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气》的原文摘录

  • 年轻时无色,便没有青春朝气;年老时无色,就会黯淡而怪癖。世间所谓“色气”者,就是对所喜所爱的追求,并不单单是淫欲。士无色不招人眼,农无色不生嘉禾,工无色不显手巧,商无色没有人缘,天地间若无色,则昏天黑地/死气沉沉,故孟子有大王好色之辩。 (查看原文)
    oblivious忘却 3赞 2019-02-25 15:49:20
    —— 引自第5页
  • 哪些颜色是“意气”的呢?答案一定是某种意义上带有黑的色调。 能称得上是“意气”的色彩,往往是一种伴有华丽体验的消极残像。 我们的灵魂在体味过暖色的兴奋后,终于在作为补色与残像的冷色中归于平静。 (查看原文)
    一頁 1回复 2赞 2019-08-27 14:34:24
    —— 引自第2页
  • 江户时代的平民文艺充满活力,但缺少教养;既为蝇头小利而争斗,也顾忌着不去触犯武士精神;既感到权力下的压抑,又有自强意识;既服膺于心学这一当时正统的哲学思想,又奉行肤浅的Synkretismus(妥协主义)。 (查看原文)
    一頁 1赞 2019-08-27 14:25:00
    —— 引自第4页
  • “恶所”的花朵却见不得阳光,它之所以拥有不可思议的美,一是因为它是由心产生的对于美的非一般的追求,二是因为心的表现的欲求在其他方面都被堵塞了,因而不得不全部倾注于此。 (查看原文)
    一頁 1赞 2019-08-27 14:39:41
    —— 引自第7页
  • 游客与游女的关系,完全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消费关系。那只是一种美色消费,不能带有功利的、实际的目的。例如,游客与游女之间不能存在世俗意义上的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否则就有悖于色道了。另一方面,因为“色道”是严格局限在游里这一特殊社会中的,所以嫖客应该是“游客”,偶尔到此一游,但不可过分沉溺。在《色道大镜》中,那些成年累月泡在游廓中的男人,被作为色道修炼中最低级的层次;归根结底,游廓是一个只可偶尔进入的特殊社会,不能执着、不能沉溺,否则就违反了色道的基本精神。色道的可能和界限就在这里。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1赞 2020-01-05 12:40:42
    —— 引自章节:导读
  • 所谓“媚态”,日语假名写作“びたい”,与汉语的“媚态含义相同,但不含贬义,是个中性词,大体指一种含蓄的性感张力,或性别引力。 “媚态”只有在男女互相接近的过程中オ能产生,一旦得到对方后,距离便消失,张力便消失,就进入了类似婚姻的状态,美感丧失殆尽。……“媚态”只是一种身体审美的过程,是一种唯美的追求,因而与“真”与“善”都是对立的。“媚态”排斥现实性和真实性,只要一种曖昧的理想主义;它也排斥“善”不承认既有的婚姻、家庭等伦理道德。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1赞 2020-01-05 19:57:22
    —— 引自章节:导读
  • 这是基于价值判断的一种相对的区分,也就是对事物自身品质的区别判断。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1赞 2020-01-11 20:55:14
    —— 引自章节:三 意气的四个对立面
  • (这两个概念)一般被认为与人事关系,尤其是社会阶层性相关。 也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人事关系的一种表现。……更进一步,用来表示人的趣味的高下,『上品』是高雅的,『下品』是低下的。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1赞 2020-01-11 20:55:14
    —— 引自章节:三 意气的四个对立面
  • 这是『对他性』样态上的区分。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对着他人进行自我主张,或自我主张的强度如何。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1赞 2020-01-11 20:55:14
    —— 引自章节:三 意气的四个对立面
  • 所谓“媚态”,是指一元存在的个体为自己确定一个异性对象,而该异性必须有可能和自己构成一种二元存在的关系。因此,“意气”中包含的“娇媚”、“娇艳”、“色气”都来自于以这个二元关系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张力。也就是说,“上品”这个词,相比之下就缺乏这种二元性。二元关系的可能性是“媚态”存在的本质根源,当与一个异性身心完全融会、张力消失时,“媚态”自然就消失了。“媚态”是因为有征服异性的假想目的而存在的,必定会随着目的的实现而消失。 “意气”所具有的这种“谛观”和“超然”,来源于受过苦难、被辛酸的人生经历磨练过的心,来源于摆脱了对现实一味的执着后,所具有的那种一无牵挂的潇洒与恬淡。 (查看原文)
    路考茶 2020-01-19 10:44:59
    —— 引自章节:二 淡茶褐色的意气
  • 那么要问茶色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色彩呢?它其实是在红色经由橙色向黄色过渡时的鲜亮色彩,加入黑色并降低饱和度后而形成的,也就是亮度降低后的结果。茶色之所以是"意气“的,就在于它一方面是一种华丽的色彩,一方面却又降低了饱和度,从而表现出懂得”谛观“的媚态和纯洁无垢的色气。 能称得上”意气“的色彩,往往是一种伴有华丽体验的消极的残像。”意气“拥有过去,而生于未来。基于个人或社会体验产生的冷峻的见识,支配着作为可能性的“意气”。我们的灵魂在体味过暖色的兴奋后,终于在作为补色与残像的冷色中归于平静。 (查看原文)
    路考茶 2020-01-19 10:44:59
    —— 引自章节:五 竖条纹与鼠灰色
  • 江户时代的平民文艺充满活力,但缺少教养:既为蝇头小利而争斗,也顾忌着不去触犯武士精神既感到权力下的压抑,又有自强意识;既服膺于心学这一当时正统的哲学思想,又奉行肤浅的 Synkretismus(妥协主义)。在这种无法统一的矛盾体上长出了种种的 Auswuiches(肿疱),这就是町人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特质,并形成了一种连续性的传统。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2020-01-23 20:39:02
    —— 引自章节:“士农工商”与町人的胜利
  • “媚态”只有在男女互相接近的过程中才能产生,一且得到对方后,距离便消失,张力便消失,就进入了类似婚姻的状态美感丧失殆尽。在九鬼周造所提到的永井荷风题为《欢乐》的小说中,还有这样一段话:“'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句格言在我的心中发出了强烈的共鸣,莫泊桑也把婚姻说成是“两个生物的丑恶的生存。…我的周围、亲成和熟人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家庭生活,足以让二十岁的我对人的生存状况抱有彻底悲观的态度。”可以把永井这段话看作是对“媚态”存在的极端重要性的一种诠释。可见,“媚态”只是一种身体审美的过程,是一种唯美的追求,因而它与“真”与“善”都是对立的。 (查看原文)
    e^-(x/B) 1赞 2020-02-10 01:12:14
    —— 引自章节:导读
  • 为了保持良性关系的严肃与深刻性,就需要两性感情的“处女性”。但当这种感情的纯洁性被破坏的时候,纵然我们的性欲生活还是丰富多样的,然而最为本质的东西——“不能没有的东西”——就欠缺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肉体的处女或处子是恋爱的先提条件。对男人而言,像唐·璜那样的人也是有可能保持感情上的处女性的。对于女人来说,“不忠诚好比恶浪,不断袭来的恶浪,会使妻子的船搁浅”;就连对自己的身份“引以为耻”的游女,也是“随时必须接待客人,自身命运如朝露,却在阴暗处悄悄地寻找着自己的爱”。这种真诚之爱的获得,已经为江户时代公娼制度高价的实验所证明。因而可以说,真正的恋爱所必须的,并不是肉体的处女性,而是两性感情上的处女性,存在于两性生活中的最神秘之处。这种真正的爱体现得越鲜明,人就越是以淫荡为耻;越是痛恨卖笑生涯,也就越是尊重肉体的处女性。无论唐·璜还是妓女,他们都会感到这种惭愧和悔恨,也证明了两性感情中处女性的存在或者复活。 (查看原文)
    pluto 1赞 2022-12-04 17:59:19
    —— 引自章节:情色的推移与笑话
  • “男女之道,只在立嗣有后而已”——依照这一最高原理而结婚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呢?…………丈夫对其加以有同情的保护,而妻子需要舍己而顺从丈夫,丈夫的这种完全基于伦理的支配,与深知妇道的妻子的自觉的服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夫妻之爱。这种情爱既以夫唱妇随为基础,就不能允许有那种危及这一基础的狎戏之爱,这就是所谓“妇有别”。因而夫妻之间的性接触,常常带有那种对于祖先和对于子孙的义务般的感情,即在香火相续之义务的严肃感情之下才能进行。这种义务的感情,可以限制那种放纵的不负责任的婚姻。不仅是江户时代,在一切儒教观念下的婚姻,根本上都具有上述的性质。 (查看原文)
    pluto 1赞 2022-12-07 16:07:31
    —— 引自章节:恋爱的地狱:立嗣有后
  • 假如自然本身带有种族保护的目的,那么也许它只需通过生物的性欲就可以实现了,在这个意义上说,从种族延续到性欲,两者之间是极其直截了当的。但是另一方面,恰恰相反的是,性欲一旦进入人的意识生活的层面,从性欲到种族延续两者之间却相隔甚远。 (查看原文)
    pluto 1赞 2022-12-07 16:07:31
    —— 引自章节:恋爱的地狱:立嗣有后
  • 对自然目的论的考察当然需要慎重认真地进行,但如果允许对一个假说做进一步的考察,那就需要付出长久的耐心,要不惜时间的浪费和迂回曲折。但是这种通过迂回曲折,可以将生物学的出发点提高到精神价值的世界中。假如种族延续是大自然置于人的性本能中的唯一目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各种精神的生活——无目标的憧憬、求偶的烦恼、发现所爱的欢喜、与爱人共处的兴奋恍惚——就都是能量的浪费了。和人类比较起来,鸡鸭猪狗的生殖行为似乎更为符合种族延续的目的,方法也更为快捷。但是,大自然并没有指定我们使用鸡鸭猪狗那样的生产方法。这是为什么呢?大自然的意图是不可推测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性本能的取向。就人类而言,种族延续不能是单纯的生物学的东西,生殖行为必须植根于精神生活中,使之提升为精神生活中的重大要素。而予以提升的力量源泉,就在于整个的人格价值世界,就是在这个世界的性生活中所发现的恋爱。这是人格的选择和爱慕,是人格的融合与欢喜,是以人格提升为基础的自我牺牲。只有形成了这样的恋爱理念——更简洁地说,只有从生殖欲望中产生的恋爱,才能赋予性生活以伦理基础。若不懂得这一点,即便产生了具有文化继承价值的生物单元,“立嗣之道”也不过是一种生物学的概念而已。希望通过所爱的人而使子孙延续,这一欲望就是通过恋爱而企求得到的一种结果,这种种族延续的理想以伦理的方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动力。大自然不只是要单纯地延续种族,而是希求产生人格。当进化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种族延续也必然是人格的,换言之就是必须通过恋爱来实现。因而,男女之道是人格的相互之爱,而不只是“立嗣”。 (查看原文)
    pluto 1赞 2022-12-07 16:07:31
    —— 引自章节:恋爱的地狱:立嗣有后
  • 概言之,“意气”是带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审美意识现象,依靠道德上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宗教的非现实性的“形式因”,作为“质料因”的“媚态”得以完成自我存在的实现。而且,“意气”可以逞纵无上的权威和无比的魅力。 (查看原文)
    知常 2017-02-13 14:36:59
    —— 引自第15页
  • 色道的本质就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2020-01-05 12:30:57
    —— 引自章节:导读
  • “好色物”“人情本”,很少刻意地渲染性感受,而是不厌其烦描写男女交际的过程,这些过程基本上属于精神层面。这一点常常出乎日本国之外的外国读者的想象,那些大肆标榜“好”“色道”的书,似乎显得名不副实。然而这恰恰是日本的特色,是风平安时代《源氏物语》以来就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因而可以说,日本文学中的“好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好美”,日本“色道”归根结底就是“美道”。 (查看原文)
    萌妖Kitsch 2020-01-05 12:35:40
    —— 引自章节:导读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