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胡翼青,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著有《美国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美国传播理论史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环境的对策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张军芳,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出版专著《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国际媒体 中国声音——中国传媒国际影响力研究》,译著《新闻业与新媒介》。主持的研究课题主要有国家社...
胡翼青,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著有《美国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美国传播理论史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环境的对策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张军芳,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出版专著《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国际媒体 中国声音——中国传媒国际影响力研究》,译著《新闻业与新媒介》。主持的研究课题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等。
目录 · · · · · ·
■绪论
■第一章 自由主义报刊理念
第一节 出版自由理念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新闻自由的历程
第三节 新闻自由的实践
■第二章 独立报刊理念
第一节 独立新闻业的兴起
第二节 报纸成为公共服务机构
第三节 客观报道理念与新闻专业主义
■第三章 电报对传播观念的冲击
第一节 “闪电线路”——电报技术与美国人的传播时空观
第二节 电报与新闻业——新闻时效性、“电报体新闻”与通讯社
第三节 妖魔化: 关于电报的质疑声浪
■第四章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
第一节 作为共同体的公众
第二节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观
第三节 重塑共同体:芝加哥学派传播观的民主意涵
■第五章 电影的兴起与影响
第一节 电影: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推动者
第二节 美国电影院的受众
第三节 电影的效果
■第六章 广播:天空中传来的声音
第一节 从社交媒体到大众传播
第二节 舆论共识制造者
第三节 广播受众研究与大众传播学的开端
■第七章 现代性视野中的电视
第一节 从沉默的羔羊到沙发上的土豆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与电视业的商业扩张
第三节 不同学术话语中的电视研究
■第八章 公共新闻理念
第一节 公共新闻的兴起
第二节 公共新闻理念及论争
■结语:以媒介为中心的传播思想史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美国传播思想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国传播思想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传播思想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第三、六、七章) 从宏观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讨论某项媒介技术问题时,需要注意社会环境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故而要首先细化问题,框定范围。美国的无线电技术发展史很好地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后期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规制路线,故以下将以美国为背景,以基于无线电技术的电报、广播、电视为线索,梳理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对大众媒介技术的控制。 一、电报 电报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传播文字的一种媒介,也是最早基于无线电...
2020-07-30 09:00:00
-
(第三、六、七章) 从宏观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讨论某项媒介技术问题时,需要注意社会环境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故而要首先细化问题,框定范围。美国的无线电技术发展史很好地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后期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规制路线,故以下将以美国为背景,以基于无线电技术的电报、广播、电视为线索,梳理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对大众媒介技术的控制。 一、电报 电报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传播文字的一种媒介,也是最早基于无线电...
2020-07-30 09:00:00
-
(第三、六、七章) 从宏观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讨论某项媒介技术问题时,需要注意社会环境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故而要首先细化问题,框定范围。美国的无线电技术发展史很好地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后期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规制路线,故以下将以美国为背景,以基于无线电技术的电报、广播、电视为线索,梳理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对大众媒介技术的控制。 一、电报 电报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传播文字的一种媒介,也是最早基于无线电...
2020-07-30 09:00:00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传播学理论 (乍寒还暖)
- 新闻与传播学 (苦月落)
- 旌旗十万 (十三時夢迷)
- 新闻与传播 (小屋中的失语者)
- 话媒塘阅读计划2020-2021 (布兰-凡布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美国传播思想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延陞 2020-06-30 15:32:29
胡老师在书的开头和结尾把调子提的很高,但在各章节的分析中显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除了对于媒介建构的强调外,当又回到对美国的自由民主、公共性的理念论述时,其实又回到了事件史。
0 有用 Navigator 2025-01-08 22:49:19 北京
美国大众传媒史×传播思想史
0 有用 海风 2022-05-05 13:02:36
主笔之一的基友赠书。大拼盘的阅读体验不太美好,一以贯之的线索并不明朗,合著作者们的问题意识似各有千秋,导致整体感觉颇像各说各话。胡的绪论和结语设想得不错,但实践起来似力有不逮。结语的部分和其18年发表论文实体抑或隐喻那篇有重复。重新补了些知识性的东西。后记凌晨两点的统稿看来很辛苦。最后有个卑微请求,下次能不能把舒登森/舒德森的译名统一一下?
0 有用 风 2021-01-01 11:43:47
以史为鉴
0 有用 蜂蜜人参 2020-02-22 23:04:52
记录一下,突出媒介作为一种整体介质和生存环境来进行传播学研究,是不是与现在媒介化研究是一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