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24 小山 2020-08-19 14:36:32

    带了很多偏见,不是通俗历史文学,偏学术。我不是做历史考证的,这些史料的真伪尚且存疑,只是多了一个角度看大唐。格局太低了,没有写出强大的武力与财力,反而像是怨妇发牢骚,各种苦难。开篇打着公正客观的旗子,写的东西并不是,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负,不是一个学者该有的态度。

  • 14 罗成 2020-02-05 19:41:53

    序言写得极好,很好的历史学常识普及,人种、民族甚至是历史都是一种构建。后面从中亚粟特人视角看唐帝国历史,视角独特,因为不懂内亚史也乏味。对安史之乱的原因分析新颖。

  • 10 韧勉 2020-01-10 23:49:42

    本书的三大主线分别是粟特人的丝绸之路商贸史、唐代建国及其前后的突厥动向、安史之乱后的回鹘和突厥活动。全书运用大量日本最新一代学者的内亚史层面的交通史研究成果,中国众多新出的出土文献包括敦煌文书、佉卢文等中亚死语言文书等,写作风格与《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一脉相承,粟特人前史的部分比较有趣,作者指出早在北周隋朝时期粟特商人的代表就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安姓家族的商人马首是瞻,后来再到安史之乱,大家就都明白了。另外本书打破西方史观,重新审视了诸多关乎历史和民族问题,甚至是爱国精神的讨论,对于历史理论的现实性也给予了一定的关照与考量。

  • 10 Morphine 2020-02-08 02:58:58

    从索格狄亚那的丰沃两河到东陵碣石的扶桑大海,从莽莽无边的北方草原,到往来杨帆的交州岸边,多少国家兴盛与衰亡,多少民族叱咤与消融,多少铁骑滚滚而去,多少圣王灰飞湮灭……散埋在悲风与黄沙里

  • 9 丛林宜歌 2020-03-11 17:13:02

    1.耶鲁大学韩森教授的《丝绸之路新史》里也反对过“笔直而通畅”的丝绸之路概念,森安进而指出“丝绸之路”并不是连接东西的线,而是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扩张而形成的巨大网络,包括各种短途贸易、甚至海上丝路。2.区别于大航海时代的粮食、原材料和生活必须品的大量运输,丝绸之路贸易的本质是奢侈品贸易。3.森安对缘起于近代的国族主义史观抱保留态度,旗帜鲜明地反西欧中心和华夏中心,主张历史学应该采取更为开放而包容的全球史视野,对“胜利者书写”应该批判性地研究,针对被过滤的部分进行推导,比如李唐建国中坚是鲜卑,“天可汗”之前或有过被突厥册封“小可汗”时期。4.一些文书个案的分析有趣,和韩森那本可对照阅读。

  • 9 含笑半步颠 2020-11-25 21:36:04

    孔令伟的序言可以说给整本书增添不少色彩,不光是对书的内容做了总结,还很直接地批评了森安孝夫矫枉过正的“粟特本位主义”,作为一篇序言能够做到如此直言不讳还是很值得赞赏的。所以有了序言的提醒,在看正文的时候留有一丝警惕,果然,书中有许多结论的得出都非常牵强,一向以考究细致著称的日本学者是鲜有犯此错误的,除非是像杉山正明那样故意尔为之。书名起名为《丝绸之路与唐帝国》,既然有“唐帝国”那多少就应该对唐帝国有深入的研究,就像作者把安史之乱看的很重,认为是亚欧大陆的一个转折,那为什么不着重写尾大不掉的藩镇和节度使呢,反而一直纠结在粟特人身上。历史界确实有很多题材被研究的很透了,所以守成的观点、写法、史料是难出头的,所以搞一些独特的视角切入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喋喋不休的说个没完的话,那就请换个书名。

  • 8 扭腰客 2021-02-18 14:12:41

    孔令伟的序言比整本书都强

  • 3 竹吾 2021-06-02 23:34:41

    客观来说,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史观,大致概括即反国族主义与唯西方论的历史书写,这种否定绝不仅仅适用于日本。在这一观念之下,作者整合了不少中亚地区的新材料,试图以此展示世界史意义上的更高视角的“丝绸之路”。对于主要接触汉文文献与研究的自己来说,这一视角的确是具有反思性的。但问题也在这里,正如序言所说,矫枉过正的结果是呈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粟特中心主义”,以粟特为核心展开叙述的同时,在一些模糊的关节上存在过度夸大的可能,而且与本书的主题多少也有一点偏离。不过这书到底还是颇有启发性的,诸如契约文书、其他语言碑铭的译介也有一定的价值。不少散文化的段落可以从中看出不少作者内心的波澜,蛮有温度。另外,不知是不是兼顾普及性的问题,一些括号中的注释并不准确。

  • 4 lcsun 2020-03-20 22:27:35

    看到最后还挺感慨的,粟特人去哪了,他们没有消失,只是和其他的民族融合了。一想到这里,民族主义算什么,种族又算是什么,无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罢了。

  • 13 卡丹 2019-12-23 23:22:27

    几乎全部采纳了我的修改意见。行文顺畅了许多。森安老师的原书本来就很棒!

  • 3 Biberius 2020-02-06 01:32:25

    作者对日本学者在Eurasia之学的成就抱有极大自信之余,对目前日本世界史教科书中的僵化论述体系难掩失望,并希望通过这一部通俗写作来改变国民对于世界史上曾经占据要津的民族的看法。如果说在日本,内亚视角的隐而不彰是受到“自虐史观”自卑感的压制;那么在中国,这种视角则主要受当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疆土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意识形态的统制。对所有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读者来说,最要紧的事就是打破一切关于“天可汗”的不切实际的唐帝国想象,回归到当时历史的实境,这对当今国际局势的观察都有难得的助益。

  • 1 欢乐分裂 2020-08-26 16:03:29

    从中央欧亚大陆的视点出发,努力摒除西欧中心史观与更为常见的华夏中心主义思想,追述丝绸之路的形成盛衰与唐帝国历史的建国、高峰与低谷。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从西域胡人代表粟特人为一大线索,溯源其如何以“贸易伙伴的身份大量涌入北方草原的霸者(突厥与回鹘)的地盘,形成殖民聚落,甚至建起城市。”在给突厥、回鹘带去粟特文化的同时,自身也被游牧化,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进而演化成回鹘文、蒙古文和满文。它与丝绸之路的发展是“表里一体”的,与突厥裔的游牧民集团和吐蕃一样,也推动影响着大唐国界和版图的变化(安史之乱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影响),提及李唐乃鲜卑系。 所谓「丝绸之路」,并非是传统概念中的一条东西向的路,而是纵横交错的网状分布。

  • 1 甚小望远镜 2020-01-23 10:35:52

    什么是预流的学问?Eurasia就是预流的学问。

  • 2 稻草人 2020-06-13 20:56:33

    有点偏颇,硬要解读李家帝王不是汉族。那又怎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可见日本对中国骨子里的纠结

  • 1 桌游手生 2020-11-24 20:34:25

    现在愈发喜欢“三调”这种语汇了。 作为作者预设的跳出欧洲中心与中华中心叙述世界史的一种尝试,果然昨天的中国是日本的殷鉴,今天的日本是中国的殷鉴。 作为中文读者世界征服王朝论的代表作品,讨论时要考虑作者的预设对话对象与社会关怀背景,人家本来就不是中国人,犯不着处处维护唐朝。 作为日本中央欧亚史研究的资料汇编,老师指示做资料汇编不错,出现最多的恐怕是石见清裕、荒川正晴,以及“我的好朋友吉田丰”。偶尔提到的几次考察项目资助,以后也可成为史料吧。

  • 2 Jackie 2020-03-21 13:57:58

    从中央欧亚的角度讨论丝绸之路、唐帝国、当时的西域和北方、安史之乱、以及贯穿这一时期的粟特人活动及影响,对于习惯了中华视角看唐朝历史的小白来说,增加了看待了历史的角度和思考的维度,是很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一本书。 对于书中提到的如何看待历史的观点很认同。对于作者对西欧中心史观和中华主义史观的批判也很支持。读历史时虽然不可避免的要带有滤镜,但是时刻牢记这一点,也对多角度多维度的考虑问题有所帮助。 个人觉得作者为了批判西欧中心史观和中华主义史观,而不自觉地过于强调欧亚中心史观。某些观点和结论不够严谨,给出的史料和论证过程不足以令人信服。

  • 0 Shirleysays 2020-03-09 22:40:43

    #🍋说书#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也许就没有唐帝国的繁盛。没有唐帝国的繁盛,恐怕就没有那么多异族族群踏上中华大地,成为大家庭里的一员,在这里定居通婚生活。大唐出口丝绸,粟特人贩来战马。从关陇贵族集团的李渊登基,到粟特人主导的安史之乱,成也异族,败也异族,唐帝国的历史始终是部多民族征战、融合、相互牵绊的历史。本书作者旗帜鲜明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提出了挑战。粟特人的民族文化消亡,正说明他们融入了其他民族。没有一个民族是纯粹的,智人都有一对共同的始主。推荐。

  • 1 樱桃王子様 2021-02-04 20:32:47

    作为一部历史书,这位作者在书中的存在感挺强的。“我以为……”,“我……”这样的字句并不鲜见。作者对于不认同的史家观点也是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意见。算不算一种个性写法呢? 整本书与其说在谈唐帝国,倒不如说在重点着墨“中央欧亚”地区,尤其是“粟特人”在唐代同时期的历史地位。 对我个人而言,本书对于中亚地区的地理知识要求比较高,所以我读的时候有些吃力。其次,补充了唐代同时期“突厥”,“回鹘”,“吐蕃”等国家的历史知识空白。最后,“丝绸之路”虽然在地理上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打通、发展、维持这条商路的“主力军”却未必是中国人。 ps.当时萨马尔罕市场屋顶上设有流水的导管用来降温,嗯?塞尔达荒野之息里的沙漠小镇也有这个装置!任天堂牛批!!

  • 1 阿木林 2020-11-04 04:20:52

    摒弃了以汉民族为中心的史观,视野一下就能打开。在历史的尘埃里,粟特、吐蕃、突厥、回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丝绸之路不是一条道路,而是一个涵盖了四面八分的贸易网络。前言和序的内容写得比较多,严谨而具有启发性。

  • 1 汐时月冷 2020-04-30 22:16:43

    森安大佬的这本书挺亲民的,把中亚的地理说的明明白白,配图也非常棒,都保存下来,回看《丝绸之路》的时候可以对照着看。书里不仅梳理西域的地理,还把唐帝国和草原帝国的变迁也梳理了一遍,犁清唐,回鹘,吐蕃在不同时期对丝绸之路的影响。认真看了这本书,也算对中亚,西域入门了,作者推荐的《长安之春》我也长草,安排。大佬的序言和后记对世界史观的见解也是高屋建瓴,让我发现掉进中亚坑是早晚的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