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戏曲史》的原文摘录

  • 《梦粱录》云:“小说一名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迹、变泰等事。”则其体例,亦当与演史大略相同。今日所传之《五代平话》,实演史之遗;《宣和遗事》,殆小说之遗也。此种说话,以叙事为主,与滑稽剧之但托故事者迥异。 (查看原文)
    江吴童 1赞 2020-07-09 15:43:2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宋之小说杂戏
  • 由此书所研究者观之,知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然其与百戏及滑稽戏之关系,亦非全绝。 (查看原文)
    江吴童 1赞 2020-07-14 16:39:37
  • 余谓律诗与词,固莫盛于唐宋,则固未有尚于其曲者也。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曲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 ,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 (查看原文)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𓆜𓆞 1赞 2021-11-07 13:36:49
    —— 引自第127页
  • 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白仁甫、马东篱,高华雄浑,情深文明。郑德辉清丽芊绵,自成馨逸。均不失为第一流,其余曲家,均在四家范围内。唯宫大用瘦硬通神,独树一帜,以唐诗喻之:则汉卿似白乐天,仁甫似刘梦得,东篱似李义山,德辉似温飞卿,而大用则似韩昌黎。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柳耆卿,仁甫似苏东坡,东篱似欧阳永叔,德辉似秦少游,大用似张子野。虽地位不必同,而品格则略相似也。明宁献王曲品,跻马致远于第一,而抑汉卿于第十。盖元中叶以后,曲家多祖马、郑,而祧汉卿,故宁王之评如是。其实非笃论也。 (查看原文)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𓆜𓆞 1赞 2021-11-07 14:05:18
    —— 引自第135页
  • 《秋思》(马致远。见元刊(中原音韵)《乐府新声) 〔双调·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査〕秦官汉阙,做衰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富,不待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晚来清鏡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就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东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枕才宁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滴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付与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查看原文)
    downdowndown 2019-11-15 15:56:16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元剧之文章
  •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间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 (查看原文)
    豆友87768468 2019-12-11 23:38:07
    —— 引自第87页
  •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意境而已矣。何以 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基思想枃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查看原文)
    豆友87768468 2019-12-11 23:43:44
    —— 引自第88页
  • 高承《事物纪原》(卷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东坡志林)(卷六):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为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云云。《东京梦华录》(卷五)所载京瓦伎艺,有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 (查看原文)
    江吴童 2020-07-09 15:39:50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宋之小说杂戏
  • 范阳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象,机关动作,不异于生。祭讫,灵车欲过,使者请曰:‘对数未尽。’又停车,设项羽与汉高祖会鸿门之象,良久乃毕。”至宋而傀儡最盛,种类亦最繁:有悬丝傀儡,走线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水傀儡各种。(见《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梦粱录》云:“凡傀儡,敷衍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中略)大抵弄此,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等也。” (查看原文)
    江吴童 2020-07-09 15:49: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宋之小说杂戏
  • 又如: 《神农大说药》、《讲百果爨》、《讲百花爨》、《讲百禽爨》。 案《武林旧事》(卷六)载:说药有杨郎中、徐郎中、乔七官人,则南宋亦有之。其说或借药名以制曲,或说而不唱,则不可知。至讲百果、百花、百禽,亦其类也。 (查看原文)
    江吴童 2020-07-10 15:53:28
    —— 引自章节:第六章 金院本名目
  • 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为传奇之第一义也。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奇,《武林旧事》所载诸色伎艺人,诸宫调传奇有高郎妇、黄淑卿、王双莲、袁太道等。《梦粱录》亦云:“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遍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即《碧鸡漫志》所谓“泽州孔三传,首唱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者也。则宋之传奇,即诸宫调,一谓之古传,与戏曲亦无涉也。元人则以元杂剧为传奇,《录鬼簿》所著录者,均为杂剧,而录中则谓之传奇。又杨铁崖《元宫词》云:“《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九重知,奉宣赍与中书省,诸路都教唱此词。”案《尸谏灵公》,乃鲍天祐所撰杂剧,则元人均以杂剧为传奇也。至明则以戏曲之长者为传奇,(如沈璟《南九宫谱》等)以与北杂剧相别。乾隆间,黄文旸编《曲海目》,遂分戏曲为杂剧、传奇二种,余曩作《曲录》从之。盖传奇之名,至明凡四变矣。 (查看原文)
    江吴童 2020-07-14 16:40:47
  • 《辍耕录》云:“金有杂剧、院本、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今此目之与宫本杂剧段数同名者十余种,而一谓之杂剧,一谓之院本,足明其为金之院本,而非元之院本,一证也。中有《金皇圣德》一本,明为金人之作,而非宋人之作,二证也。如《水龙吟》、《双声叠韵》等之以曲调名者,其曲仅见于董西厢》,而不见于元曲,三证也。与宋官本杂剧名例相同,组证其为同时之作,四证也。且其中关系开封者颇多,开封者,宋之东都,金之南都,而宣宗贞祐后迁居于此者也,故多演宋汴京时事。“上皇院本”且勿论,他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其中与宋官本杂剧同名者,或犹是北宋之作,亦未可知。然宋金之间,戏剧之交易颇易,如杂班之名,由北而入南,唱赚之作,由南而入北(唱赚始于绍兴间,然《董西厢》中亦多用之)。又如演蔡中郎事者,则南有负鼓盲翁之唱,而院本名目中亦有《蔡伯喈》一本:可知当时戏曲流传,不以国土限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