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是19世纪的芝加哥与大西部的环境史、关系史、商业史,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采纳了城市与边疆是交叉的写作方法,研究了1848-1893年间芝加哥与整个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并追溯了城市市场同供给城市市场的自然系统之间的通道,系统地记录了历史的变化。
威廉·克罗农(1954—),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历史学、地理学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和维拉斯研究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历史学会会长。
> 全部原文摘录
理论框架对我的影响很大,书评预定。
我读完了我读完了我读完了
城市史、环境史和经济史结合的典范之作。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大西部自然资源和新英格兰资本的塑造下,芝加哥从“长满野蒜之地”成长为中西部门户城市。随着市场经济扩展,中西部腹地不断脱离芝加哥门户,加之芝加哥本身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和诱导竞争,芝加哥逐渐失去门户地位。克罗农借芝加哥的兴衰,成功地将城市与乡村的故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叙述,告知读者城市和农村是共生关系,城市依靠自然资源和农村腹地发展,每座城市都是自... 城市史、环境史和经济史结合的典范之作。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大西部自然资源和新英格兰资本的塑造下,芝加哥从“长满野蒜之地”成长为中西部门户城市。随着市场经济扩展,中西部腹地不断脱离芝加哥门户,加之芝加哥本身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和诱导竞争,芝加哥逐渐失去门户地位。克罗农借芝加哥的兴衰,成功地将城市与乡村的故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叙述,告知读者城市和农村是共生关系,城市依靠自然资源和农村腹地发展,每座城市都是自然的大都市。 (展开)
铁路与芝加哥
克罗农超越了传统边疆史和城市史的框架,通过讨论城市及其腹地关系,开辟了城市环境史研究的“外在论”路径。但问题在于,随着商品关系不断强化,当第一自然逐渐走向第二自然,腹地逐渐转变为新的城市,自然便从讨论中逐渐隐退了——这就是所谓的“克罗农悖论”。这也正是许多人开卷有疑——这究竟是一部环境史著作,还是一部商业史著作?——的由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6篇
> 35人在读
> 115人读过
> 1729人想读
订阅关于自然的大都市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Eudaemonia 2020-11-30 20:55:03
理论框架对我的影响很大,书评预定。
0 有用 soda 2022-11-05 16:36:18 北京
我读完了我读完了我读完了
1 有用 dq009 2020-12-21 14:42:47
城市史、环境史和经济史结合的典范之作。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大西部自然资源和新英格兰资本的塑造下,芝加哥从“长满野蒜之地”成长为中西部门户城市。随着市场经济扩展,中西部腹地不断脱离芝加哥门户,加之芝加哥本身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和诱导竞争,芝加哥逐渐失去门户地位。克罗农借芝加哥的兴衰,成功地将城市与乡村的故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叙述,告知读者城市和农村是共生关系,城市依靠自然资源和农村腹地发展,每座城市都是自... 城市史、环境史和经济史结合的典范之作。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大西部自然资源和新英格兰资本的塑造下,芝加哥从“长满野蒜之地”成长为中西部门户城市。随着市场经济扩展,中西部腹地不断脱离芝加哥门户,加之芝加哥本身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和诱导竞争,芝加哥逐渐失去门户地位。克罗农借芝加哥的兴衰,成功地将城市与乡村的故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叙述,告知读者城市和农村是共生关系,城市依靠自然资源和农村腹地发展,每座城市都是自然的大都市。 (展开)
1 有用 土狗贴贴 2023-06-12 22:24:57 上海
铁路与芝加哥
0 有用 真夏的布老虎 2024-05-28 18:09:09 吉林
克罗农超越了传统边疆史和城市史的框架,通过讨论城市及其腹地关系,开辟了城市环境史研究的“外在论”路径。但问题在于,随着商品关系不断强化,当第一自然逐渐走向第二自然,腹地逐渐转变为新的城市,自然便从讨论中逐渐隐退了——这就是所谓的“克罗农悖论”。这也正是许多人开卷有疑——这究竟是一部环境史著作,还是一部商业史著作?——的由来。