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童年不知事看高墙玩蚂蚁的皇帝,少年看尽北洋混战,民主革命的逊帝,天津7年梦想复辟,伪满14年屈辱傀儡,苏联5年,改造10年,没有写的后半生7年。 二千年帝制下被培养出来的极力找寻舞台的皇帝,书中那些保命哲学下的自省和救赎有多少是真实的,溥仪并不软弱,也并不只是被人利用,他甚至是精明的,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更不需要公道,需要这些的是我们自己。
前半部是极好的口述史材料,后半部从去苏联开始揣摩上意的痕迹越来越重,一如既往的溥仪式讨好。
论清末皇帝如何高举新中国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史料、习惯的力量以及日月换新天。我们觉得他这本书写得不怎么好,他把自己说得太坏了,好像一切责任都是他的。其实,应当说这是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一种情况。在那样的旧的社会制度下产生这样一个皇帝,那是合乎情理的。如果不是老师愿意在课本之外谈点闲话,自己有了阅读能力之后看了些闲书,我不会知道北京城在中国的位置,也不会知道大米原来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当谈到历史,他们谁也不肯揭穿长白山仙女的神话,谈到经济,也没有一个人提过一斤大米要几文钱。所以我在很长时间里,总相信我的祖先是由仙女佛库伦吃了一颗红果生育出来的,我一直以为每个老百姓吃饭时都会有一桌子菜肴/信中有一段: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一席位/祖国,我的祖国啊,你把我造就成了人
一生都被软禁的人啊。从出生就在坐牢。
像有人所说,这本书确实又红又专。但是我认为不构成缺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当时溥仪在监狱里学习的处境,想想在《末代皇帝》那个暴跳如雷的审问官,这本回忆录必须是红的。放在帝王的身份上缺了一点真实感,多了一点违和感。溥仪啊,孤单一生的溥仪,这辈子没有说出真心话的机会,看不到最真实的时代挣扎下的溥仪有点遗憾。但是凡是记录,必然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异,能留存一部分真实历史供后人揣摩就已经很满足啦。
其实争论回忆录真真假假掺多少水也没多大意义,就算是普通人用最客观的角度去追溯自己的回忆,其实回头也会发现有太多的事情是加过滤镜的,溥仪作为亲历者,告诉大家清末民国的那一段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近年来有许多争论,比如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是否是恶人,尼古拉二世一家人是否无辜,甚至俄罗斯还把他们一家也封了圣,其实看看溥仪的回忆录也就能感受到,或许他们自己从个人道德来说不算恶贯满盈,甚至从个人角度来看都只是一些天真不谙世事的人,就算玛丽安托瓦内特没说过让老百姓去吃蛋糕,没有花冤枉钱买假项链,可是在当时矛盾已经积累到要爆发的地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关心这些大人物的道德了,人们只知道他们身上的华服是建立自己的痛苦之上的。
除了诚惶诚恐的马屁,和苍白的开脱,还是值得一读,毕竟是唯一的亡国之君口述史。看来封建君主和臣民生活在不同位面,除开这个奢华的舒适圈,他不在乎海内沸腾、生民煎熬,毕竟“天子与凡人殊”,不管国家付出什么代价,只要能复辟他就支持。也是很有趣的视角。
我很难相信这是溥仪真实的心路历程,不像是自传,更像是政治正确的检讨书。作为末代君王一路被时代裹挟,他是一个能顺应时代的人,将皇帝改造成平民,是溥仪自身看清的局势。溥仪说“对于历代最末一个皇帝的命运,从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商纣自焚于鹿台,犬戎弑幽王于骊山之下起,我可以一直数到朱由检煤山上吊,没有人比我对这些历史更熟悉的了。”对于政府的宽大处理,他当然得感激,这是他复辟破灭后的唯一生路。但你很难相信几千年帝制文化培养出来的皇帝,会这么容易接受命运,想想慕容复对遥远燕国的梦,就会对溥仪心生敬佩了。从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帝到得自己洗衣服抓老鼠这个心路历程就是一次涅槃重生。
开篇中国人的骄傲让人深思,究竟是怎么样的改造,能让一个末代皇帝写出这种文字。可见文字真是绝佳的矫饰面具,从文字直见人之本心恐怕是天方夜谭。思考中的、笔下的、刻意营造的人的形象与可能存在的实际个体本身有天渊之别。人真是复杂,可以到达不同维度的极限。
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读的。离开紫禁城前的那部分读来,感觉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养出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怪物。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杀猪盘,不停告诉你:复辟就在不远的将来……
挺惨的,由出生到死亡都没有自由。前半段比较自然真实,后半段满满的“怀揣圣意”,终究是个可怜人。
没有哪本书,读起来如此让人不适。思想改造之可怕让人毛骨悚然。
不知道溥仪是不是故意隐藏自己的锋芒,如果真如此书所写,溥仪胆小如鼠,胸无大志,很难想象他再统治中国几十年。后半篇幅他笔下的改造生活,我看得叹为观止,某党驭心之术真是登峰造极。溥仪的忏悔也不知是真是假,可能假话说得多了也变成了真心话。特赦出狱后,三十五年后溥仪再回京,作为向导,带着杜聿明一起游故宫,这个画面想着也很有意思。之前曾经看到过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的介绍,这本书里也提及了这件东西,这就是传说中的物件与文献对上了呀!
皇上一生都畏畏缩缩的,贪生怕死
像是罪己诏,一直在忏悔
有的话老实,有的话不老实。
年幼时被西太后和大臣们任意摆弄,少年时代隔着紫禁城那堵高墙,骑自行车在宫里是能想到的最自由的时刻。末代皇帝里溥仪在书里没写出来的后7年也过得依然不比他前半生容易多少。 生而为人,不知如何做人,改造为人,也无法摆脱前半生非人的经历。这是一个社会旧制度下必然会诞生出的末代皇帝,一个从出生起就活在监牢里的人。
溥仪,一个身份很复杂的人,甚至没有办法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他,如果只是称他为末代皇帝,完全体现不出他复杂的身份和人生经历,而能有这种相似经历的人甚至都可以说没有。而面对的他的文字所呈现出的态度,我总是抱着一种怀疑,因为复杂的经历和那个年代环境的背景之下,这些文字是否是他的真实表达,还是为了某种结果而不得已的表达,甚至我们能见到的出版物是否只能允许他有这样的表达。但既然已经如此也没有什么好追问的了,也问不到结果,也没有人知道结果。
> 我的前半生
453 有用 zinocpp 2020-03-14 20:33:33
童年不知事看高墙玩蚂蚁的皇帝,少年看尽北洋混战,民主革命的逊帝,天津7年梦想复辟,伪满14年屈辱傀儡,苏联5年,改造10年,没有写的后半生7年。 二千年帝制下被培养出来的极力找寻舞台的皇帝,书中那些保命哲学下的自省和救赎有多少是真实的,溥仪并不软弱,也并不只是被人利用,他甚至是精明的,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更不需要公道,需要这些的是我们自己。
298 有用 徘徊客 2021-08-28 01:35:27
前半部是极好的口述史材料,后半部从去苏联开始揣摩上意的痕迹越来越重,一如既往的溥仪式讨好。
526 有用 2021-09-04 10:31:08
论清末皇帝如何高举新中国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206 有用 若你遇见她 2020-04-06 08:57:26
史料、习惯的力量以及日月换新天。我们觉得他这本书写得不怎么好,他把自己说得太坏了,好像一切责任都是他的。其实,应当说这是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一种情况。在那样的旧的社会制度下产生这样一个皇帝,那是合乎情理的。如果不是老师愿意在课本之外谈点闲话,自己有了阅读能力之后看了些闲书,我不会知道北京城在中国的位置,也不会知道大米原来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当谈到历史,他们谁也不肯揭穿长白山仙女的神话,谈到经济,也没有一个人提过一斤大米要几文钱。所以我在很长时间里,总相信我的祖先是由仙女佛库伦吃了一颗红果生育出来的,我一直以为每个老百姓吃饭时都会有一桌子菜肴/信中有一段: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一席位/祖国,我的祖国啊,你把我造就成了人
223 有用 宁静致远 2020-11-29 14:42:58
一生都被软禁的人啊。从出生就在坐牢。
40 有用 弋格 2022-01-28 00:30:27
像有人所说,这本书确实又红又专。但是我认为不构成缺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当时溥仪在监狱里学习的处境,想想在《末代皇帝》那个暴跳如雷的审问官,这本回忆录必须是红的。放在帝王的身份上缺了一点真实感,多了一点违和感。溥仪啊,孤单一生的溥仪,这辈子没有说出真心话的机会,看不到最真实的时代挣扎下的溥仪有点遗憾。但是凡是记录,必然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异,能留存一部分真实历史供后人揣摩就已经很满足啦。
43 有用 光明王后 2022-02-20 06:16:03
其实争论回忆录真真假假掺多少水也没多大意义,就算是普通人用最客观的角度去追溯自己的回忆,其实回头也会发现有太多的事情是加过滤镜的,溥仪作为亲历者,告诉大家清末民国的那一段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近年来有许多争论,比如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是否是恶人,尼古拉二世一家人是否无辜,甚至俄罗斯还把他们一家也封了圣,其实看看溥仪的回忆录也就能感受到,或许他们自己从个人道德来说不算恶贯满盈,甚至从个人角度来看都只是一些天真不谙世事的人,就算玛丽安托瓦内特没说过让老百姓去吃蛋糕,没有花冤枉钱买假项链,可是在当时矛盾已经积累到要爆发的地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关心这些大人物的道德了,人们只知道他们身上的华服是建立自己的痛苦之上的。
39 有用 Viannethelucky 2022-04-05 00:55:10
除了诚惶诚恐的马屁,和苍白的开脱,还是值得一读,毕竟是唯一的亡国之君口述史。看来封建君主和臣民生活在不同位面,除开这个奢华的舒适圈,他不在乎海内沸腾、生民煎熬,毕竟“天子与凡人殊”,不管国家付出什么代价,只要能复辟他就支持。也是很有趣的视角。
18 有用 simple 2022-10-15 14:40:46 山西
我很难相信这是溥仪真实的心路历程,不像是自传,更像是政治正确的检讨书。作为末代君王一路被时代裹挟,他是一个能顺应时代的人,将皇帝改造成平民,是溥仪自身看清的局势。溥仪说“对于历代最末一个皇帝的命运,从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商纣自焚于鹿台,犬戎弑幽王于骊山之下起,我可以一直数到朱由检煤山上吊,没有人比我对这些历史更熟悉的了。”对于政府的宽大处理,他当然得感激,这是他复辟破灭后的唯一生路。但你很难相信几千年帝制文化培养出来的皇帝,会这么容易接受命运,想想慕容复对遥远燕国的梦,就会对溥仪心生敬佩了。从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帝到得自己洗衣服抓老鼠这个心路历程就是一次涅槃重生。
10 有用 在路上 2023-10-18 22:20:22 江苏
开篇中国人的骄傲让人深思,究竟是怎么样的改造,能让一个末代皇帝写出这种文字。可见文字真是绝佳的矫饰面具,从文字直见人之本心恐怕是天方夜谭。思考中的、笔下的、刻意营造的人的形象与可能存在的实际个体本身有天渊之别。人真是复杂,可以到达不同维度的极限。
34 有用 郭十九 2020-12-21 17:42:18
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读的。离开紫禁城前的那部分读来,感觉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养出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怪物。
38 有用 乔峰 2022-04-28 11:00:27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杀猪盘,不停告诉你:复辟就在不远的将来……
15 有用 活到三十再说 2022-01-23 15:10:13
挺惨的,由出生到死亡都没有自由。前半段比较自然真实,后半段满满的“怀揣圣意”,终究是个可怜人。
6 有用 白莲花 2023-05-04 06:47:16 湖北
没有哪本书,读起来如此让人不适。思想改造之可怕让人毛骨悚然。
5 有用 andyh 2022-08-30 09:10:30 日本
不知道溥仪是不是故意隐藏自己的锋芒,如果真如此书所写,溥仪胆小如鼠,胸无大志,很难想象他再统治中国几十年。后半篇幅他笔下的改造生活,我看得叹为观止,某党驭心之术真是登峰造极。溥仪的忏悔也不知是真是假,可能假话说得多了也变成了真心话。特赦出狱后,三十五年后溥仪再回京,作为向导,带着杜聿明一起游故宫,这个画面想着也很有意思。之前曾经看到过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的介绍,这本书里也提及了这件东西,这就是传说中的物件与文献对上了呀!
11 有用 新新 2022-02-19 13:12:21
皇上一生都畏畏缩缩的,贪生怕死
9 有用 歌乐山遗腹子 2022-03-02 19:37:46
像是罪己诏,一直在忏悔
12 有用 文则喜 2022-01-30 10:19:37
有的话老实,有的话不老实。
3 有用 Lemonade 2022-04-17 17:21:59
年幼时被西太后和大臣们任意摆弄,少年时代隔着紫禁城那堵高墙,骑自行车在宫里是能想到的最自由的时刻。末代皇帝里溥仪在书里没写出来的后7年也过得依然不比他前半生容易多少。 生而为人,不知如何做人,改造为人,也无法摆脱前半生非人的经历。这是一个社会旧制度下必然会诞生出的末代皇帝,一个从出生起就活在监牢里的人。
13 有用 loveandpeace 2022-02-04 22:38:19
溥仪,一个身份很复杂的人,甚至没有办法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他,如果只是称他为末代皇帝,完全体现不出他复杂的身份和人生经历,而能有这种相似经历的人甚至都可以说没有。而面对的他的文字所呈现出的态度,我总是抱着一种怀疑,因为复杂的经历和那个年代环境的背景之下,这些文字是否是他的真实表达,还是为了某种结果而不得已的表达,甚至我们能见到的出版物是否只能允许他有这样的表达。但既然已经如此也没有什么好追问的了,也问不到结果,也没有人知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