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ploverpang 2022-03-18 12:06:48

    不太吸引人,有些刻板和正经。

  • 0 晓浅 2022-02-17 21:58:22

    每想起一些小时候的事,就揭开了一些自我;了解真相但不要自我怜悯;

  • 0 susubb 2022-02-26 13:43:02

    特别好,读了很有启发,到时候要好好整理一下,最有启发的基因并不直接决定下一代,教养方式更为重要。

  • 0 豆泡儿 2022-03-07 22:22:43

    不少名人的养育案例有意思,可以看着玩,但心理学这东西吧,太玄了…当然小孩子的第一个“六年”很重要,论证也得出了不少概率和具体数字,但我对不少实验和研究推出某个结论存疑。毕竟,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人生际遇变化莫测,每个不同阶段都激发出海量的自我。作为小孩,虽说童年和家庭定基调很强,我还是相信自我潜能的某种改变性力量。再次感叹一句,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对于小孩来说太难了,父母也太难了。长到那么大了,才觉得每一个人来世上都要吃属于自己的那份苦。时不时收获甜蜜和喜悦,倒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幸运——不坏的基因、和谐的家庭、顺利的幼年期、良好的教育、沟通的能力、能够避险和自我保护、拥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同理心、维系亲密关系的能力及成为安全型依恋的恋人…

  • 0 骄傲的狮子 2022-03-09 10:48:39

    弃书,这种真的都是翻来覆去磨磨唧唧的表达一个观点

  • 0 声声慢 2022-03-14 13:50:52

    Kindle。刷新很多世俗偏见,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具有日常可操作方法。

  • 0 NADA开宇宙飞船 2022-03-13 00:05:06

    我觉得弄清自己为什么是现在的自己很重要,不管是基因、原生家庭养育还是社会经历等,努力做到与现在的自己和解、自洽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很自省的人那么看了这些你要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你的错。自洽太重要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要渡的劫,我们需要在这其中去找到一种平衡,然后走下去,如果要有自己的后代,尽可能避免重蹈覆辙。

  • 1 屑屑 2022-03-12 19:26:52

    警句箴言:趁早跳将出去,可别再养什么孩子。

  • 0 Νταγκ Τζόουνς. 2022-02-18 11:09:26

    2022.1.29-2022.2.5,50*8,402页。实际于2.10-2.18读完。一个人一生中无论如何都无法选择的有几件事,其中父母家庭就是一项。一个婴儿来到世界,完全被他/她的抚养者照顾,这关系他/她对获得生命的渴望和恐惧,人从来没有在0-3岁间会非常在意父母的一举一动以及依恋构建,所以人生的很多基因都在此期间写就,甚至塑造了头脑的生物因素,于是一生的跌宕起伏也莫不与此有关,缠人型与回避型依恋者的相引相斥,恋爱、婚姻、事业……也莫不与童年的“良心”“依恋构建”有关,而即是在成长岁月的自省下,我们也会模仿父母和不易跳脱这种代际影响,只得向光而不断寻找自由、自洽、自足。

  • 0 csy519 2021-11-01 16:13:33

    想到原生家庭,再到分析个体自我,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不过我更多了解到了书中的实用建议,希望我和我的朋友们能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加油吧~

  • 0 赖喆 2021-10-25 00:01:25

    竟然因为读这本书险些抑郁了

  • 0 ALWAYS 2021-12-30 15:18:03

    揉碎重建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 0 烧酒想要当女侠 2021-12-31 00:00:36

    长知识了,但又有些绝对化,毕竟人是多种多样的没办法严格分类。不过在阅读本书期间我开始回顾自己的童年。变成现在这幅鬼样子确实是因为过早寄宿幼儿园,母亲从小不在身边,父母的严厉管教,以及幼儿园小学时被过多欺负。如果有机会希望今后能参加心理治疗。

  • 1 燃砂 2021-11-22 07:06:53

    标题党。这本书是从犯罪心理学层面向童年养育模式溯源分析人格障碍,将犯罪原因归因于形成失败的依恋模式,指导方案是自我分析童年养育模式。对犯罪心理学涉及比较深,对依恋关系的分析和对教育心理学的分析都很泛。

  • 0 长斑的兔兔 2021-12-01 22:55:44

    现在也能理那句话,投胎很重要。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对之后的成长道路影响太大。虽然我还不为人母,其实更期待那些也没想清楚结婚的人在要宝宝前看看这本书

  • 0 寞遥遥 2021-11-02 16:45:56

    看下来觉得作者有点偏执呢,书中的理论、建议的内省都不错,一直不断、不停、啰啰嗦嗦的证明不是基因决定的这个事情,不断的让我想跳过。。

  • 0 yesshen 2021-11-24 12:12:42

    核心思想:早期抚育要尽可能敏感/responsive,避免孩子发展出非安全型的依恋,或自体感太弱;鼓励孩子自得其乐,在擅长的领域有成长。作者其实非常努力,也做了很多研究,但这本书的戾气实在太重,你能感受到作者自己本身也是非敏感养育的受害者,在用一生去克服负面情绪。

  • 0 许多树 2021-11-17 23:21:09

    作者真的非常专业,给了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而且和很多专注于批判原生家庭罪过的书不同,这本书让我非常认可的价值观在于,作者一再强调,追溯原生家庭和童年回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在哪,从而知道能用哪些针对性的办法去消除或改善这些负面影响,一味地怪罪父母家庭对成长没有用,不要让错误继续延续。这些负面的童年经历,带来的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更富有创造力,更专注于事业和个人成就。也许不正常,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可能就是获得的这个人生所要去克服的东西,到一定程度,它也能转变成一种命运的独特馈赠。另外好的养育真的很重要,能解决大部分的人格障碍问题,从而减少犯罪。翻译有不少问题,但丝毫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准备把原版安排上。

  • 0 蛋炒虾仁饭 2022-01-17 00:33:41

    养育模式,家庭剧本和角色,成长环境对依恋模式、人格障碍、自体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