Sato (nendo)|島村卓實Takumi Shimamura|鄭秀和Shuwa Tei & amadana|Teori ( Teori竹集成材PROJECT )|坪井浩尚Hironao Tsuboi|土屋貴志Takashi Tsuchiya|塚本加奈Kanae Tsukamoto|柳原照弘Teruhiro Yanagihara|吉崗德仁Tokujin Yoshioka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日本著名的学者梅原猛曾经在《共生和循环的哲学》一书中提到:“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必须了解该国家的宗教意涵。”可以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神道教可说是日本最为普遍的宗教信仰,一般而言成为神道。基本上神道乃起源于日本史前时代的信仰和习惯,特别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因为此信仰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生活形态与审美观念。所谓的神道,即是多神之道,所以按照神道的理念,亦即神无处不在,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石头、流水或山岚等都受到神灵的操纵与指示,于是衍生出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因为崇尚自然的人生观,也衍生出顺应自然、接受自然、配合自然时序的人生哲学,即使不完美,也认为是一种历史的痕迹,或者是千载难逢的契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日本文化脉络中有部分的现象是与仪式息息相关的,尤其是茶道仪式中的”和敬清寂“,更是纯净的精神与禅学思想的反映。”和“对于大和民族的日本文化而言,所谈的是一种中庸与和谐之道,尤其是日本的美学更是强调非对称与不均衡的和谐之美,所以”和“原是茶室中主客相待之礼,也就是以和为贵,并就此延伸,演绎为人与人、人与物甚至人与环境的和谐。基本而言,”和“有两层意义:一是外在形式的和谐,也就是茶室中的环境、物件与人的五感调和;而是乃在精神的调和,茶室的气氛通过不同感官,诸如触感、气味、味觉、光源与声音等融合,目的也就是借由内外间的和谐、感受、体会茶室中的平和状态。再者,茶室中的相关器物,无论是茶碗,茶瓢、茶勺及墙上的画和插花无一离开手作的痕迹。 ”敬“乃心存诚敬之意,茶道尤其讲究”一期一会“ ,也就是在茶道的仪式中,抱持着一生中只有一次相聚机会的态度,同席之人必须对这仅有的一次聚会心存敬意。 ”清“则是清洁,整齐之意。由于茶道乃是日本之高品位的形式、机能、象征、风范,因而其极简,隐而不显的典雅形式,使许多艺术形式或相关工艺都遵循着简练的手法进行表现。 ”寂“则是不矫揉造作与简朴的意思,亦是茶室中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利用空寂的已经来达到永恒。基本上”寂”乃是忠于本性,不理会可以塑造的情境,以呈现洗练,空无的景象。……茶道包含丰富、狭小的心,简朴的茶室包含了无边的优美与广大,于是一朵花较百朵花更令人遐思其华丽。也因此半杯水在其他文化看来是“将近”的意思,但在日本文化里确实“满”。一般而言,日本很喜欢用“虚无”来表达“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日本的手感設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日本的手感設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身體評估之OSCE臨床能力鑑定 8.4
-
- 设计的觉醒 8.1
-
- 原研哉的设计世界 8.2
-
- 引人兴趣的媒介 8.1
-
- MUJI无印良品 8.3
-
- 为什么设计 8.1
-
- 消解设计的界限 7.9
-
- 設計良品 8.2
-
- Ex‐formation 皺 8.7
-
-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8.5
日本的手感設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用心做设计,手感会在指尖诞生
上周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是它的封皮吸引了我,可以完全打开的封皮,将全书介绍的主要设计作品以灰调形式一一展现,拿到书的一瞬间,我便被日本的文化吸引。 花了多半日时间快速读完了这本书,手感、拙朴、自然。日本的设计总是这么容易被捕捉,因其中处处流露一个民族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7.8分 61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日本的手感設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x人 2012-05-20 20:50:00
也是科普
0 有用 EP 2012-04-14 22:28:13
看着没有想的好,不过封面做成一张海报还是有点装。
1 有用 阿朴 2009-12-14 17:34:29
前四章蛮有启发性的
0 有用 独善其身 2012-01-09 15:20:36
科学家工程师们让科技简单我们的生活 设计师通过他们的创意让我们有更好的产品体验与操作 拉近科技产品与普通人们的距离 只有2者的完美结合才会让会人们体会到科技的可爱亲民之处
0 有用 好运啾 2012-08-19 00:05:16
书里面的封面很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