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言西语 短评

热门 最新
  • 73 danyboy 2019-03-12 16:13:24

    首先封面设计很漂亮。这是一本市面上比较少见的、面向普通读者的语言学科普书,语言学里的音韵、方言等都比较难,不仅要记忆大量材料,还要有较好较广的文化储备,所以写好这样一本书委实不易。这本书是作者在媒体文章的结集,趣味性没的说,尽管有一些例子前后重复。本书旨在对大众流行文化里常见的谬误、伪社科进行纠正反驳,针对性很明显,尤其对民科、国学大师、原教旨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地域歧视安身立命的土著等具有精准杀伤力。作者也暗藏了不少网络黑话,膜+1秒,为本书增添不少情趣。总之这本书像是一堂语言学的”引入“,以大量有趣的例证取胜,简要交代前因后果,学理性的内容则需有兴趣的读者继续探幽了。我想起多年前我的古汉语老师徐超第一堂课讲了搽、涂、荼、茶后,几个同学就此上了古汉语的贼船,再也没有下来……

  • 48 RM Ngwini 2019-02-06 10:12:50

    窝最爱看的部分やっぱ还是 江浙的自家事 新信息量很足

  • 77 滄浪水 2020-04-28 15:53:18

    《南腔北调》那么好听的名字凭什么要改!名字不如之前好就是要扣分! 绝不是宣传中的科普之作。如果没有普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方言学和音韵学的基础,前两部分一定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第三部分号称“语言与文化”,实在和语言没什么关系。 书中大量内容前后重出;标音混乱,既有国际音标,又有流俗拼音,且国际音标字体不统一;不少章节运笔散漫,几乎全无文气。我知道语言学的科普任重道远,也绝不是此书担得起的任务。

  • 45 毛秃秃和胖咕咕 2019-02-06 12:38:45

    非常幸运能够编辑双总的大作,还要感谢某豆红对书名的贡献与另两位豆红的推荐语,看着大大超乎我预期的快速攀升的想读数,豆红之事,吾“亦”知之矣。尤其是责编乙在我从后浪离职后接着完成了后期的编辑工作,她已经把书变成了比原来更好的样子,着实感激不尽。无论于相关学术层面,还是编辑一事,我水平尽皆有限,如再有错误,文责理应由我承担,请前辈、同行、读者们多多批评,祝大家阅读愉快~

  • 58 弔诡彼岸梦 2020-06-09 19:29:59

    妄人妄语。 语言学科普书,整体还是以普及为主,把一些语言学中最基础的东西掰开揉碎讲。后面内容不够,用一些其他文化比较的东西充数。有足够的趣味性,但也缺乏足够的严谨性。这些还都是小问题。 大象公会郑子宁文章合集,全部是公众号上的文章摘下来的。这也不算大问题。 语言学艰涩,作者知道一些皮毛,但很多解释还是错的,这也是小问题。 问题在于一如既往像大象公会一样藏私,比如嘲讽国子监官吟,比如看不起传统文化的继承。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应该走完它的最后一程。这种傲慢,是我不能容忍的,这叫藏私。 媚众,迎合人群,所谓科普,普而并不科。 另,原名《南腔北调》,典型被书商造势而打造的作品。 读不至大罪,不读却更好。

  • 19 狼兆顽 2020-04-07 21:29:15

    它不是叫 南腔北调吗?本专业的内容,很多都不知道,真的很有趣

  • 23 Lucky莉莉啦 2019-03-24 21:18:30

    内容撑不起书名。

  • 28 江渚上 2019-04-05 10:45:56

    豆腐块文章,太零碎,的确更适合公众号

  • 22 務-虛-眞-人 2020-06-30 23:21:49

    沒有注釋,都不知道他啥依據。。。

  • 14 #阿芙佳朵凊# 2020-04-29 18:10:56

    等等這書不是叫南腔北調來着嗎...(突然满脑子问号

  • 14 陈斯文 2020-05-01 17:39:11

    这是咋回事,南腔北调那本是怎么下架的都没搞清楚,换个名字就能出了?

  • 11 椿二 2019-03-16 23:46:17

    方言为主的吐槽向科普,从头笑到尾。其中和母语闽南语相关的部分满分get,跟爸妈讨论也觉得特别好玩~乱入的法语也被槽成了烤春鸡,以后给新生介绍法语要努力控制自己的画风不能跑偏了hhh 报纸式折叠的封面设计超级棒!这本书我要推荐给朋友和学生!

  • 13 inroading 2019-03-17 13:39:57

    不喜欢,没有深入,而且有些是不认同的。这像个闲书而且还不专业的

  • 14 wardrobe19 2020-07-24 13:12:32

    这也能成为一本书?可能是我期望值太高了吧,每个标题都取得很引人入胜,实际内容并没有怎么回答标题所提的问题。买了会后悔的书。

  • 13 无火 2019-03-09 13:07:33

    原来如今台湾娘娘腔是有缘由的,国民党高官江浙话的软糯+本土闽南语的语气词丰富+女性高音在语言传播的优势,归根结底还是人们把口音当成了进入社会上层的必备元素,这造就了口音的进化。这么看来无论是如今的普通话、粤语等,都已经和过去中国语言差别巨大,没有所谓的正宗。

  • 9 维舟 2019-07-26 16:49:42

    很多知识点,新见叠出,写得也清通简要,只是某些地方感觉似可再展开深入一些,主题也不少,其实可分作两三本书来论述了。

  • 11 教主道君皇帝 2019-03-11 14:24:53

    去视频/音频后的大象公会语言民俗类文集。

  • 9 多肉 2019-04-21 19:49:22

    标题倒是起得都很吸引眼球,但很多文不对题。

  • 7 ly的读享生活 2019-03-07 15:12:43

    每个章节都是从我们熟悉的热点切入,联系过去的文化背景,正本清源,推溯漫谈,穿插很多方言梗和历史小故事,不仅可以发现有趣的语言演变,对于各地区的移民变迁、文化融合也能反映出一些片影。这么学术的题材,化繁为简,一点也不枯燥,边读边笑,太有意思啦。掌握了大量“地图炮”第一手黑料,当个段子手都够用了,嘿嘿。封面设计很有创意。

  • 7 赫恩曼尼 2019-02-21 12:15:15

    迫不及待讨来样书,一口气读完。语言学哪里是枯燥繁复的学问,明明就是每个人开口说话、识文断字的一张底牌。子宁的日常探索新奇有趣,不乏值得玩味的亮点,也有读书时忍不住笑出声的瞬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