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原文摘录

  • 更有不少家长把学校教育当作饭店的自助餐,可以满足他们所有的心愿。 这样想真是笑死人了。 学校教育有如营养午餐,大部分的人负担得起的价位,不会太精致可口,也不至于难吃到哪里去,不想吃的学生请额外花钱去学校商店解决。换句话说,一套规则,一定有你家小孩占上风的场面,也一定有风向不对的日子,这才是学校教育,想吃高级自助餐的人请找家教、补习班或者更小班、更贵的私校定制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能够同蔡妈妈这样的家长长期相处,真是辛苦你了,不讳言,我有点同情你。像她这样的家长,这几年只会多不会少。 蔡妈妈常以“模范母亲”自居,一副为儿子南征北讨的好妈妈形象。她真的爱她的小孩吗?这点,我不清楚你是怎么想的,我提出我的一点想法,你不妨听听看。在我眼中,蔡汉伟的母亲是很可怕的,她根本就在用尽心机把自己的儿子送入深渊。 她时常打电话来对我训话,指摘我对蔡汉伟的关注太少了,她说,只要我对她儿子释放出多一点善意,久而久之他就会被我的诚意打动。 殊不知,每一次她打电话骚扰我,无形中也在加深我对蔡汉伟的憎恶。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我的良心告诉我,我的身心状态已不适合当老师了。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你当家教的,也见识过这种家长吧:把自己的小孩打包成一团,丢给外人。满两岁丢给幼儿班,大一点丢给幼儿园,之后换成小学,小学很早就放学怎么办?别慌,有安亲班。进入青春期,怕小孩会利用闲暇时间做坏事,便往补习班送。此类家长似乎很害怕和自己的孩子单独相处,急着把小孩的时段切割成好几块,安插不同的活动,每个活动有不同的外包负责人。基本上,他们表现出来的立场,即寒暑假带小孩旅游一趟,定期缴纳儿女的学杂支出和补习费用,手头尚宽的话,再负担一两项才艺项目,便尽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之前,有家长跟校方提议,说希望增加课后辅导时长,我很讶异,禁不住想:你们有多么不想看见自己的小孩啊!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你还年轻,你可想过,像你这种受过完整教育、有主见的新时代女性,换成母亲的身份之后,真能保持距离,不插手学校老师的工作?不把自己的责任外包给他人?你有多少自信,自己不会变成蔡汉伟的妈妈那样?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这或许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我母亲从自己的人生舞台走了下去,把我和妹妹推上场。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对五六岁的我而言,这部分的学习有点难度,我混淆了一些符码的意义,出错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母亲从来不掩饰她的失落与沮丧。相反地,如果我答对的概率很高,母亲也不吝于绽放微笑,拍拍我的肩膀,赞许我的聪颖。 母亲两极化的反应,让我成了一个非常好胜、得失心很重的人;此外,为了和喜怒无常的母亲相处,我变得很敏感、很擅长察言观色。这些人格特质的好坏,长大后很难分说,但对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而言,我觉得太沉重了。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母亲脸色沉了下来,叫来电视前的小表妹,把铅笔交给她,要她写写这些题目。 小表妹迟疑了一下,看了我一眼,但在我母亲有些紧迫的注视下,她硬着头皮回答那些题目。小表妹在补习班补英文,几分钟后,她交出自己的答案。 母亲上下浏览了一会儿,神色更难看了,她转向我,音量高起来,当着小表妹的面,把我从头到脚数落一顿:“你看,人家表妹小你一岁,花的时间比你短,错得比你少,你在做题目时,认真想过我之前教过的语法吗?你是不是在敷衍了事?” 小表妹没有看我,双手抓紧自己的裙子。 我垂下头,一股不快的情绪在胸中扩散。 一条鸿沟在我与小表妹之间形成,她找我玩,我冷冰冰地回应,几次下来,她似乎理解了什么,转身投向电视,不再找我说话了。我以为自己会很高兴,然而并没有,我反倒更厌恶自己。姑姑来接小表妹的那一天,她站在玄关,转过身来,有些紧张地伸手跟我道别。 至于我的回应呢?我忘了。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小表妹之后的发展和我有些类似,一路念着第一志愿,大学甫毕业,拿着丰厚的奖学金继续读硕士。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与她均非常出色,我们都是好孩子,没有相互比较的必要。但在我们很小的年纪,我的母亲把我们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宣布只有一个人可以走出来,小表妹走了出去,我却被留在笼子里。这件事情伤我很深,近二十年了,我还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在被母亲斥责的当下,我与表妹的视线在空中短暂地交会了一秒。 她看我的眼神带着同情。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认真说来,顺从从来不是母亲最渴望的亲子关系,但一旦我们表现出顺从的姿态,她的表情会很和悦,我和妹妹也能避掉抗拒所带来的冗长的唠叨。长期演变下来,顺从成了我和妹妹最明智的选择。面对母亲不断膨胀的美好蓝图,我们不再细想,点头说好。 母亲渐渐觉得她是对的,所有逸脱计划的事物都是不合理的、对小孩有害的。 母亲不止一次表明,她不喜欢虎妈那套高压教育的方法,那会损及小孩的独立与自主。母亲想成为开明的母亲。不过,她在不知不觉中,也走上了类似虎妈的路。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我的父亲人很好,他具备许多值得称道的人格特质,诸如诚恳、随和、老实、孝顺及埋头苦干,等等。我的祖父母对这个儿子赞不绝口,与父亲共事过的同事会说他是令人愉快的合作伙伴。但我的父亲有个小小的缺点:他很厌恶处理他人的情绪。 偏偏他又娶了一个聪明美丽,却也非常情绪化的女人。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鉴于我在小学即立下显赫的战功,母亲不假思索,完全比照教育我的方式,给她设计了一系列的补充教育。母亲很乐观,她坚信自己可以复制出第二个成功的小孩,甚至更好。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当她停止大吼、停止用戏剧化的技巧去铺陈她的痛苦时,我反而看到母亲最真实的一面:她很寂寞,她希望我们多重视、多亲近她一些。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母亲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带给我和妹妹不可计量的伤害,但都无法磨灭一个事实:她很想要把我们给“教好”,她比任何人都热衷做母亲,读了很多亲子教育相关的书,也不吝啬去请教他人。有一点毋庸置疑,她确实是爱着我和妹妹的。 只是她不知道该怎么爱我们——这两个出自她,但又和她不同的生命。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之前,我提过了,母亲很不乐见虎妈的教育风格,她想成为开明的父母,给小孩子发言的机会,注重孩子的情绪。这是她的说法。我长大一点后也发现了,母亲是给了我们发言的机会,但纳入参考的概率很低;她重视我们的情绪,但更要求我们重视她的情绪。 直至今日,她仍认为她是民主、开明的母亲,她仍相信我的成就来自她的教育方式,但我们不谈妹妹,妹妹是她至今解不开的一道难题。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小孩不是满足家长欲望、想象的容器,或者载体。 小孩也不是黏土,任由家长恣意妄为地往自己喜爱的方向捏来揉去。 矫情一点说吧,小孩子有自己的生命,他们属于自己,不是家长或任何人的所有物。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为了原生家庭,母亲不停地工作,直到年岁大了,才仓促嫁给了父亲-一个完全不适合走入婚姻的人。这也是我多年来的感悟,有些人就是不适合走入婚姻,或者为人父母。但在二三十年前,一般人不会想得这么远,他们觉得只要孩子生下来,把孩子带来人世间的男女自然能胜任父母的角色,这实在是很天真的幻想。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爱我像爱一个玩具,兴致一来就抓过去说几句话,兴致走了便径自逍遥去,把我搁在后头。我升小学四年级那年,有一回父亲结束午睡,他那天心情不错,叫我过去陪他聊天。第一句话就问我:“你现在在二年级几班啊?”我瞪大眼,像有一枚锤子掉入心的最深处,我没好气地告诉他:“我升四年级了。”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母亲的童年很短,教育又匮乏,成婚之后,她不用汲汲营营于挣钱,一有余裕,就带两个儿女去书店转转。母亲会先挑一本书,凝神读起来,她一陷进去,那就完了,至少三十分钟起跳,我和弟弟只得在茫茫书海中,拣选一两个可以共度半小时的对象。 我和弟弟一开始挑的是图画书,文字很少,图片很多,两个三四岁的小孩一起看,一起天马行空地讨论。母亲有时会放下手上的书,走过来为我们念上一段,念的时候她的指尖会跟着字走。一个字出现了五次、十次、更多次,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懂它了。母亲很少停在一个字上,严肃地告诉我们:这个字是“小”,那个字是“大”。没有,她只是为我们讲故事,没有强迫,也不计较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她只是为我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偶尔读到一半,书店要打烊了,我和弟弟就央求母亲让我们买下手上正在阅读的书。母亲的魔法便开始了,她会把那本书接过去,用一种鉴赏珍品的眼光细心打量,沉吟半晌,很正经地问我们:“你们很确定,要带这本书回家?”待我和弟弟点头,她会不厌其烦地再问一次:“你们非常确定,带这本书回家,你们真的会读?”这时,我和弟弟多少会面露犹豫,把那本书取过来,模仿母亲,以鉴赏珍品的心态细心打量。有时我们会放弃,说这本书没那么重要,有时我们会坚持到底,请母亲买下这本书。母亲结账后,会慎重地把那本书交付给我们,同时告诉我们:“知识是很宝贵的。”我们接过那本书,仿佛打了一场胜仗,书是我们的战利品。 这是我自幼误打误撞习得的深刻道理:知识是很宝贵的。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 当晚,老师打电话给母亲,问母亲有没有栽培我日后参加跳级考试的心意,母亲很委婉地拒绝了。这通电话的存在,我到高中才知道,知情的当下很埋怨母亲,怎么不让我跳级?这样我的升学进程会比一般人快。母亲骂我:“童年已经很短了,只有笨蛋才急着快跳。” 这是母亲心底的痛处,她的求学时光太短了,小学六年不足以消化她满脑子的求知欲。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2-06-28 19:37:04
<前页 1 2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