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波兰尼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市场的无节制扩张是灾难性的,但是其扩张是持续的、有普遍理论的;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是必需的,但在实践中往往是被动的、缺乏系统理论和计划,因此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重提波兰尼,意在批评新自由主义走得太远。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读者可能要面对本书提出的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即怎么构造一个既包容又制约市场的社会,如何探索关于社会保护性的一般原则和理论。这会是对波兰尼思想的一个革命性的发展。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
时隔13年,恰逢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新修订的《大转型》出版上架了。这当然是巧合,但似乎冥冥之中也有某种理论关联。10多年前我们在中国大陆第一次翻译出版这本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的时候,“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还非常多,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反思还远没达到今天的水平。很快,全球金融危机用现实教育了大家,而对市场经济作出最具原创性批判的波兰尼,也迅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成为炙手可热的思想家。如今,不管是政府、学界还是公众,对市场都有了相对清醒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如今问题的复杂性似乎又超出了单纯的市场经济对社会的破坏所能涵盖的范围。当下,我们还能从波兰尼那里学到更多东西吗?
虽然写作当时面对的具体情况和今日已大不相同。但这本书所描述的问题和相应的分析完美适应当下的情况。仿佛这本书是昨天写的一样。 作者知识丰富思考又很务实、深刻。这本书确实是一部跨越了时间的经典。 这也反映出人类对社会的探索在这7、80年间并没有太大突破,甚至现在大家对社会的认识似乎还不及当年。在当时的资本主义上打了这么久的补丁,可是是需要先破才能立了。
19世纪文明的坍塌,根本原因在于对创建自发调节的市场的乌托邦幻想,从而使得我们的自然和社会从属于经济,经济制度为社会制定法则。实践证明,忽视社会相对于经济的首位性,只会作茧自缚。上世纪的经济大萧条以及随之而来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最好的例证。作者认为,全国性市场的出现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经济领域从政府控制中渐进、自发地解放出来的结果,相反,市场是政府出于非经济目的、有意识地甚至有时是粗暴干涉的结果。出于对自然的保护和基本人权的保障,市场必须被规制,但是规制既扩展了自由,也限制了自由,如何掌握自由和规制之间的平衡,是国家治理的学问。就像作者在片尾呼吁的那样,自由与和平应该成为我们奋斗的方向,“社会整合的进展应该伴随着自由的增长,计划的发展应该包括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加强”。
1.波兰尼全文的立意在最后一章突显:他讨论的中心是对“自由”这一概念的认识(不得不说此选题仍然相当依照传统西方普世价值观)。在他看来,没有完全的自由;完全的自由最终会导向崩溃,进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束缚。自由的实现需要立足于“平等”,需要考量社会的功效;实现“自由”无异于“戴上脚镣跳舞”。“只要他是真诚地试图为所有人创造更多的自由,他就无须惧怕权力或计划会转而与他作对,并毁坏他以它们为工具正在建立的自由”,与君共勉!2.在这本书里波兰尼并没有随时随地在点“嵌入”这一概念,然而经过国内考试制度压缩后,这本书在众多考生心目中等于“嵌入”这一概念。个人觉得相当遗憾,因为这本书非常精彩,光是“嵌入”这一概念是不能把此书立意看得通透3.这一版本的翻译不得不说很流畅,给的注释也相当充足完备,好评。
读到最后一章,弃阅 疯狂的掉书袋,说好听点叫需要沉下心阅读,说难听点就是装逼。。各种大词和人物疯狂堆砌,好像在看哔站二次元网左的黑话文。“从xxx到xxx”这个句式基本两页就出现一次,xxx就是各种人名、法律条文和思想流派。 归根结底就说一件事:纯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一个谎言 说真的非常像国内某些好为人师的文科知识分子(编制内)写的东西,论证非常浅而大,最接受不了的是用三分之一篇幅重复的在讲市场机制在历史上的从属性,用南太平洋部落互换礼物来论证市场的从属,也亏他想的出来。 太没意思了,看看斯蒂格利茨写的序言就可以了。
明明已经有黄树民的经典译本了啊……
1815-1914的和平百年源自四种制度:实力均衡体系;金本位制;自我调节的市场;自由主义国家。大转型则指,建立自我调节市场体系的乌托邦努力终于在二十世纪中叶导致了世界秩序的崩溃,经济自由被新政或法西斯取代。波兰尼反对奥地利学派,强调普遍的逐利动机本身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在19世纪之前,市场经济从来扮演的是社会的从属性角色,人类的经济浸没/嵌入在社会关系中,在早期共同体中,人们的行为原则是互惠、再分配和家计。由国家强力推动,向自发调节的市场的转变代表了社会结构的彻底转型:一切社会关系嵌入经济制度。这种自由市场世界是极不自然、不道德的,它将劳动力、土地都商品化,带来极大的贫困和不平等,有自我毁灭趋向,激发社会的反向运动。反向运动一方面缓冲了自由主义乌托邦让其落地,另一方面最终解构了这一体系。
昨天来上海列车上加上今天一整天看完的一本书。 这翻译,简直记不起上一个《巨变》版本跟这本书是同一本书了。 市场化扩张遭遇到社会的自发抵制,社会科学的老调重弹。重读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如何在后基督教世界拯救个人自由的议题,法西斯的阴霾之后,波兰尼忧心忡忡… 而且从全新抽象高度重新说明了计划/市场经济这种说法的荒谬性,精彩。
叹为观止的广博,推翻了我的许多固有观念。这才是理想的PPE吧。
重读。补标。
在此之前马克思已经预言了市场扩张的不可持续性,而20世纪恰恰是这场灾难不断扩大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先恐后地扩张自身的殖民市场,必然会演化成世界大战,如果20世纪的历史还不能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市场扩张本身就跟帝国主义的扩展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听到马克思和波兰尼的警告。
虚拟商品理论值得一看,不过全书经济史叙述太多,干货不多。主要的洞见是,自由资本主义要么导向shzy,要么f西s。
这版的翻译比之前黄树民那版好太多了,书本身一般,倒是赵鼎新的书评《奥地利“阴谋”:在波兰尼和哈耶克间摇摆的世界》令人击节叹赏https://mp.weixin.qq.com/s/6v8Zqw-L5wUQZQPs7ZZcwA
19世纪文明为什么会走向崩溃?也即:不列颠帝国主导的自由贸易时代为何维持不下去,劳动力自由流动、土地自由买卖、金本位制为核心的自由市场制度如何出现又导致了什么巨大问题,是不是存在一个阴谋集团故意引入了干涉主义破坏了自由社会的美好运作。由此作者讲述了市场的诞生、劳动力商品化的本质、金本位制的世界作用、社会的保护反应、干涉主义的起源、阶级的作用机制、土著民族崩溃的真实原因等等。全书的论战性质很浓,处处可见对以马尔萨斯、李嘉图、米塞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反驳甚至嘲讽。作者对人类真实动机的叙述和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揭示也十分精辟。书中谈论的问题很重要,对自己观点的论证也很有力,对观察当代中国非常有启发力,因此读一遍是不够的。我决心把卡尔·波兰尼的其它著作也找来阅读。
经济社会学的经典名著,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针对法西斯运动兴起现象的众多分析著作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个人感觉二战后由于法西斯运动被彻底否定,这一系列研究的价值反而被忽视。全书最喜欢的观点是对国际金融这一没有对应组织和实体的隐秘力量的关注,国际金融家们才更是“隐形委员会”。
看中文版复习一下,原版是以前上课快速通读的;然而,确实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习,翻译很多地方不通畅,我就只能不停回想或者回看英文了。。。以前的读书报告上直接写着“(rebuilding society + market) VS state,” 也是难为老师看懂了...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金融学等都大有裨益,很多哲学家和政治人物(边沁、休谟、马尔萨斯、普鲁东)思想观念评点,把人类历史从复杂性现象中予以澄清。本书结构布局有多重复杂结构,思考问题复杂度让人敬畏。经济社会史的梳理,从欧洲中世纪到近代,人类如何因可自动调整的市场化体系梦想而被改变;土地、劳动和货币此三个虚拟意义的商品充分被商品化,如何会引发反向的社会保护运动;不同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如何应对的是同一大类问题;现代西方的工人阶级诞生于英国废止Speenhamland Law的时代,赤贫者->穷人被逐渐视作要改造利用的对象,进入劳动力市场 。最初因学习金本位而读,波兰尼高度赞誉金本位,悲怆地指出其崩溃引发世界性悲剧;关税、央行、殖民地争夺有了新的金融视角的阐释
果然这种巨著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才能读完(其实主要原因是翻译的太烂)。
> 大转型
133 有用 活字文化 2020-03-03 11:12:20
波兰尼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市场的无节制扩张是灾难性的,但是其扩张是持续的、有普遍理论的;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是必需的,但在实践中往往是被动的、缺乏系统理论和计划,因此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重提波兰尼,意在批评新自由主义走得太远。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读者可能要面对本书提出的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即怎么构造一个既包容又制约市场的社会,如何探索关于社会保护性的一般原则和理论。这会是对波兰尼思想的一个革命性的发展。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
59 有用 salt 2020-03-09 19:56:00
时隔13年,恰逢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新修订的《大转型》出版上架了。这当然是巧合,但似乎冥冥之中也有某种理论关联。10多年前我们在中国大陆第一次翻译出版这本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的时候,“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还非常多,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反思还远没达到今天的水平。很快,全球金融危机用现实教育了大家,而对市场经济作出最具原创性批判的波兰尼,也迅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成为炙手可热的思想家。如今,不管是政府、学界还是公众,对市场都有了相对清醒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如今问题的复杂性似乎又超出了单纯的市场经济对社会的破坏所能涵盖的范围。当下,我们还能从波兰尼那里学到更多东西吗?
31 有用 acsaga 2021-02-20 13:21:42
虽然写作当时面对的具体情况和今日已大不相同。但这本书所描述的问题和相应的分析完美适应当下的情况。仿佛这本书是昨天写的一样。 作者知识丰富思考又很务实、深刻。这本书确实是一部跨越了时间的经典。 这也反映出人类对社会的探索在这7、80年间并没有太大突破,甚至现在大家对社会的认识似乎还不及当年。在当时的资本主义上打了这么久的补丁,可是是需要先破才能立了。
20 有用 维特根斯坦的猫 2020-12-17 22:13:22
19世纪文明的坍塌,根本原因在于对创建自发调节的市场的乌托邦幻想,从而使得我们的自然和社会从属于经济,经济制度为社会制定法则。实践证明,忽视社会相对于经济的首位性,只会作茧自缚。上世纪的经济大萧条以及随之而来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最好的例证。作者认为,全国性市场的出现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经济领域从政府控制中渐进、自发地解放出来的结果,相反,市场是政府出于非经济目的、有意识地甚至有时是粗暴干涉的结果。出于对自然的保护和基本人权的保障,市场必须被规制,但是规制既扩展了自由,也限制了自由,如何掌握自由和规制之间的平衡,是国家治理的学问。就像作者在片尾呼吁的那样,自由与和平应该成为我们奋斗的方向,“社会整合的进展应该伴随着自由的增长,计划的发展应该包括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加强”。
38 有用 Connie_Connie 2021-03-22 21:44:36
1.波兰尼全文的立意在最后一章突显:他讨论的中心是对“自由”这一概念的认识(不得不说此选题仍然相当依照传统西方普世价值观)。在他看来,没有完全的自由;完全的自由最终会导向崩溃,进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束缚。自由的实现需要立足于“平等”,需要考量社会的功效;实现“自由”无异于“戴上脚镣跳舞”。“只要他是真诚地试图为所有人创造更多的自由,他就无须惧怕权力或计划会转而与他作对,并毁坏他以它们为工具正在建立的自由”,与君共勉!2.在这本书里波兰尼并没有随时随地在点“嵌入”这一概念,然而经过国内考试制度压缩后,这本书在众多考生心目中等于“嵌入”这一概念。个人觉得相当遗憾,因为这本书非常精彩,光是“嵌入”这一概念是不能把此书立意看得通透3.这一版本的翻译不得不说很流畅,给的注释也相当充足完备,好评。
6 有用 101避难所 2024-01-31 14:42:53 河南
读到最后一章,弃阅 疯狂的掉书袋,说好听点叫需要沉下心阅读,说难听点就是装逼。。各种大词和人物疯狂堆砌,好像在看哔站二次元网左的黑话文。“从xxx到xxx”这个句式基本两页就出现一次,xxx就是各种人名、法律条文和思想流派。 归根结底就说一件事:纯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一个谎言 说真的非常像国内某些好为人师的文科知识分子(编制内)写的东西,论证非常浅而大,最接受不了的是用三分之一篇幅重复的在讲市场机制在历史上的从属性,用南太平洋部落互换礼物来论证市场的从属,也亏他想的出来。 太没意思了,看看斯蒂格利茨写的序言就可以了。
2 有用 sub rosa 2022-11-12 15:47:31 福建
明明已经有黄树民的经典译本了啊……
2 有用 Hier Tanze 2023-01-03 14:52:41 上海
1815-1914的和平百年源自四种制度:实力均衡体系;金本位制;自我调节的市场;自由主义国家。大转型则指,建立自我调节市场体系的乌托邦努力终于在二十世纪中叶导致了世界秩序的崩溃,经济自由被新政或法西斯取代。波兰尼反对奥地利学派,强调普遍的逐利动机本身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在19世纪之前,市场经济从来扮演的是社会的从属性角色,人类的经济浸没/嵌入在社会关系中,在早期共同体中,人们的行为原则是互惠、再分配和家计。由国家强力推动,向自发调节的市场的转变代表了社会结构的彻底转型:一切社会关系嵌入经济制度。这种自由市场世界是极不自然、不道德的,它将劳动力、土地都商品化,带来极大的贫困和不平等,有自我毁灭趋向,激发社会的反向运动。反向运动一方面缓冲了自由主义乌托邦让其落地,另一方面最终解构了这一体系。
4 有用 蒜鸟君🐤 2021-09-01 19:42:16
昨天来上海列车上加上今天一整天看完的一本书。 这翻译,简直记不起上一个《巨变》版本跟这本书是同一本书了。 市场化扩张遭遇到社会的自发抵制,社会科学的老调重弹。重读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如何在后基督教世界拯救个人自由的议题,法西斯的阴霾之后,波兰尼忧心忡忡… 而且从全新抽象高度重新说明了计划/市场经济这种说法的荒谬性,精彩。
6 有用 Untitled 2020-11-05 15:57:32
叹为观止的广博,推翻了我的许多固有观念。这才是理想的PPE吧。
2 有用 宇凡 2021-04-20 11:04:38
重读。补标。
2 有用 愚公∞ 2022-11-12 15:41:49 贵州
在此之前马克思已经预言了市场扩张的不可持续性,而20世纪恰恰是这场灾难不断扩大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先恐后地扩张自身的殖民市场,必然会演化成世界大战,如果20世纪的历史还不能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市场扩张本身就跟帝国主义的扩展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听到马克思和波兰尼的警告。
1 有用 🌴សាឡុត ស🪷 2022-06-30 21:55:10
虚拟商品理论值得一看,不过全书经济史叙述太多,干货不多。主要的洞见是,自由资本主义要么导向shzy,要么f西s。
3 有用 林下何须问 2022-07-04 11:27:28
这版的翻译比之前黄树民那版好太多了,书本身一般,倒是赵鼎新的书评《奥地利“阴谋”:在波兰尼和哈耶克间摇摆的世界》令人击节叹赏https://mp.weixin.qq.com/s/6v8Zqw-L5wUQZQPs7ZZcwA
1 有用 Machiavellicn 2023-03-18 22:47:35 北京
19世纪文明为什么会走向崩溃?也即:不列颠帝国主导的自由贸易时代为何维持不下去,劳动力自由流动、土地自由买卖、金本位制为核心的自由市场制度如何出现又导致了什么巨大问题,是不是存在一个阴谋集团故意引入了干涉主义破坏了自由社会的美好运作。由此作者讲述了市场的诞生、劳动力商品化的本质、金本位制的世界作用、社会的保护反应、干涉主义的起源、阶级的作用机制、土著民族崩溃的真实原因等等。全书的论战性质很浓,处处可见对以马尔萨斯、李嘉图、米塞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反驳甚至嘲讽。作者对人类真实动机的叙述和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揭示也十分精辟。书中谈论的问题很重要,对自己观点的论证也很有力,对观察当代中国非常有启发力,因此读一遍是不够的。我决心把卡尔·波兰尼的其它著作也找来阅读。
2 有用 过期黄桃罐头 2024-01-21 00:07:55 西班牙
经济社会学的经典名著,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针对法西斯运动兴起现象的众多分析著作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个人感觉二战后由于法西斯运动被彻底否定,这一系列研究的价值反而被忽视。全书最喜欢的观点是对国际金融这一没有对应组织和实体的隐秘力量的关注,国际金融家们才更是“隐形委员会”。
1 有用 魏禾Ifree 2023-12-28 16:59:59 浙江
看中文版复习一下,原版是以前上课快速通读的;然而,确实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习,翻译很多地方不通畅,我就只能不停回想或者回看英文了。。。以前的读书报告上直接写着“(rebuilding society + market) VS state,” 也是难为老师看懂了...
1 有用 豆友38324 2020-12-15 22:39:54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金融学等都大有裨益,很多哲学家和政治人物(边沁、休谟、马尔萨斯、普鲁东)思想观念评点,把人类历史从复杂性现象中予以澄清。本书结构布局有多重复杂结构,思考问题复杂度让人敬畏。经济社会史的梳理,从欧洲中世纪到近代,人类如何因可自动调整的市场化体系梦想而被改变;土地、劳动和货币此三个虚拟意义的商品充分被商品化,如何会引发反向的社会保护运动;不同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如何应对的是同一大类问题;现代西方的工人阶级诞生于英国废止Speenhamland Law的时代,赤贫者->穷人被逐渐视作要改造利用的对象,进入劳动力市场 。最初因学习金本位而读,波兰尼高度赞誉金本位,悲怆地指出其崩溃引发世界性悲剧;关税、央行、殖民地争夺有了新的金融视角的阐释
2 有用 伯乐不是马 2024-06-22 13:37:26 北京
果然这种巨著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才能读完(其实主要原因是翻译的太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