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落脚 短评

热门 最新
  • 60 司马文岚 2020-03-26 22:03:33

    不同意图瓦西的观点。首先,照图瓦西的理解,英文应该是violence against the alien。 violence of the alien 是什么鬼。其次,全书的主旨就是对华人的暴力和排斥(从1882年exclusion act正式开始)如何形塑华人作为一种异类(alien)在19-20世纪的美国社会。

  • 15 虎鲸与南京 2021-03-21 13:23:44

    让华人显得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两个。首先,他们在海外的职业生涯从非常低的经济起点开始。其次,他们在上升的过程中所走的路径也有其特点。一方面,海外华人通常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国家里从赤贫状态起步。另一方面,哪怕早期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已经实现富裕,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仍旧有新的赤贫华人到达这个国家。所以本地人持续地用自己的双眼看着这个奇观,就是到达的时候比他们更穷的中国人最后反而超过他们。这样的故事在之后可能会带来很多启发和灵感,但是在当时他们让世界各个国家的很多人感到很难堪。这样的例子还有,尼日利亚的伊博人、斐济的印度人、西非的黎巴嫩人、东欧的犹太人和东南亚的华人所实现的从贫困到富足的崛起。在富足的环境下出生的人实现更大的富裕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嫉妒感,但是不会像暴发户的成就那样伤害其他人的自尊心

  • 1 基瑞尔 2022-06-28 23:01:47

    「索·恩」又部老大难(本书对<摇滚音乐史>、<西方通史三>表示,不好意思我先“上岸”一步),试着去忘记或是“推导”它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动,而是专注于笔下的故事。满载着伤痛与血泪、被迫建立的飞地生活,那些被烧毁的存证和不断缩小的生活范围;“更具包容性、同情心”终是泡沫幻象,这段历史是对那个年代留下的重要存证。而在了解与介绍之外,它也从中启发对移民关系、两国关系有更不同出发的认识。作者是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者,同样是事件的(间接)亲历者;载着对祖父的纪念写成了这本书,它因为扎实的资料充满分量,也更因这份纪念变得充满温度。【2022 #107】

  • 4 流浪剑客 2021-03-22 10:23:59

    留美华人强推

  • 2 人间theLivings 2022-12-12 16:51:51 河北

    “多地皆以暴力驱赶中国人,住处焚毁,财物尽夺,某情形之下杀人殒命,当局未采取任何严苛手段予以制止,亦未承担保护之责。”暴力似乎远非一系列孤立的事件了,如果联邦政府再不介入,郑藻如相信,中国人会从这个国家彻底消失。

  • 36 赫恩曼尼 2022-06-14 13:25:05

    三年后,我翻译的这本书终于出版了,出版过程真可谓命途多舛,一度沮丧到放弃——作者讲述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是如何影响移民政策,并波及多个社群的生存境遇的。这种影响是多方角力的结果,暗藏在国内政治派别、社会阶层、种族包容度、机构制衡、国际外交的缝隙之中。而掘开这方缝隙,窥见内里的机制,本来就需要勇气。希望我浅拙的译笔能配得上这份勇气。

  • 1 ... 2022-11-19 19:19:38 广东

    本书的核心更像是解释“外国人”概念在美国历史上的形成与变形,而之所以讲排华,是因为作者恰好是华裔,或者有这方面的资料。书中的华裔群体比我想象中的更面目模糊,个体和群体在这场历史中只是被驱逐的对象,甚至没有驱逐者来得清晰,仅结尾偶然提及的一个“疯”女士,本书意欲讲述人类历史,人性的部分却只在此处露出一角。

  • 0 木杉涵 2022-11-25 05:25:04 美国

    翻译的不错。

  • 0 四月武器 2022-08-30 21:43:24 河北

    每一个向往美丽国的华人都值得去了解的排华史。 他们认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都是可以同化的,但华人不会。(有个别娶了白人女性的华人上教堂成功融入当地,但很少。) 两个罗斯福总统,西奥多正式通过了排华法案,富兰克林取消了(二战期间为了争取亚洲的支持)。 华人的对手是当地的底层——认为华人抢了他们工作,但不仅仅如此。或许,还有已经上岸的华人?

  • 0 两万斤 2022-11-05 12:22:34 吉林

    对于“暴力排斥”和“暴力的种族政治”(violent racial politics)的描述非常非常非常好,也足够新颖,虽然书中对排华话语特殊性建构及其原因的描述并不充足,也瑕不掩瑜捏,再者,本书的可读性可太强了,贝丝老师尊滴幽默(五小时200页!我突破自己的极限!(ddl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 1 麒麟 2022-12-09 19:19:28 北京

    读起来比较乏味,流水账记录为主,太多的细节,读也行不读也行,重点在于记录发生过的事,对于背后的原因分析较少,让我想到了另一部比较乏味的书《耶路撒冷三千年》,我觉得普通大众读者不做研究的,可能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细枝末节的陈芝麻烂谷子,直接说结果,并且分析,可能更好。

  • 0 mi_li_a 2022-12-15 20:11:44 上海

    目前为止读过的关于排华历史最喜欢的一本,最近读到的女性学者的书籍总能让我发出“哇 还有这种角度 这种方式”的感叹。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 1. 法律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差异。最为熟知的1882年《排华法案》其实并没有在法律执行上获得联邦层面的有效支持,最终效果十分有限 2. 联邦和精英阶层起初反对反华。联邦出于海外扩张和外交打算,精英阶层出于自身利益打算(“爱国守法的美国人”,与反华的主体工人群体区分)。但最终面对愈演愈烈的白人暴力选择漠视和接受排华。 3. 居然有人觉得驱除华人也是对华人的保护,让他们“免受白人暴力” 4. 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加强了公民性的塑造,因此也加深了“外国人”和“异族”的概念。在这个时间节点大批到来的中国移民成了“异族中国佬”,对待他们的移民政策塑造了美国现代移民政策

  • 0 橙小虎 2022-12-17 10:38:29 江苏

    第二本索恩,这系列都这么学术的吗?排华只是表象,内在的核心问题是:谁是美国人?

  • 0 夕颜 2024-03-07 18:40:48 江苏

    排华满足19世纪美国社会各个阶层需求:可以给底层白人的失业寻找替罪羊;可以减少欧洲移民与美国本土白人之间文化差异,一致对外;华人学习技术能力强劲又与行业反垄断相结合;反华代表美国白人在驱逐印第安人以后男子气概的复苏;当时女性主义者把反华与争取女子投票权联系起来。美国政府也通过反华提案,把联邦政府权力界限扩展到边界,太平洋之外甚至到中国内陆腹地。反华重塑外国人与美国人的概念。

  • 1 瑞霓儿 2022-07-12 04:26:36

    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史料丰富,超出预期💯

  • 0 姽. 2022-07-17 19:32:42

    原来美国人现在这种“工作被中国人抢走的咬牙切齿,以及担心被中国人征服的忧虑”从19世纪就有了。而对于一个追求落叶归根的族裔来说,遇到这样无处落脚的境况确是令人心意难平,尤其是美国人将排华拓展到海外,在更多国家形成反华环境。很可惜书到二战后废除法案后就戛然而止了,没有对美国当代社会的亚裔仇恨做出更多的分析。另外真的是这样吗?中国人这样难以被归化、改变和融入吗?

  • 0 Blade King 2022-07-15 08:39:04

    非常标准的美式历史著作,讲述了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日常到美国对外政策的排华历史(作者的说法是scalar jumping的方法),更大范围内也提及了排华作为外国人身份的制度化的先驱。从日常的恐慌到单边政策的实施,这何尝不算美帝版的叫魂呢。

  • 1 横转中子星 2022-07-16 15:52:12

    全书观点清晰。第一部分侧重于分析,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侧重于叙事。从整体来看,兼顾阅读性与知识性的平衡。 ①关于是否排华,美国国内有两大主要势力:一个是以高层白人与传教士为主的挺华派;还有以白人蓝领(以民团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排华派。虽然两方意见相反,但均是为了维护本阶层的利益; ②关于为何反对华人移民到美国的论述颇为详细,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 ③美国人对待华人矛盾思想的论述,富有哲理与趣味; ④关于《中国人限制方案》《佩奇法案》《排华法案》等法案来解释与分析,探查美国国家机关的运作方式和联邦与地方之间的权利争夺与权利再分配; ⑤华人、非裔与印第安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其于美利坚民族的关系——融为一体或是相互独立; ⑥中国国内对于美国排华法案的反应(以商人为主导的两次排美爱国运动)。

  • 0 孤岛渔翁 2022-07-25 00:37:51

    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出台的前前后后,一代华人移民的苦难史,“The Chinese must go" 口号下的美国社会。等了三年的这本书,是本好书。5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