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壹隅文化
副标题: 大屠杀中的一个幸存奇迹
原作名: The Nazi Officer’s Wife: How One Jewish Woman Survived the Holocaust
译者: 翁海贞
出版年: 2020-5
页数: 336
定价: 5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3337915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介绍
纳粹军官妻子、犹太女人,这两个看似截然对立的称呼却在本书中紧紧地捆绑在一个人身上。不为别的,只是一个女人为了尽力存活下去。
伊迪丝·汉恩是在奥地利快乐成长的犹太女孩,她梦想成为大法官,却在纳粹入侵那天早早结束了自己的青春。亲朋离散,家族崩毁,伊迪丝被迫前往劳动营从事极不人道的体力活动,并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德国人中周旋生存。
当伊迪丝遇到一个喜欢她的“纯种雅利安”男人,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因为渴望爱情,还是活下去的本能,让她同意与他步入婚姻。与纳粹军官结婚,真的能拯救自己吗?还是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
【关于本书】
时隔十几年 重登美国《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单
亚马逊、Goodreads全五星好评
为什么大家喜欢这本回忆录?
因为充满危险的时代、关于...
★内容介绍
纳粹军官妻子、犹太女人,这两个看似截然对立的称呼却在本书中紧紧地捆绑在一个人身上。不为别的,只是一个女人为了尽力存活下去。
伊迪丝·汉恩是在奥地利快乐成长的犹太女孩,她梦想成为大法官,却在纳粹入侵那天早早结束了自己的青春。亲朋离散,家族崩毁,伊迪丝被迫前往劳动营从事极不人道的体力活动,并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德国人中周旋生存。
当伊迪丝遇到一个喜欢她的“纯种雅利安”男人,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因为渴望爱情,还是活下去的本能,让她同意与他步入婚姻。与纳粹军官结婚,真的能拯救自己吗?还是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
【关于本书】
时隔十几年 重登美国《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单
亚马逊、Goodreads全五星好评
为什么大家喜欢这本回忆录?
因为充满危险的时代、关于生存的故事,永远萦绕在我们人类心头。
——苏珊·德沃金
·跌宕起伏,颇似传奇,却完全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战争、惊悚、温情、家庭、爱情,各种元素相加
·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一致好评
【关于作者】
作者伊迪丝·汉恩·比尔的一生极富戏剧性,其中最传奇的一段就记录在了本书之中。
出生于1914年,成长于奥地利维也纳。求学期间,她成绩优异,并且被鼓励上大学,这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年轻女性当中极为罕见。她在维也纳取得律师资格,然而1938年德奥合并之时,奥地利犹太人开始受到迫害,汉恩一家进入劳改营。
在经历几番凶险的遭遇和朋友帮助后,伊迪丝逃脱被毒杀的命运,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并遇到了第一任丈夫,德国人维纳·弗特。俩人结婚,伊迪丝坦诚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并成为一名循规蹈矩的军官妻子,彻底与之前的身份和生活断绝,变成“繁殖后裔的雅利安家庭妇女”,俩人育有一女。
战后,伊迪丝重新公开了自己的犹太人血统,并成为一名法官。在与弗特离婚后,伊迪丝搬去伦敦,并在那儿遇到了第二任丈夫。1984年,她移居以色列内坦亚。一次心脏手术之后,她最终回到英国,与女儿一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后在伦敦格德斯绿地一家护理院辞世。
伊迪丝将私人文件捐献给华盛顿美国大屠杀博物馆,共计800份。这是馆内所收藏的属于单个人的最庞大的文献之一。2003年,一部以伊迪丝为主题的纪录片完成摄制,在英国电视4台播放。苏珊·德沃金叙述她的自传节选,朱莉娅·奥蒙德朗读文本。
------------------------------------------------
★编辑推荐
1.故事跌宕起伏,具有戏剧性和传奇性,却完全是真实的历史。作者身为犹太人,在“二战”中的经历极具特殊性:她进过劳改营,但又隐姓埋名逃过最后的大屠杀;她的家人四散、失去了最初的爱情,却与一个德国纳粹军官相逢并结婚;她受过高等教育,立志成为大法官,却在战争中变成一个“雅利安家庭的良家妇女”……各种相冲突的身份、各种传奇的经历,交织在这个女人身上,完美地呈现在这本书中。读者将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也会发出读到真人真事的唏嘘。
2.历史、战争、惊悚、温情、家庭、爱情,各种故事元素并非堆叠,而是有条理地呈现。伊迪丝·汉恩·比尔的故事已经很有可读性,剧作家苏珊·德沃金则让这个故事更有线索。英国BBC4台于2003年录制了一部1个半小时长的同名纪录片;据悉,本书的影视版权已被好莱坞某公司购买,故事片的拍摄正在筹措中。
3.本书曾获《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第一名,获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美国亚马逊评价人数近5000人,获得4.5星的高评价(满分为5星);专业书评网站Goodreads评价人数36230人,评分4.15分(满分5分)。本书在美国亚马逊多个类别中排名第一,比如犹太历史、女性、大屠杀历史、宗教信仰史等,并在Kindle电子书排行版前100名逗留超过半年。
4. 兼具历史批判反思的深度与文本可读性,让本书既有史料价值,又有传播性。作者在劳改营的经历与所见所闻,切实反映了当时被囚禁的犹太“犯人”的真实生活和劳动状态;本书包含一些历史照片,呈现并记录了作者家族中各个经历不同命运的个体;作者对于纳粹的态度一以贯之,保持理性地批判与距离,同时又记录了她周边亲朋和一般人对纳粹的态度,特别是生活在维也纳的普通人,对于了解那个时代、德奥合并的历史事件有帮助。
------------------------------------------------
“这本我和汉恩·比尔女士合著的著作为何在出版15年后(2014年)突然再度占据各大图书榜单的首位?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图书市场的奇迹,但我从心底里觉得,这是因为充满危险的时代、关于生存的故事,始终萦绕在我们人类的心头。一次又一次,我们须得反复质问自己,当我们活在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的困苦之中时,我们该如何自处?”
——苏珊·德沃金(Susan Dworkin),美国剧作家、本书合著者
★媒体评论
“一个关于生存下来的动人故事,一段关于克服恐惧的鼓舞人心的历史。”
——《华盛顿犹太周刊》(Washington Jewish Week)
“最好的大屠杀回忆录之一。”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一个非凡而动人的故事!”
——《耶路撒冷邮报》(Jerusalem Post)
“《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的故事本可写成浮夸的充满戏剧感的情感大杂烩,但作者并没有选择将自己的回忆录写成这样。相反,伊迪丝从未想过自己应该是勇敢或聪明的、名声大噪或臭名昭著的,故事中的她只想活下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作者简介 · · · · · ·
[英]伊迪丝·汉恩·比尔,原名伊迪丝·汉恩,出生于1914年,成长于奥地利维也纳。
·进入大学深造,这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年轻女性中极为罕见;
·1941年,她被迫前往德国北部的劳改营劳动,13个月里每周劳动80小时,分配到仅供充饥的食物;
·1942年,她被遣返维也纳,在朋友帮助下化名格蕾特·但纳,潜往慕尼黑;
·在慕尼黑,她遇到纳粹军官维纳·弗特,并向后者坦诚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两人1943年结婚,前往勃兰登堡生活,1944年生下一个女儿;
·1945年德国战败,伊迪丝重申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并成为勃兰登堡家庭法庭法官;
·1947年,伊迪丝与维纳感情彻底破裂,协议离婚;
·1948年,苏联企图吸纳伊迪丝为东德安全部密探,她逃亡至英国;
·1957年,与犹太珠宝商人弗雷德·比尔结婚;
·1984年,移居以色列,后再移居英国,2009年于伦敦去世...
[英]伊迪丝·汉恩·比尔,原名伊迪丝·汉恩,出生于1914年,成长于奥地利维也纳。
·进入大学深造,这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年轻女性中极为罕见;
·1941年,她被迫前往德国北部的劳改营劳动,13个月里每周劳动80小时,分配到仅供充饥的食物;
·1942年,她被遣返维也纳,在朋友帮助下化名格蕾特·但纳,潜往慕尼黑;
·在慕尼黑,她遇到纳粹军官维纳·弗特,并向后者坦诚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两人1943年结婚,前往勃兰登堡生活,1944年生下一个女儿;
·1945年德国战败,伊迪丝重申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并成为勃兰登堡家庭法庭法官;
·1947年,伊迪丝与维纳感情彻底破裂,协议离婚;
·1948年,苏联企图吸纳伊迪丝为东德安全部密探,她逃亡至英国;
·1957年,与犹太珠宝商人弗雷德·比尔结婚;
·1984年,移居以色列,后再移居英国,2009年于伦敦去世。
伊迪丝将私人文件捐献给美国华盛顿大屠杀博物馆,共计800份,这是馆内所收藏的属于单个人的最庞大的文献之一。
[美]苏珊·德沃金,美国小说家、剧作家,本书合著者。她的著作包括经典喜剧电影《窈窕淑男》,小说《平民百姓》《花园小姐》等,所合作的项目曾获艾美奖、皮博迪奖、国家图书奖提名。
目录 · · · · · ·
1.当年的细弱声音
2.维也纳的汉恩姓氏
3.裴比·罗森菲尔德的小女孩
4.爱的陷阱
5.奥斯特贝格的芦笋种植场
6.阿什尔斯莱本的女奴
7.在维也纳变身
8.慕尼黑的白色骑士
9.伊梅曼街的安宁日子
10.体面的雅利安家庭
11.勃兰登堡沦陷
12.潜艇浮现
13.我听见邪魔戈培尔在狂笑
14.裴比的最后一只包裹
附录
①关于作者
②亲友回忆伊迪丝·汉恩·比尔
③书中人物的归宿
④历史照片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哪怕仅仅流露丝毫细微的智力——引用一句奥地利普通女孩不可能学到的文学或历史——简直如同男子的割礼,足以将我的真实身份暴露无遗。……我一遍遍地告诫自己,往后要更加谨慎,深藏所有流露智力的迹象,保持空洞的目光,紧闭嘴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当年的细弱声音 -
我不敢跟人说我的希望,连维纳也不说。我藏起喜悦,让声音微弱,让自己不起眼。形如不在。沉默。这些是我当时养成的习惯,浩劫存活者称我们所经历的这段时间为“潜艇”。我是纳粹死亡机器之下的犹太逃犯,匿伏在第三帝国的心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当年的细弱声音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读《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有感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William Morrow Paperbacks (2000)8.3分 18人读过
-
William Morrow (199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
未知出版社 (2001)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納粹德國書籍2019-2021大爆發 (鎮長)
- (2)宪法与与行政法学(博士生阅读书目) (林樾同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7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水边 2020-08-07 09:42:40
伊迪丝一生都被伦理道德纠缠吧,这本书我看到了身为犹太女人的特殊困境。伊迪丝所遇到的人都仿佛是“双面人”,这些面向中最多的是投机分子和男权分子这两种。雅利安人成为施害者,也是最有效的保护者。维纳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对法西斯不敬,骨子里有对犹太人的歧视。维纳更是一个投机分子和男权主义者,对具体生活中的男性地位特别在意,什么国家民族大义,对他影响不大。还有玛丽亚.尼德拉尔,犹太人的朋友,也占了犹太人... 伊迪丝一生都被伦理道德纠缠吧,这本书我看到了身为犹太女人的特殊困境。伊迪丝所遇到的人都仿佛是“双面人”,这些面向中最多的是投机分子和男权分子这两种。雅利安人成为施害者,也是最有效的保护者。维纳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对法西斯不敬,骨子里有对犹太人的歧视。维纳更是一个投机分子和男权主义者,对具体生活中的男性地位特别在意,什么国家民族大义,对他影响不大。还有玛丽亚.尼德拉尔,犹太人的朋友,也占了犹太人的便宜。她也属于维纳这样一种人(投机分子)。倒是战后伊迪丝去犹太人难民营找妈妈,犹太人受害者骂她“婊子”也有维纳的思维方式:犹太女人就该犹太男人来睡。(男权主义者)。女人苦难深重啊。 (展开)
8 有用 Trarbach 2020-12-06 12:28:25
最鲜活部分是举世通用的大男子主义……
1 有用 九尾狐辣妈 2023-12-11 08:58:10 天津
喜欢维纳,不论性格、爱好,还是嘲弄纳粹的样子。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得多学点东西,保持头脑灵活,即使被俘,关进战俘营,也能凭借自己的技能活下去,斜杠青年在哪个时代都好使。看来,纳粹政府也不是铁板一块,还是有一些漏洞的。
5 有用 undertow 2020-07-24 20:13:50
读到后面的时候多次想哭,最后伊迪丝的人生落幕,以及看到克里斯特尔但纳的照片和其他人时,根本无法抑制。我以前会把20、30年代的人看成古董,但看了伊迪丝的人生故事,觉得这种划分意识是种偏见。她所拥有的知识、见识、品格和智慧放到现在也是超越很多人的,还有克里斯特尔和玛利亚博士太太,两位普通而非凡的女性,所作所为让我非常钦佩,放到现在都不见得有多少人能做到。我觉得她们身上很多特质是超越时代、具备了人类恒... 读到后面的时候多次想哭,最后伊迪丝的人生落幕,以及看到克里斯特尔但纳的照片和其他人时,根本无法抑制。我以前会把20、30年代的人看成古董,但看了伊迪丝的人生故事,觉得这种划分意识是种偏见。她所拥有的知识、见识、品格和智慧放到现在也是超越很多人的,还有克里斯特尔和玛利亚博士太太,两位普通而非凡的女性,所作所为让我非常钦佩,放到现在都不见得有多少人能做到。我觉得她们身上很多特质是超越时代、具备了人类恒久的人性光芒的。所以伴随着必将会来的终结,如何不让人感伤呢 (展开)
3 有用 吴迪安 2020-08-25 22:14:48
我从此不再期盼普通人的英勇事迹,然而,当这样的英雄主义偶尔出现之时,我也不再惊异。翻译得不错,读起来很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