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
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1978-2008私人阅读史的创作者
· · · · · ·
-
胡洪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2009年1月第1版 有2010年3月4印本
目录 · · · · · ·
陈思和
陈思和书单
我的私人阅读史
刘苏里
刘苏里书单
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年
张冠生
张冠生书单
通过读书开始自我再启蒙
王鲁湘
王鲁湘书单
阅读趋向个人化
沈昌文
沈昌文书单
“要始终在夹缝里奋斗”
李景端
李景端书单
为中国读者“打开一扇窗”
李辉
李辉书单
书的价值不在是否畅销
谢泳
谢泳书单
一时想不起哪本书对我影响最大
吴思
吴思书单
一场为了寻找世界观的阅读
孟宪实
孟宪实书单
思潮逐次过思想沉下来
陈子善
陈子善书单
打破读书“等级制”是最重要的变化
止庵
止庵书单
把“我”和“我们”分开
秋风
秋风书单
哈耶克是我的出发点
扬之水
扬之水书单
为年开三部书
许纪霖
许纪霖书单
年来的阅读不断分化
陈平原
陈平原书单
怀想年前的“读书”
贺卫方
贺卫方书单
在阅读中思考社会的走向
梁文道
梁文道书单
在香港读内地的书
范景中
范景中书单
我对书籍抱着感恩的态度
江晓原
江晓原书单
我的年私人阅读史片段
李银河
李银河书单
没能成为“守望者”,至少不是“螺丝钉”
翟永明
翟永明书单
碰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周国平
周国平书单
我的写作来源于读书中的思考
朱正琳
朱正琳书单
年来与很多书相见恨晚
徐晓
徐晓书单
不再因为一本书而把自己颠覆
毛尖
毛尖书单
从手抄本到电子书
刘兵
刘兵书单
阅读:得益于经意与不经意间
吴晓波
吴晓波书单
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指向未来
秦朔
秦朔书单
以阅读证明无知之无限
徐敬亚
徐敬亚书单
读到最后,张开翅膀飞
徐友渔
徐友渔书单
专业阅读与爱好阅读相结合
曹意强
曹意强书单
在中西比较的阅读中走进艺术史
殷双喜
殷双喜书单
让阅读回归传统与经典
杨争光
杨争光书单
“两本中国书”和“一个中国人”
编馀零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任全国新闻工作者D会主办的《桥》杂志社副社长兼中文版主编。1996年底至今,在《炎黄春秋》杂志任执行主编、副社长、总编。著有《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隐蔽的秩序》等作品,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我的30年30本书 吴思书单 1.《韩子浅解》,梁启雄著,中华书局,1960 2.《明史》(点校本),中华书局,1974 3.《社会学和现时代》,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潘培新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 4.《新阶级》(“灰皮书”),密洛凡•德热拉斯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理论室1981 5.《马克思与第三世界》,翁贝托•梅洛蒂著,高铦、徐壮飞、涂光楠译,商务印书馆,1981 6.《增长的极限》,丹尼斯•L•米都斯等执笔,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84 7.《史记》,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85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78 9.《系统思想》,小拉尔夫•弗•迈尔斯主编,杨志信、葛明浩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10.《逃避自由》,埃•弗洛姆著,陈学明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 11.《反抗死亡》,E•贝克尔著,林和生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1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德•布劳著,孙非、张黎勤译,华夏出版社,1988 13.《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卡伦•霍妮著,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14.《庄子》,庄周著,郭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5.《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道格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6页 -
“急用先学”贯穿30年阅读史 这30年的阅读,我先做个现象描述。个人感受到三个状况,一是起伏特别大,二是急用先学。由于3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太急速,起伏跌宕,阅读也深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人们已经很难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去阅读了。一是闲暇时阅读,完全本着个人的兴趣和兴致去阅读;二是持续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因此,很像前10年的改革状况“摸着石头过河”,读书也如此,“摸着脉动找答案”的阅读方式一直贯穿着30年中国人的阅读史中。 第三个状况更加严重,那就是阅读总趋势一直在下滑。这也非常契合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就像“大国崛起”式的跨越发展不能深究一样,阅读状况的表面繁荣这扇门也不能轻易推开。如今,每年图书生产的总量很大,其中确实不乏好书,整体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断提高。但仔细一辨别,就会发现虾兵蟹将,鱼目混杂。图书生产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知识生产、思想生产的状况。而中国目前的图书生产太缺乏有价值的原创,低水平的抄袭、重复生产反倒数不胜数。由此也造成读者阅读疲劳、购买疲劳的现象。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所谓“能看”的书,几乎无一例外是引进版。而真正中国原创的,包括30年以前成就的学者、30年以来成就的学者,在整体图书品种的生产总量中,占的比例都非常小。目前中国内地每年生产20万种图书,30年以来生产的图书总量约150万种至200万种,我推测,其中真正的优秀原创学术书大约只占千分之一,大概一两千本,可能还都不到这个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1978-2008私人阅读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1978-2008私人阅读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1978-2008私人阅读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转:《1978-2008私人阅读史》书目频数统计 | 来自悟仁 | 2 回应 | 2014-04-06 22:19:29 |
48的是彩色的,30的是不是黑白的? | 来自阿伦特的粉丝 | 2 回应 | 2010-05-23 21:56:30 |
当当卖的版本和JOYO卖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吗 | 来自宇飞 | 3 回应 | 2009-05-12 12:18:03 |
整理。 | 来自baobaodu | 2009-02-25 19:57: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9)7.2分 18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的书架(2007年~2009年)(2010.08.28) (絮佩维埃尔)
- 如何读书的一些书 (弓箭)
- 开卷有益——开卷八分钟@2009 (苏杉)
- 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续) (鱷魚飛行曹亞瑟)
- ◆岊湬的书柜(11) (岊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1978-2008私人阅读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sunnymiracle 2009-08-07 15:35:52
快速翻了一遍~ 频率最多的是顾准文集or顾准日记,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傅雷家书,李泽厚~
1 有用 後知後覺 2013-09-23 08:26:31
喜欢读别人的经历,特别是阅历经历,准备按图索骥。
4 有用 魏小河 2015-08-13 21:38:33
其实不是私人阅读史。是过去三十年的大众阅读史,很值得翻翻,看看大家当你都在读啥。
8 有用 やなぎ 2013-12-28 16:07:14
反正我是不迷戀五四和80年代的,這本書根本就是借80年代熱來騙錢的,書單幾乎千篇一律!日本有個網站上有很多日本作家談私人讀書史的文章,非常好看,從純文學到通俗小說,科幻偵探漫畫包羅萬象。再看看貴國這些50後60後們的書單,真無趣!
0 有用 木木 2013-01-12 09:45:11
术业有专攻,阅读无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