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色气是——
和服后露出的雪白颈项
美妙的手,微微弯曲
危险的美,生命的热力
*
意气是——
灰色调、冷色调
潇洒身姿,白茶裤裙
意气拥有过去,而生于未来
*
“意气”“色气”与“粹”,日本文化中独有的审美理论和身体话语,其初见于江户时代,诞生于町人阶层,脱胎于女性身体美学,可以 说,这种独特的审美理论源自于社会底层在对抗礼教束缚和贵族审美之过程中燃起的一股生命力,是挣脱社会伦理之桎梏,从正统文化之罅隙中破壳而出的一种青春之美、叛逆之美、自由之美。
本书收录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与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色道》,两位日本哲学家以横跨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跨界研究角度,从江户时代的风俗、衣装、文学,到身体话语与情爱关系,解读日本文化中极具独创性与先锋性的美学观、身体观与情爱论,追溯其在历史文化中的萌芽与发展,从而发掘出“意气”“色气...
色气是——
和服后露出的雪白颈项
美妙的手,微微弯曲
危险的美,生命的热力
*
意气是——
灰色调、冷色调
潇洒身姿,白茶裤裙
意气拥有过去,而生于未来
*
“意气”“色气”与“粹”,日本文化中独有的审美理论和身体话语,其初见于江户时代,诞生于町人阶层,脱胎于女性身体美学,可以 说,这种独特的审美理论源自于社会底层在对抗礼教束缚和贵族审美之过程中燃起的一股生命力,是挣脱社会伦理之桎梏,从正统文化之罅隙中破壳而出的一种青春之美、叛逆之美、自由之美。
本书收录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与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色道》,两位日本哲学家以横跨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跨界研究角度,从江户时代的风俗、衣装、文学,到身体话语与情爱关系,解读日本文化中极具独创性与先锋性的美学观、身体观与情爱论,追溯其在历史文化中的萌芽与发展,从而发掘出“意气”“色气”“粹”等从日本本土文化中滋生而出的独特美学话语,探寻东方文化的生命活力与内在激情,堪称经典的东方美学理论研究。
****************
编辑推荐
★美之书、爱之书、身体之书,角度另类的经典文化论,从美学关键词看懂日本。
*
★日本思想史上两大叛逆哲学家先锋代表作,日本文学知名学者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
★“大奥”的悲剧,竟源自于 “色道”?《银魂》《恶女花魁》中的吉原究竟是什么地方?全方位解读江户风俗,探寻东方文化的生命活力
*
★日本独有的美之理念:先锋性身体美学,颠覆性婚恋观,创新性的哲学注解
*
★一部感官体验的哲学书,一次身体美学的历史漫游,写给浪子、恶女、恋人们、魅惑者的美学书
****************
相关评论
★九鬼所持有的“意气说”,正是超越既存的男女关系,以自由为根本的概念。
——松冈正刚(日本文化研究第一人)
*
★书中九鬼不仅以西方哲学为底,江户时代的风俗、衣装、文学更是信手拈来。正是这些丰富的意象,构成了“意气”“色气”的鲜活形象。对重视美的九鬼周造这个人的魅力,和他艺术力的广博而感到佩服。
——日亚读者评论
作者简介 · · · · · ·
九鬼周造(1888—1941)
日本著名哲学家,文化研究学者。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法国多年,师从海德格尔,深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回国后至1941年去世前,担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教授西方近代哲学。本书所收录之《“意气”的构造》(「いき」の構造),是他最有名的日本 文化论。
*
阿部次郎(1883—1959)
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哲学家,美学家。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部,早年师从夏目漱石,曾任庆应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教授。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等书。
*
译者:
王向远,学者,翻译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及各种单行本著作二十余种。
目录 · · · · · ·
导读
“恶所”中开出的绚烂之花
“意气”的构造(九鬼周造)
一 生于民族的语言:意气的产生
二 淡茶褐色的意气
三 意气的四个对立面
四 色气之身
五 竖条纹与鼠灰色
六 趣味五感
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阿部次郎)
有底力的江户文艺
“士农工商”与町人的胜利
两处“恶所”:戏院与游里
藤本箕山与《色道大镜》
游里中的胜利者
柳泽淇园及其《独寝》
游里的崩溃
情色的推移与笑话
恋爱的地狱:立嗣有后
井原西鹤及其《好色一代男》
井原西鹤与好色文化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日本色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日本色气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日本色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意气”(いき)这种现象究竟具有怎样的构造?

> 更多书评 20篇
-
龙凤使者17 (远望可以当归。)
收到@一頁folio 寄来的“日本美学关键词”丛书两册:大西克礼《日本侘寂》,和收录了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和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的《日本色气》。日本美学概念中的侘寂、意气、粹、色气、物哀、幽玄由大西克礼、阿部次郎、本居宣长、能势朝次等思想家、哲学家从日本历史、文艺作品中提炼而得,在如今的日本民艺、花道、茶艺、陶艺、服装设计等各个层面,无不闪烁着美神之光芒。相比之下,代表中国古典美学审...2019-09-18 11:07 4人喜欢
收到@一頁folio 寄来的“日本美学关键词”丛书两册:大西克礼《日本侘寂》,和收录了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和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的《日本色气》。日本美学概念中的侘寂、意气、粹、色气、物哀、幽玄由大西克礼、阿部次郎、本居宣长、能势朝次等思想家、哲学家从日本历史、文艺作品中提炼而得,在如今的日本民艺、花道、茶艺、陶艺、服装设计等各个层面,无不闪烁着美神之光芒。相比之下,代表中国古典美学审美的《瓶史》《茶经》《林泉高致》《园冶》《香谱》《陶庵梦忆士》《闲情偶寄》《东京梦华录》等小品笔记,同样光辉璀璨,却囿于文人、士大夫的小圈子,而难以拯救当今审美之硬伤。日本美学探讨身体、感官、情欲、人性,以灵魂自由为终极指向,美物抵心,抵达众生。
书中一段探讨了在戏院和游里等所谓“恶所”开出的恶之花,在道德王国外开辟了另一个美的王国。很像元代落拓的汉族文人,沦为九流之末,所谓“七怜八娼九儒十丐”,尚不如娼妓,只能厕身教坊行院、勾栏瓦肆,倾撒才华,创作出伟大的散曲、杂剧。直到民初,在今天看来的艺术大师们白天撂地,晚上还得“穿巷子”,上妓院里给妓女狎客们使活,后人有评:“嘛表演艺术家,都是妓女的兄弟!”
回应 2019-09-18 11:07 -
日本这种,将“色”视为“美”,将“色”理性化、客观化、美学化的倾向,将“色”从肉体上的欲望延展到“身体”上的艺术,这种思维模式和美学倾向是十分隐晦的,包含压抑而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价值取向影响。而这种美学倾向在日本二次元中也经常出现,色的人物形象,色的服装,暗示性话语和动作等都是其基本展现现实,而这种形式屡见不鲜,是基本的元素。但是色在二次元中还具有两种较为极端的表现形式:一种是高雅的,偏向于...
2020-10-30 20:24 1人喜欢
日本这种,将“色”视为“美”,将“色”理性化、客观化、美学化的倾向,将“色”从肉体上的欲望延展到“身体”上的艺术,这种思维模式和美学倾向是十分隐晦的,包含压抑而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价值取向影响。而这种美学倾向在日本二次元中也经常出现,色的人物形象,色的服装,暗示性话语和动作等都是其基本展现现实,而这种形式屡见不鲜,是基本的元素。但是色在二次元中还具有两种较为极端的表现形式:一种是高雅的,偏向于“身体”艺术的,通过塑造人物,对其仪容、举止、谈吐,符合上层的社交礼仪和高雅价值追求,但是她仍然是在表演,以二次元特有的表现形式、人物塑造方式——就像是在游里里异乎寻常的对美的追求、标准的美学划分、特有的行为模式一样——展开表演,让人们在看她们时,虽然会觉得她们高雅、美丽,但仍然具有色气,仍然是玩乐放松,回避现实世界的地方。而另外一种则是十分直白的“色气”,这表现在“卖肉”“卖腐”“皇段子”等直白露骨的表现形式上,这在市场化和资本化的动漫市场越发普遍,但其实是低级的游里,并不算有很高价值。
所以可见,二次元其实是现代在银幕上的游里。
回应 2020-10-30 20:24 -
日本色気 意气的构造 町人:有金钱而无身份地位的新兴市民阶层,在江户时代住在城市的工商业者,身份上处于“士农工商”四民制的最低层。 色道:为好色情色寻求哲学伦理美学上的依据,并加以哲学上的体系化伦理上的合法化,价值判断上的美学化,形式上的艺术化,从而使“色”这种“非道”成为可供人们追求,修炼,类似宗教的那种“道”,而只有成其为“道”,才可以大行其“道”。本质上就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 “意气...
2020-05-19 12:47
日本色気 意气的构造 町人:有金钱而无身份地位的新兴市民阶层,在江户时代住在城市的工商业者,身份上处于“士农工商”四民制的最低层。 色道:为好色情色寻求哲学伦理美学上的依据,并加以哲学上的体系化伦理上的合法化,价值判断上的美学化,形式上的艺术化,从而使“色”这种“非道”成为可供人们追求,修炼,类似宗教的那种“道”,而只有成其为“道”,才可以大行其“道”。本质上就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 “意气”ぃきじ:一种“气象”,有“气象的精神”的意思,同时,也带有“通晓世态人情”“懂得异性的特殊世界”“纯真无垢的意思” 最能体现“意气”的是条纹花样中的简洁流畅的竖条纹,最“意气”的色彩是鼠灰色,茶褐色,和青色这三种色系,最“意气”的建筑样式是简朴的茶屋,在味觉方面别太甜腻(甘味),适度的带一点色味是最“意气”的。 江户儿:在江湖土生土长的人,以性情直爽,豪放,洒脱著称。 媚态(意气的第一表征):“びたぃ”大体指一种含蓄的性感或性别引力 意气地(意气的第二表征):“いきじ”。顾名思义就是义气有其“地”,也就是有底气,有骨气的意思,也含有倔强矜持,傲气,自重,自爱之意,“意气地”与武士道的理想主义“义理”观念似有深刻联系。 谛观“諦ぬ”(意气的第三表征):“ぁきつめ”是一种洞悉人情世故,看破红尘的心境,从美学上看,“谛观”就是一种审美的静观。 意气的4个对应面 上品——下品:上品和下品首先是对象物品的区分,同时也适用于人和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中的上品和下品一般被认为人事关系,尤其是社会阶层性相关,在人事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用来表达人的趣味本身的性质,上品是高雅的,下品是低下的。 华丽——朴素:这是“对他性”样态上的区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对着他人进行自我主张,或自我主张的强度如何。前者是走出自我存在的样态,后者是沉入自我存在的样态。华丽往往暴露了趣味的低效,而被烙上下品的印记,与此不同的是,朴素,从对他人的关系上看本来就是消极的。因此不可能包含“意气”的媚态。但朴素中显出的某种“寂”(さび)的情调和“意气”中的“谛观”却有可能想通。在讲究品质的情况下,朴素经常被列为上品,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寂”所具有的优雅闲寂的心境。 寂(さび):日本传统美学尤其是俳谐美学的基本概念,在松尾芭蕉及其弟子的俳谐美学创作中得以完美体现,是一种宁静,简素,黯淡的色调,寂然独立,自由洒脱的精神状态。 意气——土气:这是基于异性交往的特殊性,公共社交圈中的价值判断而“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只要这两个词的对峙,其成立具有异性交往的特殊性,那么“意气”中就有了对异性存在的设定。 涩味——甘味:这一对词语是对他者的一种判断,而对自身并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换言之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只是在于针对他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意气的客观表现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自然形式表现出的意气,即自然表现;一是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意气,即艺术表现 竖条纹比横条纹更为意气,原因之一在于竖条纹比横条纹更容易让人感觉到它是平行线。基于人眼的位置水平方向更能明确的展现事物之间的离合关系,因而竖条纹能让人清晰地意识到线条之间的平行对立,而横条纹却只有在线条的相距排列上才能使人意识到线条的延续性,这也就意味着竖条纹的特质,更适合用于把控二元性的张力。另一方面重力的关系也是其中的理由之一,横条纹中透露出一种反抗重力,向下沉稳的凝重感,而竖条纹却具有随重力下降的雨丝或柳条般的轻盈感。第三,与人的感觉或情感的耐受性有关。换言之,当条纹对人的感觉或情感而言显得太过陈腐时,也就是当人的感觉或情感对竖条纹感受迟钝时,横条纹可能会因其清新让人体味到他的意气。 意气在表现上必须具有无专注,无目的性的特点 能称得上是意气的色彩,往往是一种伴有华丽体验的消极的残像(留存在视觉上的印象),意气拥有过去而生于未来,基于个人或社会体验产生的冷峻的见识,支配者作为可能性的意气,我们的灵魂在体味过暖色的兴奋后,终于在作为补色与残像的冷色中归于平静。 壁龛(床の间)日式房间中特意挖出的装饰,用凹式,供壁挂字画,摆放插花等。 建筑上的意气一方面是利用材质差异和布局设计来表现质料因的二元性,一方面又通过建材色彩和采光照明的方式来显示形式因的非现实的理想性。 在研究意气时,从作为客观表现的自然形式或艺术表现形式入手,是近乎徒劳的。我们必须先把意气作为一种意识现象,对他的民族内涵加以阐释性的把握,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去考察他的自然表现形式或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客观表现。简单来说,意气的研究只有在“民族存在的解释学中”方能成立。 意气的立足点就在于对于武士道理想主义和佛教非现实性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对于命运的“谛观”中获得的“媚态”在一起的中自由“生活”,这就是意气 倘若一个民族不能对人的命运持有清醒的观察,对灵魂的自由不能心怀惆怅的憧憬,那么也就不可能从“媚态”中提炼出“意气”来,“意气”的核心意义及其构造,只有从“我们民族存在的自我展示”这一角度加以把控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德川时代的文艺社会 人格主义:阿部次郎在《人格主义》(1922年)一书中提出的哲学概念,强调人是根本的,内在活动的主体,人类存在的统一原理就是“生命” “士农工商”四民制是江户时代社会等级的分别,“士农工商”不单是职业种类的划分,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标识。作为统治阶级的士(武士)处于最上位,其次是“四民”生产不可或缺的食物的“农”,因而有“百姓”(百姓在日语中指农民)是国宝的说法,“工”是生产“可有可无”之产品的人,所以位居农民之下,却位于什么也不生产,却不少赚钱的“商”(商人)只上。
回应 2020-05-19 12:47 -
“意气”的构造 关于书名:应为“意气”,“色气”是“意气”的具体表现 色道的本质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 意气:色气(媚态),傲气(意气地),纯粹(谛观) 华丽/朴素(叶/根),意气/土气(与异性交往时是否解风情),上品/下品(介于中间,价值性与与媚态) ,涩味/甘味(对他者的消极/积极性) 一般来说,在将非现实的理想性加以客观表现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细长的样态。修长的体形显示了肌肉的不发达,但...
2020-03-12 01:36 1人喜欢
“意气”的构造
关于书名:应为“意气”,“色气”是“意气”的具体表现
色道的本质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
意气:色气(媚态),傲气(意气地),纯粹(谛观)
华丽/朴素(叶/根),意气/土气(与异性交往时是否解风情),上品/下品(介于中间,价值性与与媚态) ,涩味/甘味(对他者的消极/积极性)
一般来说,在将非现实的理想性加以客观表现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细长的样态。修长的体形显示了肌肉的不发达,但也更能暗示出灵魂的力量。
我们的灵魂在体验过暖色的兴奋后,终于在作为补色与残像的冷色中归于平静。
“意气”的空间需要“游里灯笼”那样的昏黄的灯光,必须让人的灵魂沉潜下去,并隐约嗅到“香袖”的味道。
意气是一种民族趣味,一种民族存在的自我展示
————————
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
人格主义:人是根本的、内在活动的主体,人类存在的统一原理就是“生命”。
江户时代的本质:政治特权阶层与文化创造力(基于经济)阶层之间的分离和对抗,后者胜利。文化特色包含后者社会上的无权无势、低贱地位。
恶之花:善与美的非一致性(游廊,戏院)
金钱可以保持品格,游女作为社会教育家
江户时代游廊组织结构上的根本矛盾是要女奴隶扮演色界女王,魔法般的诱惑(性欲美化的道场)需要财力维持,否则会显露地狱本相。
男女之道,不只在于立嗣有后(儒),而在于人格的相互之爱。若种族延续是唯一目的,则恋爱中的欢喜/空虚都是浪费能量;对人类而言,生殖行为必须根植于精神生活,是人格的选择/爱慕/融合/欢喜。从生殖欲望中产生恋爱。
西鹤的小说要素:人生偶然命运无常;经济状况最有可能支配恋爱(仓库殷实才是人间天堂之乐)
—————————
”忽而想到东,忽而又想到西,这就是一人独居独寝的乐趣。”
回应 2020-03-12 01:36
-
本来,纯形式的抽象方法,从西洋文化中z寻找和“意气”相类似的词,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对于理解作为民族存在样态的语言文化现象时,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包含着特定的民族性,历史性的某一现象,如果通过人为地随意转换,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其理论化,那么所得到的只不过是h包含了某种现象的类概念而已。要理解文化现象,关键是要完整地,如实地把握其生活的存在形态,不忽略具体事实。 首先,从内涵的角度来...
2019-11-04 19:37
-
日本色気 意气的构造 町人:有金钱而无身份地位的新兴市民阶层,在江户时代住在城市的工商业者,身份上处于“士农工商”四民制的最低层。 色道:为好色情色寻求哲学伦理美学上的依据,并加以哲学上的体系化伦理上的合法化,价值判断上的美学化,形式上的艺术化,从而使“色”这种“非道”成为可供人们追求,修炼,类似宗教的那种“道”,而只有成其为“道”,才可以大行其“道”。本质上就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 “意气...
2020-12-16 23:55
日本色気 意气的构造 町人:有金钱而无身份地位的新兴市民阶层,在江户时代住在城市的工商业者,身份上处于“士农工商”四民制的最低层。 色道:为好色情色寻求哲学伦理美学上的依据,并加以哲学上的体系化伦理上的合法化,价值判断上的美学化,形式上的艺术化,从而使“色”这种“非道”成为可供人们追求,修炼,类似宗教的那种“道”,而只有成其为“道”,才可以大行其“道”。本质上就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 “意气”ぃきじ:一种“气象”,有“气象的精神”的意思,同时,也带有“通晓世态人情”“懂得异性的特殊世界”“纯真无垢的意思” 最能体现“意气”的是条纹花样中的简洁流畅的竖条纹,最“意气”的色彩是鼠灰色,茶褐色,和青色这三种色系,最“意气”的建筑样式是简朴的茶屋,在味觉方面别太甜腻(甘味),适度的带一点色味是最“意气”的。 江户儿:在江湖土生土长的人,以性情直爽,豪放,洒脱著称。 媚态(意气的第一表征):“びたぃ”大体指一种含蓄的性感或性别引力 意气地(意气的第二表征):“いきじ”。顾名思义就是义气有其“地”,也就是有底气,有骨气的意思,也含有倔强矜持,傲气,自重,自爱之意,“意气地”与武士道的理想主义“义理”观念似有深刻联系。 谛观“諦ぬ”(意气的第三表征):“ぁきつめ”是一种洞悉人情世故,看破红尘的心境,从美学上看,“谛观”就是一种审美的静观。 意气的4个对应面 上品——下品:上品和下品首先是对象物品的区分,同时也适用于人和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中的上品和下品一般被认为人事关系,尤其是社会阶层性相关,在人事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用来表达人的趣味本身的性质,上品是高雅的,下品是低下的。 华丽——朴素:这是“对他性”样态上的区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对着他人进行自我主张,或自我主张的强度如何。前者是走出自我存在的样态,后者是沉入自我存在的样态。华丽往往暴露了趣味的低效,而被烙上下品的印记,与此不同的是,朴素,从对他人的关系上看本来就是消极的。因此不可能包含“意气”的媚态。但朴素中显出的某种“寂”(さび)的情调和“意气”中的“谛观”却有可能想通。在讲究品质的情况下,朴素经常被列为上品,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寂”所具有的优雅闲寂的心境。 寂(さび):日本传统美学尤其是俳谐美学的基本概念,在松尾芭蕉及其弟子的俳谐美学创作中得以完美体现,是一种宁静,简素,黯淡的色调,寂然独立,自由洒脱的精神状态。 意气——土气:这是基于异性交往的特殊性,公共社交圈中的价值判断而“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只要这两个词的对峙,其成立具有异性交往的特殊性,那么“意气”中就有了对异性存在的设定。 涩味——甘味:这一对词语是对他者的一种判断,而对自身并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换言之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只是在于针对他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意气的客观表现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自然形式表现出的意气,即自然表现;一是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意气,即艺术表现 竖条纹比横条纹更为意气,原因之一在于竖条纹比横条纹更容易让人感觉到它是平行线。基于人眼的位置水平方向更能明确的展现事物之间的离合关系,因而竖条纹能让人清晰地意识到线条之间的平行对立,而横条纹却只有在线条的相距排列上才能使人意识到线条的延续性,这也就意味着竖条纹的特质,更适合用于把控二元性的张力。另一方面重力的关系也是其中的理由之一,横条纹中透露出一种反抗重力,向下沉稳的凝重感,而竖条纹却具有随重力下降的雨丝或柳条般的轻盈感。第三,与人的感觉或情感的耐受性有关。换言之,当条纹对人的感觉或情感而言显得太过陈腐时,也就是当人的感觉或情感对竖条纹感受迟钝时,横条纹可能会因其清新让人体味到他的意气。 意气在表现上必须具有无专注,无目的性的特点 能称得上是意气的色彩,往往是一种伴有华丽体验的消极的残像(留存在视觉上的印象),意气拥有过去而生于未来,基于个人或社会体验产生的冷峻的见识,支配者作为可能性的意气,我们的灵魂在体味过暖色的兴奋后,终于在作为补色与残像的冷色中归于平静。 壁龛(床の间)日式房间中特意挖出的装饰,用凹式,供壁挂字画,摆放插花等。 建筑上的意气一方面是利用材质差异和布局设计来表现质料因的二元性,一方面又通过建材色彩和采光照明的方式来显示形式因的非现实的理想性。 在研究意气时,从作为客观表现的自然形式或艺术表现形式入手,是近乎徒劳的。我们必须先把意气作为一种意识现象,对他的民族内涵加以阐释性的把握,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去考察他的自然表现形式或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客观表现。简单来说,意气的研究只有在“民族存在的解释学中”方能成立。 意气的立足点就在于对于武士道理想主义和佛教非现实性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对于命运的“谛观”中获得的“媚态”在一起的中自由“生活”,这就是意气 倘若一个民族不能对人的命运持有清醒的观察,对灵魂的自由不能心怀惆怅的憧憬,那么也就不可能从“媚态”中提炼出“意气”来,“意气”的核心意义及其构造,只有从“我们民族存在的自我展示”这一角度加以把控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德川时代的文艺社会 人格主义:阿部次郎在《人格主义》(1922年)一书中提出的哲学概念,强调人是根本的,内在活动的主体,人类存在的统一原理就是“生命” “士农工商”四民制是江户时代社会等级的分别,“士农工商”不单是职业种类的划分,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标识。作为统治阶级的士(武士)处于最上位,其次是“四民”生产不可或缺的食物的“农”,因而有“百姓”(百姓在日语中指农民)是国宝的说法,“工”是生产“可有可无”之产品的人,所以位居农民之下,却位于什么也不生产,却不少赚钱的“商”(商人)只上。 停止记录2020-5-23
回应 2020-12-16 23:55 -
暂时改个名 (拒绝走心。)
一下内容均来节选自《日本色气》。 1、“色道”就是为好色、情色寻求哲学、伦理、没学上的依据,并加以哲学上的体系化、伦理上的合法化、价值观上的美学化、形式上的艺术化。 2、“好色”很大程度上是“好美”,“色道”归根结底为“美道”。这种“美”是人之美,而人之美的载体是身体,因而是“身体之美”。 3、“色道”作为一种“美道”,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身体修炼的宗旨、内容和方法,更在此基础啊上产生了以“意气”为...2020-12-13 18:49
一下内容均来节选自《日本色气》。
1、“色道”就是为好色、情色寻求哲学、伦理、没学上的依据,并加以哲学上的体系化、伦理上的合法化、价值观上的美学化、形式上的艺术化。
2、“好色”很大程度上是“好美”,“色道”归根结底为“美道”。这种“美”是人之美,而人之美的载体是身体,因而是“身体之美”。
3、“色道”作为一种“美道”,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身体修炼的宗旨、内容和方法,更在此基础啊上产生了以“意气”为中心、涵盖了“通”、“粹”等在内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和范畴。
(1)“通”侧重外部行为表征。“通者”需要精通人情世故,需要在诚实率真的同时也会使用心计手腕,需要在自然本色中讲究手段,穿着打败要潇洒不俗,言谈举止要从容得体。
(2)“粹“强调内在的精神修炼。根本表征在游廓中追求一种超拔的“纯粹”、一种“纯爱”,不带世俗功利性,不落婚嫁俗套,不胶着、不执着,只为两情相悦。
(3)“意气”总其成,并上升为综合的美感表征乃至审美观念。
第一是是媚态,排斥现实性和真实性,只要一种暧昧的理想主义,不承认既有的婚姻、家庭等伦理道德。
第二是意气地,有底气、有骨气、傲气的意思,也含有矜持、倔强、自重自爱之意。
豪放,不沾金钱等浊物,不知东西的价钱,不说没志气的话。
第三是谛观,是一种洞悉人情世故、看破红尘后的心境。是失望后的看得开的超越的心境,一种审美的静观。
4、与“物哀”的关系。
物哀”是古代王朝宫廷的产物,“意气”则是近世都市社会的产物;“物哀”之美带有古典性,“意气”之美带有“前现代”市井文化的性质;“物哀”属于情感美学、心理美学的范畴,“意气”属于身体美学的范畴;“物哀”强调“悲哀”的审美化,具有消极的、反省的、内向的性格,“意气”却强调酒脱、超越、想得开、看得开的“谛观”,即审美的静观,是一种积极的、外向的行动的性格。 引自 导读 回应 2020-12-13 18:49 -
九拾一 (时间飞快)
其实,“意气”到底是什么,九鬼周造《意气的四个对应面》一节中做过明确的说明 所谓意气,正如以上所说的它在汉字的字面上写作“意气,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气象”,有“气象的精粹”的意思,同时,也带有“通晓世态人情”“懂得异性的特殊世界”“纯正无垢”的意思。 .....可见,“媚态”只是一种身体审美的过程,是一种唯美的追求,因而它与“真”与“善”都是对立的。“媚态”排斥现实性和真实性,只要一种瞹昧的理想主义;...2020-12-02 11:48
-
日本这种,将“色”视为“美”,将“色”理性化、客观化、美学化的倾向,将“色”从肉体上的欲望延展到“身体”上的艺术,这种思维模式和美学倾向是十分隐晦的,包含压抑而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价值取向影响。而这种美学倾向在日本二次元中也经常出现,色的人物形象,色的服装,暗示性话语和动作等都是其基本展现现实,而这种形式屡见不鲜,是基本的元素。但是色在二次元中还具有两种较为极端的表现形式:一种是高雅的,偏向于...
2020-10-30 20:24 1人喜欢
日本这种,将“色”视为“美”,将“色”理性化、客观化、美学化的倾向,将“色”从肉体上的欲望延展到“身体”上的艺术,这种思维模式和美学倾向是十分隐晦的,包含压抑而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价值取向影响。而这种美学倾向在日本二次元中也经常出现,色的人物形象,色的服装,暗示性话语和动作等都是其基本展现现实,而这种形式屡见不鲜,是基本的元素。但是色在二次元中还具有两种较为极端的表现形式:一种是高雅的,偏向于“身体”艺术的,通过塑造人物,对其仪容、举止、谈吐,符合上层的社交礼仪和高雅价值追求,但是她仍然是在表演,以二次元特有的表现形式、人物塑造方式——就像是在游里里异乎寻常的对美的追求、标准的美学划分、特有的行为模式一样——展开表演,让人们在看她们时,虽然会觉得她们高雅、美丽,但仍然具有色气,仍然是玩乐放松,回避现实世界的地方。而另外一种则是十分直白的“色气”,这表现在“卖肉”“卖腐”“皇段子”等直白露骨的表现形式上,这在市场化和资本化的动漫市场越发普遍,但其实是低级的游里,并不算有很高价值。
所以可见,二次元其实是现代在银幕上的游里。
回应 2020-10-30 20:2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
全场一本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8.5分 117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7天前曾上架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弓刀)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评分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雾岛夜随)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日本色气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匡匡 2019-12-30
细细读完,乐在其中。相当干燥脱水的学术文集。九鬼周造用西学方法论建构东洋美学的意气概念,拓宽拓深它的内涵外延,属于对色道的立;阿部次郎做足史料考据的功夫,深掘并整全好色文学的谱系,态度上却倾向对古典色道的扒皮,属于破;两人的言说放在一本书里前后对照的读,趣味满溢,也各有一理,让干燥并不流于枯燥。阿部次郎甚至颇有女性主义视角,以其立足点审度,所谓色道,作为性欲美化的道场,它终归是男性单方面对于女性的... 细细读完,乐在其中。相当干燥脱水的学术文集。九鬼周造用西学方法论建构东洋美学的意气概念,拓宽拓深它的内涵外延,属于对色道的立;阿部次郎做足史料考据的功夫,深掘并整全好色文学的谱系,态度上却倾向对古典色道的扒皮,属于破;两人的言说放在一本书里前后对照的读,趣味满溢,也各有一理,让干燥并不流于枯燥。阿部次郎甚至颇有女性主义视角,以其立足点审度,所谓色道,作为性欲美化的道场,它终归是男性单方面对于女性的赏玩,箭头永远是单方向的。女子的色气之美,不过是对这套观念的内化与迎合。不管九鬼如何强调色气之美应当在功利与实用之外的世界摇曳。但在男性确立的何谓美的规范里:妻,是符合实用价值、出于实用考虑的物件儿;妾,是满足肉身欲念,外加生育价值的物件儿;唯有妓,才是寄托审美需求及爱恋的对象,然而也依然是物件儿。 (展开)
0 有用 方悄悄 2019-10-30
通俗好看的论文集
3 有用 冬至 2019-11-24
先读译者的序,觉得讲得很清楚,但翻到九鬼周造的原文,比较懵逼,作者心太野了,是满足了自己旁征博引的爽感,但显得比较牵强,越写越像东西方美学大杂烩。
1 有用 某四 2019-10-03
【2019108】茶道、花道、香道、剑道、武士道,听上去都还蛮有品的,要么别致清雅,要么英猛刚烈,菊与刀嘛,各种酷各种美。色道就……总觉得是封建糟粕【喂】然而大和民族的知识分子们真的好擅长把不上道的东西合理化呢,这一通编排,竟然颇有些可读性。 在我看来,所谓“意气”,大约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带着飒劲儿和古早味道的日式性感(也被描述为男女之间的“性张力”),而曾经师从海德格尔的九鬼周造老师写的那篇《“... 【2019108】茶道、花道、香道、剑道、武士道,听上去都还蛮有品的,要么别致清雅,要么英猛刚烈,菊与刀嘛,各种酷各种美。色道就……总觉得是封建糟粕【喂】然而大和民族的知识分子们真的好擅长把不上道的东西合理化呢,这一通编排,竟然颇有些可读性。 在我看来,所谓“意气”,大约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带着飒劲儿和古早味道的日式性感(也被描述为男女之间的“性张力”),而曾经师从海德格尔的九鬼周造老师写的那篇《“意气”的构造》,却充满学究气地使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阐释这种“性张力”,这实在太不性感了……但还算新鲜,呃,那个六棱子图式真惊呆我了。相比较而言,后面选译的阿部次郎所著《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中对“意气”的漫谈就有趣多了,涨了不少冷知识,比如江户时代的男妓经常以香具生意掩护身份…… (展开)
3 有用 秉存 2019-11-28
从结构主义、阐释学、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入手阐释美,总让我感觉不舒服。这更近似于西方的传统,好像说明白了,但其实什么都没有,只剩一些辛苦而沦为背景的概念与模型。我总是渴望东方能从传统中渐渐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现代性的论述方式,而不是跟从着西方亦步亦趋。 《阴翳礼赞》这样的好文章究竟是少有,不是投身文学之人,无论专攻哲学、历史等,性情之中总少一种风流,体现在文气上则为缺一份流荡。 而本书的实用价值是高的... 从结构主义、阐释学、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入手阐释美,总让我感觉不舒服。这更近似于西方的传统,好像说明白了,但其实什么都没有,只剩一些辛苦而沦为背景的概念与模型。我总是渴望东方能从传统中渐渐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现代性的论述方式,而不是跟从着西方亦步亦趋。 《阴翳礼赞》这样的好文章究竟是少有,不是投身文学之人,无论专攻哲学、历史等,性情之中总少一种风流,体现在文气上则为缺一份流荡。 而本书的实用价值是高的,我借此粗略了解了江户时代的社会风貌,间隙看黑泽明《七武士》的时候能做到对不言的背景心下了然。 (展开)
0 有用 西南季风 2021-01-20
“色气”美与“物哀”美并行不悖,了。“色”由心生,心在个体经历的打磨下催出生气,以此展现。究竟怎样才是美?有载体,有欲望便成就之。新浪潮曾言“回忆的影像最真实”,“色”不外乎也是一种心灵的臆想。
0 有用 blue wave 2021-01-19
从文化窥探历史
0 有用 #Pentagon# 2021-01-18
读的时候 产生了很多“原来如此”的时刻。
0 有用 KCASK 2021-01-16
“年轻时无色,就没有青春朝气;年老时无色,就会黯淡而乖僻。世间所谓“色气”者,就是对所喜所爱的追求,并不单单是淫欲。士无色不招人眼,农无色不生嘉禾,工无色不显手巧,商无色没有人缘,天地间若无色,则昏天黑地、死气沉沉。”
0 有用 读书的不再犹豫 2021-01-10
泛读。九鬼周造的《意气的构造》值得再度。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藤本箕山《色道大镜》、柳泽淇园《独寝》、井原西鹤《好色一代男》等有机会可以翻阅。 对德川时代的“士农工商”的阶级有了一定了解,其中由町人主导的仅限于局部的游里文化与社会整体的儒家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契合尤为值得关注。与平安朝单纯的唯美主义不同,这之中有对传统伦理的反思和一定程度的超越,但总体来看,却还是流于肤浅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