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的书评 (12)

huahui5478 2018-12-03 19:57:52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版

熊大其实就是故意在逗你

阅读熊逸,往往会被他旁征博引的材料给带偏,之所以如此,常常是因为两点。第一点,不能够在原有的语境下理解材料,即使是在同一个文化语境下(比如儒学语境中),因为时移势迁,人们的判断、评价也会大相径庭。这是因为首先文化文明的评价标准也是与时俱进的;其次,真理(中...  (展开)
昙花一现 2020-04-23 16:48:54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版

如何治大国:守规矩、用规矩、破规矩

如何治大国:守规矩、用规矩、破规矩 宇文泰是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杀贪官。 ” 宇文泰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说:“你想请人为你卖命,那你必须...  (展开)
湫公子 2019-01-22 15:36:49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版

一本让你理解自己所处文化并思考如何做出改变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熊老的这本书特别有意思,虽然读完全书你可能压根不明白熊老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一贯的文风),但是却用无数个例子来给你展现一个超脱你刻板印象里的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 我们以为古人是迂腐的,其实并不然。一些你看似相同的事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实是截然相反的两件...  (展开)
月黄昏 2015-12-13 15:34:06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版

义与利

文笔依旧是熊逸擅长和有力的旁征博引,使得叙述丰满而有质感,一去多数抽象空洞,大而无当。文笔以叙述为主,在表述作者自我认知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充足见仁见智的空间 此书探讨了道德,公义,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这是千百年中与我们的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交织在日常的舆论,道德...  (展开)
柳随风 2022-03-22 14:32:34

熊大就像赵蕤

读完就这一感觉。有点虚无,有点贤者,蛮有趣的,赵老师有个学生诗剑双绝,熊老师有个诗词红颜(双面人生)。 这书以前出过,名字好像就是副标题。熊大的书,引人思考,会心一笑便是最好。毕竟人家也主攻佛系的。书封面名字都告诉你两难了,大家就没 必要非纠结出个啥答案了。...  (展开)
奋斗的小修 2022-02-12 12:02:10

两难之书

很难定义是什么类型的书,读史随感?中国法制史研究?书目分类是法伦理学研究,还算比较贴切,但也不能全部涵盖本书讨论的问题。看似是讨论正义,但这个正义主要是在儒家语境下的正义,及该正义与自然法意义上正义的冲突;但这种讨论,又不能脱离具体的制度,所以又会感觉是法...  (展开)
SK 2021-12-09 20:32:05

治大国

熊逸说他每次写书,会给自己一个人设,这本书明显和那本《纸上卧游记》不是一个人设,最早出版的时候的确也用了不同的笔名。 这本书是严肃的学术书籍,可以当论文看的那种。第一部分就围绕着”忠孝不能两全时,哪个优先级高,大义灭亲对吗”的主题,从商朝写到明清,从历史上的...  (展开)
一蓑烟雨 2021-10-31 18:12:17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版

《治大国》:正义的两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这本书还是很好看的,就是稍显杂乱无章,有些零碎,具体的等会再说。关键这本书,也是我看的这位使我久仰大名的思想隐士第一本著作 我此前自然听过作者在得到APP开过的多门课程(尽管都没有完完整整听完过,声音也都不是本人播讲的),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叹为观止。 他讲一...  (展开)
🍃 2020-04-02 10:43:10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版

治大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抄自得到app,侵权删。 三个两难问题: 1. 亲情与国法的两难。面对公与私的抉择,古人给出的答案是权衡轻重。在关乎天下人利益的危急关头,大义灭亲也值得赞许。但是如果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那重亲情而轻法度仍是首要原则。 2. 特权和平等的两难。这到最后,恐怕要取决于作...  (展开)
dorath 2018-06-26 08:51:11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版

中国古代的正义论

6-26 才看了58%, 这书看了第三遍了, 前两次都看到这里没有再进行下去. 看的时候, 都是一脸问号, 这啥, 这啥, 这是啥. 之前kindle做的笔记, 拿出来完全没办法看. 之前几次做笔记都很不成功, 不知道怎么记. . 其实以前看过熊逸的春秋大义, 还是很喜欢看的, 知道了中国古代的思想...  (展开)
边缘之吻 2014-12-31 13:47:26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版

义和利之间,终于有了相对的衡量

在熊逸的新书《治大国》里,春秋大义里的义和利的冲突与不可调和及荒诞。钟于有了一些小小的结论,义和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与止之间,是义和利的相对衡量,而不是绝对衡量。纯粹的一元的,不二的去考量一件事固然好,然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始终不...  (展开)
清角 2020-06-23 22:31:50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版

比的哥还能煽乎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札记,讲义?都有那么点影子,但又都不太像。我承认,作者掌握的史料确实很丰富,但是全书结构太漫漶散乱了,可以说毫无章法,通篇全是“车轱辘话”,翻过来、掉过去的,为了阐发一个观点,能抻长成好几节,但是直到读完这几节仍然不知道作者是支持还是...  (展开)

订阅治大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